(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北京 100081)
残疾人群体是社会弱势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和文明程度。目前我国残疾人口已逾八千万,庞大的数量,再加上残疾人群体所面临的问题往往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残疾人事业也是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与欧美国家相比虽起步晚,但由于政府的提倡、鼓励以及专家学者的不断探索,近几年社会工作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如雨后春笋,社会工作专业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工作秉承利他主义价值观,运用科学的理论与专业的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整合利用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挖掘自身的潜能,克服心理障碍,更好地融入社会以实现助人自助。以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为代表的社会资本理论认为,个人的社会网络越大、异质性越强,其社会资本就越丰富,丰富的社会资本可以为社会成员提供一定支持,使其从中获益,因此社会工作要注重对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的建构。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不仅有利于解决残疾人所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挖掘残疾人自身的潜能,使其更好地融入社区,同时也有利于构建残疾社工体系,促进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社会支持网络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最初作为社会资本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从社会系统理论中发展而来,是目前社会学中的重要领域也是社会工作专业中应用较多的理论之一。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社区支持计划迅速发展,特别是针对精神病患者离开治疗机构回归社区所提供的社会支持,在这个过程中非正式网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87年,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组织将非正式网络支持纳入精神病人的康复计划中,强调在自然环境而非正式机构中康复最终目标是自然地回归社会。在这种背景下,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得以发展起来。社会支持是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感知的和实际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社会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维持其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讯息与新的社会接触(宋丽玉、曾华源,2002)。社会支持网络简单来讲是指藉以获取精神性、工具性和社交性(如情感、金钱、友谊等)等各种资源支持的社会网络(张文宏、阮丹青,1999)。影响社会支持程度的因素主要为发展因素、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
社会支持网络是个人生命过程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一定拥有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的社会支持网络通常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另一种是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主要是指来自专业人员的协助,如政府、残联、医院、社会组织等;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则是来自个人自然网络中人的支援,包括家人、亲戚、邻居和朋友等。个体在与社会互动中所形成的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网络中获取社会资源、获得社会支持。在社会工作专业中社会工作者不仅要使用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各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帮助残疾人解决问题,同时也应意识到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社会工作者应尽可能协助案主重建过去的连结或是建立新的连结,并使关系网络中的人能够发挥支持的功能(宋丽玉、曾华源,2002)。
社会支持网络反映的是个人与其生活环境中各系统的关系状态。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通常是社会弱势群体,在对他们实施帮助时,社会工作者首先要对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做出必要的评估,确定原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能够再多大程度上为案主提供支持,社会工作者能够帮助他们建立哪些新的连结,在评估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要使社会支持网络充分发挥其预防、治疗和恢复的功能。
社会支持网络主张使用案主身边的资源以协助案主解决问题,该资源包括正式资源和非正式资源。正式资源的使用如医院、社会组织、政府、残联等不仅可以提供医疗照顾、专业社工看护等规范性和持续性的服务,同时可以提供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以政策为工具的制度性支持。非正式资源如邻里、亲戚、朋友等可以为残疾人提供经济支持、生活照料、情感满足等亲密性服务。两种资源的互补使用可以有效促进不同主体和不同组织之间的有效合作,减少社会支持网络的条块分割,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及时解决残疾人面临的问题,促使残疾更快地融入社会(杨义凤,2016)。此外,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注重对残疾人本身调动网络关系的潜能挖掘。社会工作强调助人自助,重视对残疾群体的赋权,而对残疾人本身调动网络关系的潜能挖掘正是对其赋权增能以实现助人自助的重要体现。提高残疾人资源获取能力,帮助其建立社会支持网络有利于残疾人潜能的发挥,促使残疾人自我实现。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认为个体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可预期和不可预期的问题,而面对这些问题时,个体可以在由自身接触而形成的社会网络中获得物质资源、情绪支持等,此外社会网络中的人也可以发挥创意提供协助个体解决问题的替代方案。并且在助人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常要对社会网络中的助人者进行培训,因此,建构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有利于社会网络中的助人者获得专业的助人理论,掌握专业的助人方法。
服务对象A某今天四十岁,是一名精神残疾病人,十几年前因恋爱受挫精神受到刺激而发病,经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各方面表现正常。
服务对象三十二岁时其母在老家物色到一位农村姑娘B某与其结婚,婚后夫妻感情尚可,与父母同住。服务对象一直很听妻子和母亲的话,在妻子的建议下,他来社区办理了残疾证并申请了低保金。2008年,其母被查出患有癌症,由于服务对象为家中独子,老人很想要个孙子,为满足老人的愿望,夫妻二人准备生育一个孩子。2009年服务对象的妻子顺利产下一名男婴,其母也于两月后辞世,这期间服务对象情绪表现平稳,虽然母亲的离世让他很悲伤,但还可以面对现实。但2011年底,服务对象不到两岁的孩子被查出有自闭症,服务对象因受不了打击再次发病,被送到回龙观医院进行治疗。其妻B某面对如此的家庭状况,也几乎崩溃,整天抱着孩子哭,不知该怎么办,甚至说出要回娘家不管这爷俩的话。
在经济方面,服务对象A某因有精神病史,未能找到正式工作,只是偶尔靠打零工挣钱。期妻B某因要照顾孩子及丈夫也未能实现就业,孩子所患自闭症也需要长期进行康复治疗,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则只能依靠服务对象父亲的退休工资和服务对象少量的低保金。服务对象的父亲已经七十高龄,且身体不太健壮,老伴去世一年后又找到一个新老伴,大部分时间在新老伴家度过,偶尔回家看看孙子,对服务对象的资助有限。而其妻B某的父母年事较高且远在东北农村,虽然心疼女儿,但也因客观条件限制爱莫能助。
从该案例中可看出,案主不仅包括服务对象A某,B某作为A某重要非正式网络资源,在具体的实务过程中其妻B某以及其整个家庭也应作为工作者的案主。因此,该案例是残疾人社会工作与家庭社会工作相结合的典型案例。从该案例中可以看出,案主主要有四个问题急需解决,即经济问题、服务对象A某及其孩子照料问题、心理危机调试、就业问题。
经济问题;因服务对象A某有精神病史所以难以找到正式工作,只是偶尔靠打些零工,但收入较低。服务对象虽已申请低保,但目前我国的低保金较低,每月只有几百元的补贴。其妻B某因照顾服务对象与孩子,也未实现就业无收入来源。而双方父母年事已高对夫妻二人经济方面的帮助有限,整个家庭的收入来源较少,并且服务对象和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因病需进行长期治疗,费用较高。因此在该案例中经济问题是服务对象及整个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
服务对象及其孩子照料问题:服务对象A某因犯病需住院进行治疗,需要有人照料,其不到两岁且患有自闭症的儿子也需长期照料,而此时案主A的母亲已经去世,父亲再娶,无暇顾及案主A及其家庭。B某父母因年事较高且家住较远也无法为B某提供帮助,减轻负担。此时照顾A某及其孩子的重担落到B某一人身上,而对于双方的照顾B某难以兼顾。
心理危机调试;心理危机调试主要是针对其妻B某,B某作为服务对象的重要非正式网络,其情绪及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A某的病情及整个家庭的存在。面对自闭症的孩子以及住院的丈夫A某,B某情绪崩溃,甚至产生要放弃这个家庭的念头。因此,应及时对B某做心理调适,使其接受该家庭目前的现实情况并进一步扭转家庭此时的窘迫局面。
就业问题:服务对象A某因其有精神病史难以实现就业,其妻B某因照顾A某及其年龄尚小的孩子也未实现就业,因此,家庭收入来源单一且收入较低。待服务对象病情好转时,社会工作者应考虑帮助服务对象及其妻子解决就业问题,一方面有利于增加服务对象家庭收入,另一方面有利于服务对象的自我实现。
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在解决此案主问题时,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应该对案主目前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做出评估,评估社会网络的结构和内容,确定原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案主;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应根据案主的问题,帮助案主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网络。在该案例中A某目前的社会支持网络主要是其妻和其父亲,其妻目前情绪失落且不稳定,而其父亲年事过高对案主的帮助有限。因此,在该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应该帮助案主A某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网络,使其问题得到充分的解决。
服务对象的经济问题目前只靠国家的低保金以及A某父亲的退休金难以满足其需要,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以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实现社会中多部门合作,帮助案主解决经济问题。首先,目前我国为家庭整体收入水平较低且满足低保要求的家庭设立了以家庭为单位的低保,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以家庭为单位帮助B某及其孩子申请低保金,缓解部分经济压力。其次,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B某主动联系街道残联、民政部门以及相关基金会等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为服务对象争取更多的资金资源,帮助解决服务对象A某及其孩子的住院经费问题。最后,社会工作者应积极寻求与其他社会组织合作,帮助解决其妻B某的工作问题。此外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案主妻子将其家庭情况向残联详细汇报,请求残联为案主A某安排一个公益性岗位,进一步解决家庭经济问题的同时也有利于服务对象的自我实现与自我发展。
社会支持网络属于社会支持体系的一环,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强调非正式支持网络在案主问题解决方面的重要性。妻子B某作为服务对象A某目前最重要的非正式支持网络,要充分挖掘B某作为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对A某及整个家庭的作用。首先,社会工作者需要扮演倾听者的角色,使B某的消极情绪得到宣泄。其次,社会工作者可采取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对B某的非理想信念进行检查和辩论,使其逐渐放弃非理性念头。最后,社会工作者可以使用赋权的策略,使B某感觉到自己有改变目前困境的能力,对生活注入希望。关于服务对象和其孩子的照料问题,社会工作者应该对其现有的照料资源进行评估,根据该案例可知,服务对象A某及其孩子的照料主要由B某来负责,显然只靠其妻B某一个人进行照料很难兼顾。此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在评估的基础上帮助服务对象A某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网络。社会工作者可以走访服务对象A某的亲戚、朋友和邻居等,帮助案主A某寻找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使其对服务对象和其孩子进行力所能及的照料。
【参考文献】
[1]张文宏、阮丹青.城乡居民的社会支持网[J].社会学研究,1999(3)
[2]宋丽玉.社会工作理论:处理模式与案例分析[M].台北: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
[3]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6
[4]杨秀男.构建残疾人家庭社会支持网络—为残疾人家庭杨帆护航[D].北京:西城区2013年社会工作优秀案例汇编
[5]杨义凤.灾后残疾人在院康复社会支持网络的建构与优化—基于社会工作的视角[J].社会工作,2016(05)
[6]徐莉娅.个案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7]冯元.儿童心理虐待行为过程与社会工作干预策略—基于一个儿童受虐案例的分析[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7(06)
[8]张扬.残疾人文化事业的社会网构建探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7(07)
[9]陈晓琳.视障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构建个案报告[D].华中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