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自己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反复出现并代代相传的生活文化事象。[1]民俗根植于民众的生活与生产结构中,因其在个人或者社区生活中独特的调适、融洽磋商社群关系及整合族群文化心理结构的功能而具备了独特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2]而民俗旅游就是将民俗文化作为主要旅游资源的旅游。民俗旅游中旅游者以参与和感受当地的民俗与风土人情作为旅游的主要目的。游览的过程便是游客切身体验当地文化的过程,这对于两地的文化交流起着沟通桥梁的作用。而旅游地总是以迎合旅游者口味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包装和改造,对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产生一定的冲击。并随着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旅游目的地会被锁定在更广的国际文化模式中。[3]本文以大理地区为例,从游客、文化掮客、与当地居民三个·角度探究以白族特色为主的民俗旅游对于大理文化产生的影响,并基于其发展现状提出外来文化与当地文化和谐共存的建议。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民俗旅游属于旅游活动的一种,具有经济属性,旅游活动不可避免的使得当地民俗活动在其组织和运作过程中带有大量商业操作的痕迹,使得传统民俗活动不可避免带上新时代消费主义的烙印,这会对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侵害。
旅游活动对于旅游目的地文化的影响可以用“文化移植理论”解释,该理论认为当两种文化碰撞时,双方文化都会向对方进行借用或者移植以达到靠拢的效果。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较落后的旅游目的地而言,旅游者所代表的外来文化相对于当地文化来说是强势文化,所以当地居民受到旅游者的文化的影响较多,造成旅游地居民根据旅游者价值观以及审美对民俗旅游活动进行改造。旅游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重要途径,其对于当地文化的影响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游客、时间空间交流以及文化掮客,其中文化掮客的作用最为明显。
文化掮客指在民俗旅游中对游客与当地居民文化间进行沟通的人群,例如当地导游等。他们通常熟悉客源地与目的地两种文化体系,常在民俗旅游活动中扮演当地向导与语言文化翻译的角色。正因如此,文化掮客在客源地与目的地两种文化之间决定着主客交流的方式与深度。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与当地实际文化接触的相对较窄,难以构成深层次的文化交流纽带。这对于游客与当地居民双方来说,其文化的交流会极大的受到文化掮客群体的影响。
大理的游客多数来自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相比之下当地文化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游客所带来的价值观不断的冲击当地居民所固有的价值观念体系,并且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这种交流只停留于表层的经济往来之上,对于当地传统文化价值体系来说负面影响更为凸显。
游客在大理旅游过程中自然包含着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体验内容,旅行社也会大力渲染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通常会导致其在一定程度上的扭曲失真,会使游客游览后会产生心理落差。为了弥补这种心理落差,文化掮客会基于当地民俗并融合游客心理预期设计一些针对旅游活动展现当地特色民俗文化的相关活动,但这也会对当地的文化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众多的案例研究发现,文化活动一旦作为一项娱乐去取悦游客,就失去其原本的意义。这不仅影响游客的个体感受,也会影响到其他潜在游客的心理预期,长期以往使得旅游地的民俗旅游活动与真正的传统民俗愈行愈远。
游客和旅游地居民的跨文化交流,在引起旅游地文化的适应性变化的同时,保护乃至振兴了富有当地色彩的文化。[4]在大理古城,外来人员将各地的文化渗透进当地的文化环境中去。这会对当地的固有文化体系形成新的碰撞。旅游组织者应该寻求其中的异同点,创造出一个对旅游者与当地居民都能有效适应的文化环境,这既要求当地文化在时代背景下不断的前进,也要求游客能迅速的融入当地的文化氛围。大理市居民认为旅游对家庭关系改善、价值观念形成、道德水平提高等呈现出了正面影响,旅游有利于大理市民的思想观念的改变。[5]
在商业化大潮中,旅游活动因为其经济属性不可避免的受到商品化的影响,出现了一系列由当地民俗为基础的衍生出来的民俗旅游商品。大理白族的三道茶原本作为白族人家的日常礼节,其文化内涵是对人生苦甜相伴的质朴体悟。[6]而在民俗旅游不断升温的现在,三道茶在旅游策划过程中被人为的加入原本并不存在的诸多现代文化内涵,例如植入大量现代医学健康内涵等,借此发扬当地的传统文化。这种改变从积极的角度看有利于将传统民俗文化改造成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利于传统民俗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播与复兴,但不利影响则表现为对当地民俗进行不当的加工以迎合外来游客的期待,这种变相的破坏会加快当地民俗文化的同化与流失。
地方传统文化在其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受到内外两种动力影响:内部动力来自当地社会经济变革进步所引发的当地传统文化变革的连动效应,外部动力来源于外来强势文化的侵入迫使当地固有文化与外来文化间形成新的平衡关系。大理发展旅游业一方面会加快当地经济的提升与转变,另一方面也会对当地的文化产生影响。在内外两种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大理民俗旅游的相关人员应当平衡好两种动力的关系协调,只有两种动力都朝着有利于当地民俗文化正向发展的方向前进,才能真正对当地民俗文化起到有效的保护并利于其进一步的宣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