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评改教学中“收”和“放”的艺术

2018-04-02 13:17吴荔君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议论文习作模块

吴荔君

(莆田市第六中学,福建 莆田 351100)

议论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教师即使煞费苦心地进行教学指导,往往也只落个“吃力不讨好”的尴尬结局。纵观传统议论文教学,教师要么“独揽大权”,包办学生作文的评改;要么“绝对放手”,打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旗号,简单讲评后就交由学生自评、他评和互评。这两种做法都过于简单粗暴,忽视了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融合。

作文评改教学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评改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师有效的“收”,系统有效地指导评价标准和修改方法,又要“放”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学会正确地自我评价和修改。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卡尔·罗杰斯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他认为学校将学生摆在中心位置上能让其天生潜能自由地表现出来。因此,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修改作文的能力尤为重要,教师的“收”实际上是为了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

一、分块突破,“收”之有效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必须具备多方面特点:概括性的大气、推理性的严密、层递性的流畅,同时也要符合挖掘性原则、辩证性原则,自洽性原则和高度性原则。[1]所以,作文教学和评价是个庞大而复杂的过程。在以往的作文评改教学中,教师总是尽可能地在课堂上罗列出学生习作中的各种问题,缺乏具体性和针对性,结果学生反而更不知从何入手去评改。因此,教师必须化繁为简,分块突破,寻找易于学生自我评价和修改的操作途径。

一篇议论文就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可以对其进行科学切割,然后分块突破。根据高中生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可将议论文分为结构模块和论证模块。在这两大模块之下,细化成若干小模块。结构模块分为入门级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步式,然后是“引—议—联—结”四步式,到最后提升到七步式的升级版以及各种变式。论证模块是学生的软肋,其本身也比较复杂,包括了解题立意、概念阐释、论据和论点的契合、逻辑推进等。在每次作文评讲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突出解决某一小模块,并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评改。

教师的“收”是为了更有效地“放”,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整体的问题局部化,化繁为简,让学生的每次评改都有所收获,每篇习作都有所突破。

二、示范引导,“放”之有据

在传统的议论文教学中,教师俨然代表着权威的力量。但是“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才能吸引人”。英国也有一句名言:优良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所以,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修改,必须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并对示范进行深入透彻地分析和学习,让学生的学习和评改有据可依。

(一)挖掘典范课文的示范性作用

高中语文课文不仅具有极高的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而且也是习作的典范教材。所以,教师必须要挖掘教材对作文的示范意义。比如苏洵的《六国论》便是很好的写作范文。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段是总纲,可对应高中生议论文的开篇立论部分。二、三段属于解决问题部分,也是议论文的重点。这两段的学习,可引导学生学习其多角度、多方法的论证方式。第四段为六国设计了三个图存之策,实为议论文的“解决问题”部分。最后一段联系现实,提出了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可以说,无论是篇章结构还是论证技巧方面,甚至是议论语言方面,该文都具有极高的示范价值。在处理本课时,笔者要求学生仿照该文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评改,提升议论文组织结构和论证能力。

(二)发挥学生样文的典型作用

样文的概念范围很广,不仅包括传统意义的优秀习作,更包括了一些具有典型性的病文。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学生习作的优点和缺点往往会具有共性,学生在自评和他评的过程中往往发现不了问题。因此,教师在评改教学前要做更加细致的工作,有目的地去发现、总结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更要精心选取一些具有典型性的病文、病段,让学生们一起评改。比如以下这个习作选段:

一个人为得好马嫌弃劣马,另一个人牵走劣马寻到好马。二人找马初衷相同但最终结果却截然不同,这取决于对待劣马的态度。劣马平庸卑微,好马人人好求,寻得好马其实就是获得最后的胜利。成功铸就不平凡,但成功与平凡隔河相望,其铺路之石大大小小。人生途中,我们往往过于看重那些硕大的岩石,而忽略了小石子的存在。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挖掘不起眼之物的潜在价值方是智者之举。——《成功之路》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的学生习作的第一段。乍看起来,很多学生会认为此段文从字顺,有理有据,写得不错。可是细细一品,不难发现,此段存在严重的逻辑问题。前面说“寻得好马其实就是获得最后的胜利”,即好马是胜利,是代表一种好的结果;可是后面又说“好马是大岩石,劣马是小石头”,而石头显然是通往成功的途径。所以,此段将结果和途径混为一谈,概念界定不清。“同一律是传统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它的基本内容是:任何一个概念或判断都有其确定的内容,因此在思维和论辩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或判断的确定与同一。”[2]由此可见,此段违背了逻辑的基本规律中的同一律原则,在论述过程中转移或偷换了论题。由于这是文章的开篇立论部分,概念不清甚至会直接导致全文的逻辑混乱。只有让学生意识到可能存在的这些问题,才能让其在自评和互评中找出问题予以改正,并在以后的写作中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所以,教师的“放”不是无目的的“放”,而是有的放矢的“放”,让“放”在“收”的指挥棒下有序运转。

三、奖惩并行,“收放”有序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省级一级达标校,大多学生都有较端正的学习态度,明白写作的重要性,但由于付出和回报常常不成正比,所以学生缺乏评改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如何激发学生评改的主动性成了重中之重。

激励机制是提高效率、激发主动性的最有效途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曾做过一个实验,结果发现:一个人如果没有被激励,只能发挥能力的20-30%,若能得到有效激励就可发挥出80-90%。

激励机制是指设定条件、激发动机、鼓励行为、调动积极性等一系列具有激励作用的方法和内在机制的总称。[3]笔者在作文课上便给学生制定了一个写作目标,并按目标的达成情况予以适当的奖励或惩罚,激发学生写作动机。比如,以百分制为例,习作得到80分以上的,可以免修改作文,平时的积累作业也适当予以“优惠”;习作得到70分以上的,需修改原文;习作得到70分以下的则需重写作文并背诵一定量的作文素材和优美语段;若是不及格,则再适当增加积累和背诵的数量。除此之外,还制定表格,跟踪学生的作文成绩情况,对进步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鼓励其积极行为。这样一来,学生对习作的态度明显认真了。更难得的是,为了下一次能得到奖励,学生们对作文评改也更加重视了,甚至有学生在课余时间也主动来找教师请教写作的问题。即使是被惩罚的学生也因为惩罚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而心甘情愿地去完成。不知不觉中,学生们评改作文的积极性和写作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这样一来,一篇学生习作的评改权利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承担,改变以往的教师一刀切模式,开拓了新的评改方式。

总之,“收”是教师的有效指导,是教学手段;“放”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最终目的。只有处理好“收”和“放”的艺术,才能真正提高作文评改的有效性,才能达到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的终极目标。

[1]杨志云.议论文写作的养与练[M].福州:海峡书局,2016.

[2]彭漪涟,余式厚.写给中学生的逻辑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32-133.

[3]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32.

猜你喜欢
议论文习作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议论文阅读专练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习作展示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