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财经类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18-04-02 11:29:36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闽台技术型财经类

方 霞

(福建商学院 校办公室,福建 福州,350012)

一、福建省经济贸易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总面积12.4万km2,人口 3 834万人①,地理特征是“八山一水一分田”。主要产业是信息产品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石化产业、纺织服装业、轻工业、建材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食品产业等。2016年福建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85万亿元,占全国3.83% ,全国排名第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1 674.54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为10 501.75亿元,增长10.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为1 172.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7%;进出口总额为1.035万亿(其中出口6 838.9亿元,进口3 512.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36.2% ,全国排名第7。对外贸易是福建省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主要出口产品是机电产品(机械装备、船舶)、服装、鞋类、高新技术产品(航空航天、计算机集成)以及农林水产品等。2016年福建省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 60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

(一)产业结构总体不断优化,但是服务业发展较慢

福建省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从2010年的9.3%下降到2016年的8.3%,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从2010年的51%上升到2016年的48.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从2010年的39.7%提高到2016年的43.2%,总体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上升迅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稳定上升。福建省第三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产业结构将逐渐由制造业拉动向第三产业和制造业共同推动转变。同时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总体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1]。在第一产业内部,2010-2016年农业比重呈现上升趋势,牧、渔业以及相关服务业比重上升,林业产值占比变化较小。2016年福建省的农业产值占比42.9%,牧业产值占比16.4% ,渔业产值占比29.7%,林业产值占比7.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占比3.4%。2016年全省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 017.39亿元,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增速较快,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行业实现增加值1 116.55亿元。 2010-2016年,福建省的传统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出现下滑,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上升。传统服务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占比从2010年的14.9%下降到2016年的13.7%;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22.41%下降到2016年的17.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占比从2010年的3.70%下降到2016年的3.42%。福建省的现代服务业中金融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13.1%上升到2016年的15.2%;租赁和商贸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从2010年的4.05%上升到2016年的8.7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从2010年的1.76%上升到2016年的2.12%。

(二)消费结构升级

一是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发展和改善型消费比重上升。从2013-2016年,福建省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8 173.9元、30 722.39元、33 275.34元和36 014.26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1 404.85元、12 650.19元、13 792.70元和14 999.19元。非食品消费比重上升,特别以教育、文化、医疗、住宅、交通通讯、服务消费为核心的发展型消费和改善型消费比重上升,人民由追求数量型满足向追求质量型满足转变。2016年,福建省的居民消费中文教娱乐比重达9.47% ,医疗保健比重达5.39%, 交通通信比重达12.28%, 居住比重达25.15%。二是消费需求不断提升,城乡居民耐用消费品呈现上升趋势。居民的耐用品需求已从基本型向享受型转变,耐用消费品不断更新换代,居民消费需求进入更高的消费层次。私人汽车和摩托车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耐用消费品,城镇居民的汽车拥有量不断上升,摩托车拥有量在下降;而农村居民具有不同的特点,即摩托车拥有量上升,自行车拥有量在下降。

(三)贸易方式和手段发生重大变化

网络时代到来,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根据福建省商务厅的数据,2016年,福建省电子商务交易额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 196亿元,同比增长43.3%,连续3年保持40%以上增长速度;限额以上网络零售额543.2亿元,同比增长46.7%,拉动全省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3.3个百分点。全省跨境电商交易额达2 350亿元。淘宝、支付包、微信、当当、ebay、京东、天猫、唯品会、美团网、去哪网、携程网、滴滴出行、共享单车等各种网络交易和大数据平台在带给大家便利生活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同时促使商家改革经营模式,带动物流快递行业的迅速扩展。

二、经济贸易发展趋势对财经类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影响

从福建省经济贸易发展的情况来看,福建省产业结构基本合理,符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规律,但是第二产业主要以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以及资源型成品生产为主,制造业主要是服装、鞋革、造纸、石油、化工、橡胶生产等,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第三产业中服务业发展速度较慢,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总体来看,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食品、衣服等在支出中所占比重大幅下降,教育、文化、医疗、住宅、交通通讯、服务消费为核心的发展型消费和改善型消费比重上升,这将极大地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从贸易方式和手段变革来看,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迅速发展,这将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动力,而随之产生的产品质量、商家信誉、支付安全以及物流运输配套等问题,是未来发展中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总之,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而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国情、省情,这一点对于应用技术型大学至关重要。为了满足福建省经济贸易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福建的财经类应用技术型大学应该认真研究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以及如何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这三个问题。

(一)培养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促进福建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以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出路。2016年福建省服务业增加值为12 310.97亿元,占GDP比重达43.2%,服务业从业人员将达到1 175.39万,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42.0%。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现代服务业,专门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要把现代服务业培育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主导产业,逐步建立产业互动、区域联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同时,福建省率先出台了有关发展智慧流通的政策文件,实施“互联网+流通”战略,支持和鼓励流通方式、商业模式、消费服务、跨境贸易和政府服务方面的创新,建立健全智能化流通体系。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福建自贸区建设都需要大量具有国际思维、熟悉国际惯例和国际规则、熟练掌握外语的国际化人才,如国际贸易人才、国际会计人才、涉外法律人才等。同时,随着内资的大量输出和外资的大量输入,也需要一批具有国际认证资格的高层次服务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互联网与各个领域的深入融合和创新发展,要求从业人员应具备系统的知识结构,能适应和胜任多变的职业领域。财经类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要加快培养旅游、物流、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加快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在学科和专业设置上要涵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领域。目前,从福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商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看,福建的商科人才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层次不高等问题,无论从总量还是质量上都满足不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全省2015年紧缺急需人才分布的重点产业或行业共26个,涉及领域82个,涉及岗位211个,涉及专业869个,其中经营管理、国际贸易、产业服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金融产品研发、文化事业与产业等商科高层次人才占四分之一强。

(二)通过校企合作、国际和闽台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方式

从福建高校财经类人才的培养现状看,高职高专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难以适应经济新常态对人才的国际视野、理论涵养、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等综合素养的要求,本科院校则侧重于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明显脱节现象,这就必然造成高层次财经类应用型人才缺口较大。福建财经类应用技术大学要在推动校企合作的同时,大力发展国际合作和闽台合作办学,才能满足福建经济贸易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1.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合作,无论是对学校和企业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经济转型升级意义更大。我国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环节,传统的以高能耗、高环境成本、劳动密集、高投入和低产出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国际社会分工的发展需要。如果不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我国将被国际分工边缘化。加强校企合作,福建财经类应用技术大学要根据企业需要和经济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出实用型、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加强企业的技术人员队伍和科技攻坚力量,为产业和经济升级换代提供强大的科技人才支持。

2.国际和闽台合作。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扩大与国际知名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平台和窗口,学习借鉴“双元制”、TAFE、CBE等国际先进职教模式。同时改革创新闽台合作模式,推动闽台院校在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教学评鉴、课题研究、教师互派、学生交流等方面的广泛合作,打造闽台合作特色品牌。

(三)加强人才培养质量评估

福建省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由行业企业具体实施、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监督评价体系;建立应用技术型大学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进一步提高年度质量报告的量化程度、可比性和可读性,每年发布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继续引入麦可思等第三方机构,逐步建立学院、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探索建立院、系两级教学内部质量评估体系,起草出台《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细则》,逐步建立、完善学院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科学评价并推动提升教学管理工作水平。

三、福建省财经类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分析

校企合作、国际和闽台合作办学项目在福建的一些财经类应用技术型大学中取得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但是很多校企合作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存在着法律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企业动力不足等问题;国际化办学和闽台合作办学还存在合作不够深入,国际优秀师资和先进管理理念的渗透和辐射作用没有有效发挥,项目生源质量较差及培养效果有待提高等问题。

(一)校企合作方面

随着实践探索,福建省的一些应用技术型大学开展的校企合作呈现由单纯面向企业用人需求向服务区域经济整体需求发展、由松散合作向紧密合作发展、由单一学校或企业为主向多对多的联盟方向发展、由以大型企业为主向大中小型企业共同参与的多样化方向发展以及由满足课堂向满足岗位发展等趋势[2]。尽管如此,从整体上看,校企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合作机制不健全、停留在浅层次合作模式以及缺乏长效的、校企共同主导的制度安排等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制度环境还未真正形成,特别是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制度安排上存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的制度缺位,这严重制约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在宏观方面,校企合作的管理机制条块分割、分块管理造成管理环节衔接不畅、管理效率低下以及资源浪费。另外,有关校企合作可操作性的中央和地方性立法缺失。对校企合作有指导意义的法律除了《教育法》《科技进步法》《专利法》以及《合同法》等,都没有顾及校企合作的特殊性[3]。立法缺位造成校企合作无法可依,校企合作得不到应有的法律、技术、资金和信息保障,严重打击了企业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在中观方面,校企合作缺乏第三方服务机构,没有机构或组织从中进行沟通、监督、评价和服务。在微观方面,缺乏鼓励学生和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制度规范。

(二)国际和闽台合作方面

1.国际合作项目。近几年来,福建一些高校与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国高校举办“中德”“中澳”“中加”等项目,并与多所国外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国际合作办学取得一定突破,但是发展速度较慢。国际合作办学主要存在项目管理机制体制尚未理顺,合作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提高,办学成本高,生源质量比较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办学质量和成效与投入不匹配等问题。

2.闽台合作项目。自2006年福建高校率先与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开展师生互访交流以来,多所福建本、专科院校与台湾高校、台湾企业通过交流互访、共建两岸师资交流与培训基地以及闽台职教集团等模式开展合作,取得一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赴台手续繁琐,办学成本和学生赴台学习费用高等问题,影响了闽台职业教育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一是闽台合作办学成本相对高,前期资金投入较大。为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条件,学校需要加大投入建设相关硬件设施。二是两岸学分、学历互认存在较大障碍以及招生计划受限。学分互认、学历互认始终是影响两岸合作办学的根本因素[4]。目前被台湾采认学历的福建高校仅三所,严重影响闽台共同办学效果。三是引进台湾全职教师问题。目前福建省高度重视引进台湾全职教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实施办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福建省在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给引进的台湾人才的子女就学带来极大不便。

四、福建省财经类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路径

(一)从加强校企合作角度分析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人才培养符合未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财经类应用技术型大学必须大力推动校企合作。财经类应用技术型大学要建立专门负责校企合作的一级部门或机构;制定完善鼓励学生和教师参加企业、社会实践的相关规定,鼓励学生参加企业顶岗实习、订单培养,要制定安全管理、学习计划和实施、课程和大纲、实习考核和评价以及教师参加管理等方面详细的规定;搭建教师参加企业和社会实践的中间平台,健全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和企业实践方面的激励和规范制度,有效推动教师参加企业和社会实践,加大对学生和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经费支持力度。要真正推动校企合作,必须在制度安排建设方面下大功夫,特别要建立健全促进校企双方合作的利益共享机制和学校、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建议政府部门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立法体系,为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双赢高效发展提供法律保障[5],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安排常态化,避免“一次性合作”“浅层次合作”以及“剃头挑子一头热一头冷”的尴尬境界[6]。

在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方面,要紧扣“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核心要素,推动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建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促进就业;大力优化课程结构,主动对接最新的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形成既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又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模块体系;支持教师深入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和科技创新,鼓励教师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和指导学生参赛,提高教师的科研服务能力和实践育人能力;积极聘请具有较强企业实践实战经验的企业高管、行业专家、能工巧匠以及具有丰富高校任教经验的高级职称教师担任专兼职教师,切实提高教师实践育人的能力;稳步推进实践教学,优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现代学徒制、项目教学等人才培养模式。

(二)从深化国际和闽台合作办学角度分析

在制度安排上如何促进深化国际和闽台合作办学,是未来应用技术型大学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1.学校要强化国际和闽台合作办学的内涵建设。一是要逐步理顺合作办学项目管理机制。建立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明确学校对外交流合作部门、教务部门、国际学院和各系部的职责分工,处理好各部门之间关系、外籍教师与学院教师相互融合以及学生融入等问题。二是要不断积聚品牌效应。明确特色化发展的着力点,总结经验,系统分析项目的优势和不足,改进方法手段,整合优势资源,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加强监督,严把“纪律关”“质量关”,突破“语言关”,形成规模和质量的品牌,积聚品牌效应。将中外合作项目申报为本科专业,将闽台联合人才项目由“校校企”转为“3+1”或“4+0”模式。“校校企”是最简单的闽台高校合作模式,没有涉及到学位互认; “3+1”模式是指学生前3年在大陆学习,最后1年到台湾学习,毕业后可获得台湾院校毕业文凭;“4+0”模式是指学生4年都在大陆学习,毕业后可以获得台湾院校文凭。三是要提高生源质量。加大招生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和载体宣传学校办学历史和优势、合作办学项目师资、培养成果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同时向省里申请合作办学专项经费支持,加大对品学兼优学生的奖励和支持力度,不断提高生源质量。四是在国际合作办学中要努力增强合作办学中优秀师资的辐射作用。深刻理解中外合作办学中“外为我用”的重要意义,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课程体系和教材,开设中外联合教学工作坊,通过举办专题报告、培训等形式,消化吸收国外教师的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学校师资队伍水平,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持续开设多语种课程,加快多语种人才培养,助推“一带一路”倡议。在闽台合作办学中要通过组建闽台科研小组等方式,共同申报课题项目,共同建设校本教材,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2.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配套扶持力度。一是建议设立国际和闽台合作办学项目专项资金补助,以保证合作办学项目能够健康持续发展。二是建议与台湾有关部门协调沟通,在推动两岸学历互认仍有障碍的情况下,先进行学分互认,为两岸交换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合作机会,同时放开招生专业和人数限制,单列招生指标并在编制计划时给予政策倾斜。三是建议加大人才限价房投放量,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强化台湾高阶师资赴闽意愿。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福建省在经济贸易领域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集中体现于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还不够高。福建经济的健康发展要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高校特别是应用技术型大学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福建省财经类应用技术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要立足省情,才能找到最合适的人才培养方式,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注释:①本文所引数据,如非特别标注,均来源于《福建省统计年鉴》。

参考文献:

[1]肖国东.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分析——基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思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5(7):107-110.

[2]耿洁.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3]余芝.轩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35.

[4]郑文谦.闽台高职教育合作的比较急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115.

[5]时奇文.基于我国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思考[J].中国证券期货,2013(1):236.

[6]易新河,文益民,陈智勇.我国校企合作研究二十年综述[J].高教论坛,2014(2):36.

猜你喜欢
闽台技术型财经类
应用技术型本科专业创新教育与学科竞赛相融合模式探讨与实践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海峡姐妹(2019年12期)2020-01-14 03:24:42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海峡姐妹(2019年11期)2019-12-23 08:42:12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消费导刊(2017年6期)2017-06-22 14:22:21
陈秀容 牵手姐妹 馨润闽台
海峡姐妹(2017年1期)2017-02-27 15:22:19
财经类MBA院校案例研发队伍建设研究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42
应用技术型大学科研评价体系构建探讨
大型国有企业技术型员工激励制度的建立
现代企业(2015年8期)2015-02-28 18: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