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小瑛
2018年4月18日,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独家发布:在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撤销参评资格的158件作品中,“字词误读”是差错案例之一,且误读数量最多。如,把“学校正向国家申请重大专项,并且已经着手推动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中的“zhuó手”读为“zháo手”。此文一出,媒体圈相互转发。无独有偶,CCTV 5体育频道对2018年5月13日举行的(安徽)亳州国际马拉松比赛进行报道,央视主播把亳(bó)州读成毫(háo)州。几天时间,仅网易新闻网,点击量接近16万。
处于广播电视媒体最前端的播音员主持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媒体形象,而像上述字词误读的现象,对媒体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长此以往,必然削弱媒体的公信力。那么该如何加强播音主持人的基本技能?如何提升其职业素养?队伍如何建设?笔者以广东潮汕地区播音主持委员会建设为例,通过潮播会的运作模式与实践探索,意在为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的培养模式提供有益的经验。
目前,大多数地市级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队伍面临的问题比较相似。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播音员主持人队伍相对稳定。地方台播音员主持人流动性不大,队伍稳定也意味着主持人之间难以激荡起竞争的浪花。有个别能力比较强的主持人认为地方台平台小,难以唱大戏,在出现较好机会时就会选择跳槽。其中,网络媒体成为他们的首选。二是方言播音员主持人匮乏。地方台难以发现熟练掌握方言的播音员主持人,新招考的方言播音员主持人使用方言播音中,夹杂大量不规范、或直接用普通话翻译过来的发音,对方言中一些约定俗成的字词存在错读、错播现象。三是播音主持专业出身者少。相较于省级台和中央台,地方台难以吸引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因此,播音员主持人队伍专业背景和专业素养缺乏。四是队伍继续教育缺乏有效途径,教育培训流于形式。
目前,广东主要有粤方言(粤语)、潮汕话、客家话三大方言等,这几种方言的发音系统、使用范围皆有所不同。潮汕方言主要分布在粤东地区,使用人口大约为1500万;另外,广东省内及海外的潮汕方言人口也有大约1500万。笔者所在的潮汕地区,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语种以普通话为主,同时有以潮汕方言,即潮汕话(潮州话)播出的节目,潮汕话播音员主持人逾百名。这种普通话与方言进行传播的双语现象一直存在,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彰显其独特的魅力,在联结乡情乡谊、传播地方文化、传承独特的艺术魅力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9年,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广东省播音主持委员会针对全省21个地级台的播音主持现状,根据语言和区域特点,组建了结构松散却又在业务交流上保持密切联系的6个地区播音主持委员会,意在通过搭建平台,开展业务交流学习来提高整体的播音主持水平。潮汕地区播音主持委员会(下称“潮播会”)就是其中之一。
潮播会工作目的明确,每年的作品评审,并不完全是为评审奖项,而是一次检验队伍的比武,同时也是对播音员主持人的一次业务培训。具体实现路径包括:
在潮播会这个平台上,每年都会进行一次四市的播音主持作品暨论文的评审。评审的专家由广东省播音主持委员会的主任和委员、四市推选的评委组成,评审严格参照广东省播音主持作品奖制定标准,每个成员台选送20件广播电视作品,区县台总共20件。相比每年各台仅可上送省播音主持作品的4件,100件作品能在一个平台上进行评比,对每个播音员主持人来说,都是难得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长期坚持,对地方台播音员主持人的业务促进作用显而易见。
评奖的重要一环就是请省专家对参评作品进行详细的点评,发现亮点,指出问题,开展互动研讨。如2018年1月12日至14日在汕头市举行的年会,内容包括年度作品评审、播音员主持人年度培训和系列业务讲座。省播委会的专家针对本年度、本地区的播音主持作品进行评析,同时,专家们根据基层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如媒体需要怎样的主持人、全媒体时代主持人应有的素质、受众心目中需要什么样的主持人等。授课的同时,也为播音员主持人指出未来的努力方向。
一年一度的播音员主持人业务培训是播委会的重要任务,而交通便捷使得队伍整体培训成为现实。作品评审结束后,成员台及其区县台的播音员主持人都有机会参加一天以上的业务课,由省播音主持委员会的专家主讲。一方面是传递行业动态,纠正读音,传授播报语态、主持技巧和主题提炼;另一方面,也帮助地方台播音员主持人加强舆论引导,树立正确的话筒观。这种培训学习,紧贴实际,扎扎实实,使播音员主持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提升。播委会还把专家对作品的点评、专业的业务培训整理成为文字,使之成为播音员主持人的业务指引。
通过潮播会这个平台,实现节目的交融、播音员主持人的交流合作。十年间,粤东四市的播音主持人多次共同主持节目,如粤东侨博会、闽粤赣十三市联席会议等大型活动,多市播音主持人同台主持现场直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潮汕方言是广东省三大汉语方言之一,属于汉语七大方言的闽方言的闽南次方言的一种土语,主要分布在粤东的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和汕尾市的汕尾、海丰等部分地区。笔者认为,对于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广播电视这种大众媒体来说,应以传统的潮汕话为正音指导,规范播音员主持人的发音;同时,尊重差异,保留汕头、潮洲、揭阳各自独特的发音。
在建立比较科学可行的潮汕话广播电视应用规范标准方面,汕头市广播电视台先走一步,于2011年编制了《汕头话播音语音规范手册》,供汕头台播音主持人使用,作为汕头市广播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的读音规范。手册明确说明,由于汕头话在发展演变中,受到普通话和地域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语音方面出现一些不统一、不规范的现象。为了匡正这一现象,遵循语音演变规律,使地方方言能够朝着健康的道路发展,特制定本手册。
目前,汕头市广播电视台还在推进《汕头潮州揭阳语音差异常用字表》的编写,明确汕潮揭的潮方言各自的独特发音,希望以此健全一套比较科学可行的潮汕话广播应用规范标准。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诸如潮剧、话剧、歌谣、(童谣)、方言曲艺(相声、小品)等等,没有了方言,也就会消亡。
作为播音员主持人,特别是方言播音员主持人承载着传承、传播地方文化的重任,因此,更应该掌握好方言的语音、词汇、句法及与普通话的转译、朗读、表达等基本技能,同时在正音上给受众以标准,从而达到“去伪存真”。《汕头话播音语音规范手册》在这方面进行了规范,如,“傀儡“”汕头话为“gui2lui2”,不能读成“kui2lui2”,“郁”在汕头话中有两个发音:在“香气浓郁”里读“hiog4”,在“郁郁葱葱”里读“ug4”。去除对由普通话直接转译为方言的“伪”读音,如“嚣张”潮汕话为“ngao1jiang1”,而非转译普通话读音的“hiao1zang1”;“惊蛰”潮汕话读音为“geng1deg8”,“芒种”为“mang5zong2”等。这些词语的潮汕话发音与普通话的发音相去甚远,但是,年轻的播音员主持人对这些低频词比较容易读错,或直接用普通话发音转为潮汕话发音。对新一代播音员主持人来说,这些都属于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必须学习。所以,面对如此庞大的潮汕话人口受众,规范读音,建立播音主持水平测试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长期以来,由于潮汕方言的特殊性,大多数播音员主持人没有机会参与省级的播音主持作品评选;没有作品参评,就意味着没有播音主持作品的获奖,更没有机会参与职称的评审晋升。长此以往,这对粤东方言区的播音员主持人、对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会产生伤害。
潮汕话地区播委会成立之后,潮汕地区的方言节目也实现了在省的大平台上参与评比的梦想。至此,潮方言和客家话的播音主持节目和粤方言一样同台竞争。这也表明,潮播会在省播委会的指导下,坚决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努力与省的评奖标准保持一致,从而使这个平台具有公正性和权威性。多年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潮播会所开展的工作已经结出硕果:十年间,共有18件作品获得省奖,一等奖一件,二等奖七件,三等奖十件;其中,方言播音主持作品14件。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度的地区一等奖作品《心海红树林》是区台的作品,并由潮播会推荐参加了省年度的播音主持作品评审,获得了三等奖。这个三等奖,不但实现了潮方言在评优上的突破,同时也是区台评优的突破。
不仅如此,近十年来,播音员主持人的论文撰写工作得到了极大的推动,学术水平显著提高。2009年,潮播会收到参评论文11篇,2010年17篇,至2017年,播音主持人的论文多达26篇。潮播会的播音员主持人撰写了如《试论潮汕方言播音主持的包容与规范》《主持人语言表达中的“羡余现象”分析》《我遇见了我》《音频付费时代广播主持人可以学到什么》等。这些由播音员主持人撰写的论文质量高,且发表在省级以上的理论刊物上。其中,由主持人撰写的论文《我遇见了我》被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杨继红教授作为教材在教学上使用。
对于潮汕地区四市来说,潮播会为使用潮汕话播报的播音员和主持人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业务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使得原来处于弱势、与广东省播音主持作品奖无缘的方言播音员、主持人,有了一个上送作品的渠道和获奖的机会。十年过去,使整个地区的播音员主持人队伍建设、业务培训水平提升都达到了预期目标。十年来,一级播音员增加了18人(不包括调离的),主任播音员增加了11人。其中,在新增加的一级播音员系列中,方言播音员主持人12人,占66%;在新增加的主任播音员系列中,方言播音员主持人8人,占66%。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处在广播电视媒体最前端的播音员主持人,代表着媒体形象,必须高标准,严要求。面对今天技术飞速发展,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学习永远在路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仅仅依靠已有的经验是不够的,在移动互联时代,只有与时俱进才不会被时代所抛弃。
潮播会十年建设表明,依托区域播委会平台,可以整体提升区域播音主持队伍的业务水平,从而带动行业的进步;依托区域播委会平台,可以有效促进业务交流和培训学习,开展练兵比赛和台际之间的互利合作;同时,可以让播音主持业务培训更有针对性,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依托区域播委会平台,还可以开展创优评优,让方言区播音主持人有明晰的上升通道,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业务水平,从而在移动互联时代的竞争中赢得主动。
区域播委会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十年的实践成果表明,值得继续做深做透。新时代,必须学习借鉴他山之石,让与时俱进成为每一个播音员主持人的终身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