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2018-04-02 13:17陈飞舟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游学中学生素养

陈飞舟

(福州第四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0)

核心素养指公民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必备的最重要的品格和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相辅相成。前三者经过多年的课程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较明确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较好地得到落实,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则相对滞后,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意义

新一轮《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版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核心素养确定为教学目标,与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契合。在地理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是唯一实践行动范畴的素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科学家、发明家、画家达·芬奇说过:科学是将领,实践是士兵。实践是理论的来源,是认知的动力,也是思维品质的直接体现。地理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素养是通过地理实践行动体现的,地理实践力是其他核心素养的外显和落脚点,在地理核心素养的组成中具有独特的地位。此外,实践性是地理学科一个重要的特征。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将书本知识转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团队合作,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参与社会服务能力、决策能力、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实践与创新能力,对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

1.教与学的目标功利化,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缺动力

经过多年新课程的培训,教师的教学目标虽然也进行了修正,增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教师教学更多的精力依然放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停留在解题能力的培养上,对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发展并没有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目标依旧指向各种考试的成绩,从考试成绩中获得成就感,并以此作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的重要依据;家长和社会也是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进行评价……种种原因导致学校教与学的目标较为功利,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较为忽视。

2.教学内容更新相对滞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缺抓手

为了适应课程改革,地理教材进行重新修订,降低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作用不大、难度较大知识点的要求,弱化了与人地关系不密切的内容,而对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的要求有所提升,同时还增加较多的经典案例,这无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帮助。但由于我国各地自然、人文条件差异较大,教材无法完全贴近各地区的实际,且教材更新的速度和幅度跟不上时代的变化,特别是教材中适应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容较少,要求较模糊,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带来一定的困难。

3.教学时空较为固化,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供给侧缺保障

目前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中学地理每个教学模块课时有严格的规定,每节课时长为45分钟,对大部分学校来说,每个学期教学时间也仅能够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能够开展实践活动的时间较少,且教学地点多为教室,能够用于开展实践活动的空间资源相对较少。此外,在开展地理实践力培养所需的保障,如物质、制度等供给侧方面也存在不足,这些都是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

4.教师教学理念较陈旧,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缺引领

教师经过多轮新课程理念的培训,教学理念在理论层面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在操作层面因多年教学实践形成的教学惯性,一时还难以达到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缺乏经验和指导力。

三、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对策

1.充分利用地理专用教室,促进学生地理实践活动的常态化

目前,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很多学校都配置地理专用教室,教室一般配置了天文、气象、地质、地形、水文等自然地理以及人文地理教学具,还可陈列学生的优秀地理制作和其他地理实践活动成果,为实施地理基础课程教学、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以及地理实验活动提供了有效场所。地理专用教室的运用极大程度地推进了学生地理观察、地理观测、地理演示、地理实验等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学校开展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要阵地。

2.挖掘教材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素材,创造学生地理实践活动的机会

新教材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增加许多学生活动内容,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特别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地理综合素养。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乒乓球、铁丝、橡皮泥等简易的材料制作地球仪,通过活动,不仅较好地突破纬线、纬度、经线、经度等教学重点和难点,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地理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3.依托智慧校园,助力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目前,智慧校园的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智慧校园是基于互联网的一项技术,它为学校提供了海量、多样的知识获取途径和智能感知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对学生来说,能按学生个性化需求提供所需的资料和解决方案,有利于互联沟通,形成实践团队;对教师来说,让教师对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指导更加及时和便捷。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中学地理开展实践活动的条件相对不成熟,智慧校园在一定上降低了学生实践活动的门槛,支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愿望,极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开展动手实践活动,有助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4.开展地理游学,开拓地理实践活动的新课堂

开展地理游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较为有效的方式,地理游学是连接地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纽带,可包含地理测量与观察、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形式,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观察、感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地理游学还能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习惯、团结协作等品质,同时,增强中学生社会参与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为今后参与社会活动与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高中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中,可组织学生沿闽江赴武夷山、南平、闽清、琅岐等地开展游学,实地考察河流侵蚀地貌、堆积地貌,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对闽江的现状有较直观、深刻的认识,增强保护河流等生态环境的意识。游学丰富了教学的形式,成为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新课堂。

[1]陈实.我国中学生现代地理实践素养培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2]吴秀娟.核心素养,如何从理论走向实践[J].湖南教育(A版),2017(5).

[3]陈伟,冯丽君.2017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修订解读及复习策略[J].江西教育,2017(4).

猜你喜欢
游学中学生素养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游学天鹅湖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去美国“插班”游学
我家的游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