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工业区工业文化的持续
——以抚顺市为例谈保护工业文化

2018-04-02 12:35:28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6期
关键词:工业区工业建筑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 沈阳 110168)

一、前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大量的成就,在大变革中,一些城市的兴起也就同时宣告了旧城市的没落。这既是历史规律,又是大发展的潮流。变革中,新的思想,新的文化,新的模式冲击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也冲击着旧的建筑。

在没落中,过去的方法即是推倒重来。如今,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方法虽然简洁但更是劳民伤财。而且折断了数十年来老城市文化的根基。在城市建设已步入第二阶段的时间节点上,在更新中的文化中,保住这种老的城市文化同时更新老城的居住生活条件就变成了更重要的课题。

二、老工业城市应保护工业文化

(一)抚顺作为老工业基地中衰败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具有着很特殊的角色性

辽宁抚顺,在20世纪初,因煤炭的大量开采吸引了大量移民的到来,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煤都”“石油城”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煤炭枯竭,大量工厂倒闭,旧工业时代的工业设施,厂房大量闲置,或者缓速生产着。而为了避开原有的工业区,仍然又去规划新的居

住区,就是再建设所谓的新城。大量占据原有农业用地,也使原有的老工业建筑文化荡然无存。在新城中,遍布着各种各样的文化符号,你已经看不到老城的工业文化影子,那时的建筑仅仅是钢筋混凝土的堆砌,建筑的本质可以说是为了庇护的需要,而庇护不了文化的建筑又怎么能算是好的建筑。

应该做的是在老城的基础上,去改造建筑,使那些过去的文化保存下来。

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建筑不仅仅有形式美的特征,更要有的是具有本地区的文化性,抚顺地区的文化性在于从前的煤炭资源带动了一大批的第一产业的驻留——石油,炼钢,铝业……这些产业的兴盛带来了更多的移民。工业移民的大量增加使市区内工人住区兴盛起来,这便是传统的工业文化。时间过了几十年,煤炭的枯竭,工厂大量倒闭,但是旧的厂房和设施依旧被遗留了下来,工人仍旧是工人,工人的住区却像贫民窟一般,废旧的工厂如同鬼屋,等待着拆迁。

应该说,这种现状正在不断地改善中,但是这种改善不过是粗暴的推倒重来,工业文化在一次次推倒中荡然无存。旧的文化体系尸骨未寒,而新的还没有被建立。这时的建筑与城市都要陷入一种茫然的境界,城市也就不是“适宜”的城市了。

(二)有工业记忆的城市对工业有着特殊的感情

在这种城市中,工业遗产已不简单的只是遗产而已,他们已经深深的融入到地区文化之中,成为了地区文化的一部分。这种形式主要表现于:

1.城市建立在工业基础之上,可以说,没有工业的存在,也就没有这个城市的建立和发展[1]

2.工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工厂中度过,城市中居民大部分为工人。

3.市民一直围绕着工厂生活,无论是商业,娱乐亦或是其他,都建立在工厂活动之上。

这样的城市便是典型的拥有工业记忆的城市,在衰弱中正寻求着变革。现在要做的是,让老的文化融入新的规划与建筑中去,这样的工业区改造比比皆是,但是,大部分这样的改造都集中于将旧的工业区改造为艺术区,这样的改造在大城市是可以实施的,但在如抚顺这种资源枯竭,工业消亡的中小型城市来说,这样的改造就得不偿失了。保护了曾经,但也丢失了未来。

在老工业区的中小型城市,文化的留存与城市的更新的矛盾性便更加的凸显出来了。无法像大城市一样,将废旧的工厂简单的改造为艺术中心,也不能不顾文化的丧失将一切工业记忆拆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处理这些问题呢?我认为,老的工业既是记忆又是文化,既是过时的又是具有时尚气质的。[2]关键在于如何去运用,在技术性变革的今天,有些时候我们过度的强调了技术,而忽略了工业区本身的艺术隐性。

(三)对于中小型工业城市应如何使工业文化保留

在这方面,德国鲁尔区的早期实践完全可作为参考:鲁尔区指的是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三个人口超过50万的大城市和波鸿等小城市,它作为欧洲最大的工业区在20世纪50年之后进入了衰败期,但是老的工业文化,工业符号却被保留了下来,作为历史的传承。这个区域中,既有大的城市,又有小的城市,和我们东北的形式差不多,在小的城市中,也不乏改造完美的例子。

很多小城市,将巨大的水泥构筑物改造为攀岩基地,使该地区成了德国攀岩协会最钟意的攀岩基地;将废弃的瓦斯罐,经过改造,变成一个潜水训练基地,这个直径45米,深13米的圆桶,注满了水之后,里面放了一艘沉船与一部汽车,作为救难训练的道具。[3]这样的改造比比皆是,既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又保留了未开发的耕地,最重要的是将老的工业文化真正的保留了下来,通过这种方式,使市民对工业文化的认同度和荣誉感提高。

(四)抚顺这样的中型工业城市可以采用这种有效的方式

带状工业区已进入废弃的边缘,完全的停产已经只是时间问题。工业区距离城市居民区非常近,夏季南风将大量的工业烟尘带入城市,造成了大量污染。

市区的发展向南,旧的工业区不应被推倒重建,而是应该被大量的保留。将市区建入原有的工业区中,引入工业文化,将工业设施景观化。利用原有的工业厂房,进行改造,使之成为能继续为人们服务的共用建筑。

三、结语

一个城市有一种文化,在21世纪的今天,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被重视起来。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应更多的加以重视。对于中小工业城市,工业文化才是城市的真正文化记忆。工业文化同其他历史时期的文化一样,应给予足够的认识。拥有鲜明的文化特色的城市建筑,更容易让人产生归属感。世界上大部分的先进城市,都会有很多非常具有本地区文化特色的建筑物,这也是其区别于普通城市的原因之一。城市想要更好的发展,具有地区文化的建筑是必不可少的。让老工业区工业文化继续绽放光彩,是我们重要的任务。

猜你喜欢
工业区工业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北方建筑(2021年6期)2021-12-31 03:03:54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36
建筑的“芯”
现代装饰(2020年6期)2020-06-22 08:43:12
工业人
黄河之声(2018年5期)2018-05-17 11:30:01
文莱鲁谷工业区欢迎高科技工业入驻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关于老工业区污染场地管理的探讨
环境科技(2015年1期)2015-11-08 12:10:50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Coco薇(2015年10期)2015-10-19 12:51:50
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编制难点分析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