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微课在创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18-04-02 12:53湛江市第二中学
师道(教研) 2018年9期
关键词:中体西用图志新文化运动

文/湛江市第二中学 靳 瑞

目前我国微课资源比较集中的平台主要有两个,即微课网和中国微课网。搜索这两个平台,笔者发现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的微课资源共有7节课,其中微课网有5节,课题分别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中国微课网有2节,课题分别是中体西用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综合上述7节微课以及网络平台上其他内容的微课资源,目前的微课在创作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部分微课知识呈现大而全,不符合微课 “小而精”的特点。目前,国内对微课的定义有不同的观点,但时间短、内容精、集中阐述某一个知识点是各位学者对微课的共识,也就是平时说的 “小而精”。而前文提到的微课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在7分4秒的时长内,讲了 “睁眼看世界” “维新思想” “走向共和”三目内容,类似的微课还有10分钟讲完 《北美大陆的新体制》等。此类微课,由于涉及内容多,每个知识点只能点到即止,缺乏 “精”度和深度。针对这一问题,微课设计者可以细化选题,聚焦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一节微课精讲一个知识点,以单元、专题等为知识体系,设计和创作一系列紧密联系又可单独学习、使用的微课。例如,本单元可分为 “开眼看世界” “中体西用”“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等几个部分,各部分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环环相扣,形成系列微课程。

2.多数微课教学结构缺乏完整性,没有前面的导入或后面的总结,缺乏知识之间承前启后的连贯性。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而上述7节微课中,教师开口便是 “同学们,我们本节课来学习……”,在微课设计过程中不注重问题的导入,虽然可以节省一点时间,但由于学习者的注意力没有被集中、学习兴趣没有被激发,学习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因此,在设计和制作微课时,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微课,都应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导入,如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设置巧妙问题,引发学习者思考;回顾前面所学,形成知识链接等。

试举一例: “维新变法”一节,用 “维新”一词导入。出示材料:

维新: 《诗·大雅·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传: “乃新在文王也。”维,为语词,言周至文王,乃成新国。……后称变旧法、行新政为维新。

——《辞源》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

微课的设计者应向传统教学一样,设计知识总结,使之形成完整的教学结构,更有助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

3.多数微课都侧重教师讲授,忽视学习者的感受,提供给学习者、使用者的配套资源比较少。微课资源除微视频外,还应包含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的教学资源。上述这几个微课课例,只包含了基本的视频资料,讲授完成后,没有相关的检测练习,缺乏配套的教学资源。同时,在讲解过程中,都是教师一讲到底,缺乏有思维性的问题,使学习者无法思考学习内容,进而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提升思维能力。针对这一点,微课设计者可以在讲解过程中,设计能引发思考的问题。

试举一例: “开眼看世界”一节,出示材料:

1860年以前, 《海国图志》在中国一直被视为不急之务而遭受冷落。…… 《海国图志》的传入使日本如获至宝, “到了江户则身价百倍,成为急需的御用之书”,并形成了 《海国图志》时代, “日本之平象山、吉田松阴、西乡隆盛之辈皆为此书所刺激,间接以演尊攘维新之活剧”。这种 “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现象,的确发人深省。

——刘长庚《<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的不同命运探源》, 《船山学刊》2003年第4期

思考:为什么诞生于中国的《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会有不同的命运?

在微课制作上,问题提出后,应适当留一点空白时间,以便让学生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参考答案则可放在最后的练习检测上展示。

微课的设计与创作,与传统教学目标一样,是为学生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设计。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 “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 《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的阶段成果,课题编号:2017YQJK218】

猜你喜欢
中体西用图志新文化运动
新文科建设: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新文化运动”
“中体西用”概念的嬗变与发展:基于近三十年学术研究的思考
汉宋调和与“中体西用”论的生成——兼论曾国藩、张之洞的经学史定位
图志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高三复习的概念教学——以“中体西用”为例
SOLO理论指导下的听评课——以《新文化运动》观课为例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探讨——基于“新青年”和《新青年》的角度观察
浅论“中体西用”中的“实用理性”
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