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平远县大柘中心小学 陈美兰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注重孩子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而且使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和科学思考。
教师应培养学生运作信息技术获取、利用信息的意识。在教学中,我注意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如有一次上信息技术课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往常的活力,心事写在脸上。一问,才知道下一堂课是作文课,语文老师事先布置了一篇说明文 《我最喜欢的动物》,要求当堂完成。许多学生说自己很喜欢猴子、狮子、孔雀等,可不知道也找不到这些动物的习性和喜好等资料,无从下手。我灵机一动,告诉学生: “这节课老师可以帮你们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们的兴致马上来了。由于此前学生曾有一次初步上网浏览的经验,我便叫他们在IE地址栏里的输入www.sohu.com,按回车后进入搜狐网站。然后,告诉学生: “这是一个国内非常优秀的搜索引擎。我们只要输入自己要搜索的关键词,如 ‘猴子’ ‘狮子’,也可以是 ‘猴子的习性’等,选择旁边的 ‘网页’,点击 “搜索”按钮,便会查到很多相关的资料,看到哪条适合,单击进去便是了。”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做得非常认真出色。最后,我又教会他们如何保存网页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以供下次需要时浏览,并按学生的需求打印了几份资料送给他们。第二天,好几个学生找到我,说作文课语文老师表扬了他们,还说以后将把网上获取信息作为学习的好途径和生活的好帮手。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
现代社会信息不但面广,传播速度快、渠道多,而且更新变化也极其迅速,稍不留心,有用的信息就会从身边溜走。原有的信息可能会变得滞后、过时,只有善于收集和处理信息的人,才可能拥有更多的机会,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因此,在小学生生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通过电视媒体、课外阅读、调查访问等形式收集和处理信息。
一方面由于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判断能力尚不准确,在接受信息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我抓住教育契机,适时给予恰当的指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学生的是非观念得到加强后,信息检索力、判断力和处理力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所以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摄取的信息解决身边的问题,促使形成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处理信息的方法有两种。一是 “积累”。即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输理后,或分门别类制成资料卡片,或根据自我的感受归纳成几个要点写下来,形式力求不拘一格,内容做到灵活多样。这对学生信息结构的丰富、完善有很大的作用。二是 “运用”。积累下来的信息不经过运用仍然是消极的,只有通过运用,才能使学生获得的信息 “活”起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运用的方案,向其他同学“推销”所获信息,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另一方面获取信息是手段,不是目的。综合利用各种信息,在分析处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围绕某一问题的解决,创造出新的信息,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核心。当今社会不但信息数量多,传播速度快,而且更新变化极其迅速。面对如此变幻迷离的信息社会,单靠个体的搜集和处理是无法驾驭充满灵性和变幻的信息。只有加强群体内部信息交流,信息共享,才能集众人之力,更好地捕捉信息、驾驭信息、利用信息。为了提高学生们信息表达和传递能力,我在课题研究工作中,定期召开 “小记者”发布会,组织全体实验班级交流信息。如: “六·五”世界环境日前后,我引导学生将收集的大量真实的环保信息材料进行合理加工,然后以班级为单位召开 “交流会”。学生兴趣盎然,畅所欲言,大胆地将每一条信息进行价值评价和正误评价,并根据信息反馈总结出社区环境污染的八大途径,共同制订出合理的治理方案。他们不仅体会到了正确处理信息的重要性和解决实践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而且在创新活动中建立了信心,提高了综合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