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四清
(1.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2.福建省教育厅 人事处,福建 福州,350003)
在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众创空间”一词也跟着流行起来,它是支持“双创”的有力载体。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从国家的政策层面上提出了建设创客空间的措施,各地的众创空间遍地开花,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定义,众创空间是顺应网络时代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1]。它为创业者提供了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是一个集创新创业、线上线下、投资孵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福建省积极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创新创业,在平台、政策、环境等方面加强建设和引导,努力营造良好的双创生态环境,取得初步成效,全省上下创新创业热情高涨,众创空间遍地开花。
福建省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种主体建设不同类型的众创空间。目前,福建省有500多家众创空间。全省众创空间孵化总面积达85万m2,提供工位数4.2万个,创业导师4 200多人,常驻创业团队或初创企业达6 360个[2]。21个人才、2个团队和1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入选科技部2016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截至2017年,福建省累计已有88人、12个团队、2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入选该计划。至2017年底,福建省国家级众创空间52家,其中厦门33家,福州和泉州各7家,三明和漳州各2家,宁德1家;省级众创空间178家,厦门(含厦门大学)51家,福州(含福州大学)38家,泉州26家,漳州13家,南平11家,莆田和龙岩各10家,三明9家,宁德8家,平潭2家[3]。众创空间模式有培训辅导型(如宁德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投资驱动型(如厦门车库咖啡)、园区产业链主题型(如泉州创客领SHOW)、社区草根型(如泉州骑士创客空间)、企业行业细分型(如泉州种子工场)等多种类型。厦门两岸青创基地于2015年6月开园,给予在基地内创业的台湾青年一系列优惠政策,允许台湾青年创业者无需外资备案、以个体工商户身份即可进驻基地,补助其办公环境装修改造资金等。此外,还从贷款担保补贴、租金补贴、开办补助、住房补贴等方面予以支持,吸引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闽创业。厦门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一品威客创客空间和宸鸿科技(厦门)公司3家基地相继被授予“全国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称号。
福建省政府及各地各部门围绕“双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2015年7月,福建省政府出台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十条措施,提出加快构建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不断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福建省科技厅在十条措施出台后,进行了任务分解,将十条措施的任务落到具体部门,要求效能部门进行跟踪、定期督查,还出台了关于互联网经济发展和互联网孵化器认定管理等相关政策。福建省教育厅推出了十六条政策措施,进一步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机构和实践基地。至2020年,自主使用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面积中,公办本科高校不少于3 000m2,民办本科高校、独立学院和国家级、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不少于3 000m2,其他高职院校要有自主使用的基地。
福建省对国家级孵化器的众创空间给予100万元的经费补助,对省级孵化器的众创空间给予50万元的经费补助。此外,一些符合条件的众创空间享受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建和改扩建补助。福建省财政厅新设了两千万的“创新券专项资金”,支持科技企业、创客、省大仪平台单位,通过绩效奖励、后补助、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在仪器设备、知识产权、检验检测和法律咨询等方面为创客提供服务。福建省已设立3亿元的创新创业天使投资基金,还将设立2支省级创投基金,投向省市级众创空间、省级示范创新创业中心建设,以及入驻在以上空间和中心的创业企业和项目。为提高众创空间的融资能力,福建省经信委对在“新三板”和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成功的企业一次性给予不超过30万元的奖励。同时,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建立大众创新众筹平台,鼓励众创空间组织创新产品,开展网络众筹。为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福建省组建了一批科技支行,降低准入门槛,扩大贷款规模。据初步统计,至2017年福建省创客空间服务的团队及企业累计获得投资总额30.43亿元[4]。
福州首家众创空间——阳光创客空间用近两年时间成功孵化出两家企业,分别为福州聚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平潭综合实验区布尔电子有限公司。前者主要做国内市场的营销推广,后者主要从事跨境电商贸易。泉州创客领SHOW建立于2010年,总面积18万m2,已有300多家企业入驻,创客人数在6 000人以上,主要孵化的产业领域为文化创意、设计服务、影视广告传媒、电子商务等,目前已具备一流的硬件条件、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专业化的服务体系。2014年,泉州创客领SHOW成功孵化皇品微电影,其以独特的新媒体概念以及富有想象力的文化创意市场空间,叩响了“新三板”大门,堪称“新三板微电影第一股”;成功孵化的福建省讯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连续三届荣获商务部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创客领SHOW集聚了众多优质的创业项目,从单一孵化空间逐步发展成为众创空间集聚区,集聚效应不断凸显。在科技孵化器创建方面,截止2017年底,福建省备案科技企业孵化器165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4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9家,省级互联网孵化器44家,在孵企业约5 000家,创造岗位约8万个[4]。
福建省众创空间呈现爆发式发展态势,但大部分还处于建设初期,面临龙头企业少、创新创业资金及人才不足、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
国家级众创空间创建方面,在2015年11月公布的首批名单中,福建省没有1家入围。在2016年2月、11月公布的第二、三批名单中,仅有12家和14家入围。在2017年12月公布的第四批名单中,有26家入围。四次合计入选数量仅占全国1976家众创空间的2.6%;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创建方面,在2016年7月公布的首批名单中,福建省没有一家入围。在2017年12月公布的第二批名单中,有3家入围,位居全国第13位。而广东(含深圳)、山东(含青岛)和江苏分别有235家、203家和170家,数量居全国前3位[5]。如表1所示。
表1 国家级众创空间的省区分布
数据来源:由科技部国家级众创空间相关数据整理得到,http://www.most.gov.cn/index.htm.
从表1可以看出,许多省市的国家级众创空间数量均超过福建省。同时,福建省众创空间的质量参差不齐,即使是省级众创空间,有些也是勉强符合标准。可见福建省众创空间数量和质量在全国范围内都处于中游水平。
福建省沿海重点城市的众创空间发展相对较好,内陆地区发展较弱。目前,福建省有500多家众创空间,厦门有100多家,约占全省数量的1/3,福州有50余家,而龙岩仅有5家众创空间。在5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中,沿海地区(福州、厦门、漳州、泉州,下同)49家,占94%,而厦门所占比重过半,占64%;在178家省级众创空间中,沿海地区128家,占72%,而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宁德、平潭等地才占28%。分布情况见图1、图2。
图1 福建省国家级众创空间的地区分布Fig.1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national maker spaces in Fujian Province
图2 福建省省级众创空间的地区分布Fig.2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provincial maker spaces in Fujian Province
众创空间的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运营场所的建设和装修、购买设备、支付工作人员薪酬等。从投资建设的主体来看,福建省民营企业占众创空间的大部分,而部分众创空间存在创业资金少、融资困难等问题。虽然国家、省、市级设立了专项财政补贴,但维持正常运营、进一步发展壮大还要靠自身投入资金。
近年来,福建省“双创”群体规模增长较快,但高水平创业者还是比较少。比如海归与国外创业者、高水平草根创业者、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以及大型内外资企业离岗创业者不多,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较少,尤其是既懂技术又精通“互联网+”思维的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创新创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创业导师的数量在增加,但真正活跃的并不多,而且导师资源不够丰富。
福建省众创空间普遍面临商业运作模式不成熟、市场化机制尚不健全、市场资本未被激活、持续盈利困难等问题。目前,众创空间的利润来源主要还是以租金、服务费为主。由于前期已经投入大量资金,一旦运作起来,还要支付大量商务成本,因此实现盈利、维持收支平衡并不容易。这种盈利模式对于众创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不利。
福建省众创空间大部分改自老厂房,硬件条件较差,水电、网络、设备等老化现象比较严重,难以满足创业者的需求。有些众创空间缺少专业性服务,只能提供一般性服务,无法真正为创客搭建交流学习、共同开发、资源分享、技术分享的平台,不能真正指导创客将创意转化为项目。
发展众创空间是推动“双创”的抓手,对于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具有重大意义。福建省应加快打造优质众创空间,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一是加大对互联网众创空间平台、活动聚合型等多模式众创空间的培育力度;二是选择若干个国家级和省级众创空间,将其打造为双创示范基地,在简政放权、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成果收益分配和科研经费使用制度、人才流动、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发展分享经济等方面开展试点,为福建省双创发展积累经验、提供借鉴;三是打造众创空间集聚区和众创特区。在创业服务机构密集区域,采取特殊政策推进众创空间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逐步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四是加强与国内优秀众创空间合作联系,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其来闽发展;五是发挥对台优势和华人华侨优势,打造闽台众创空间和“海丝”国家合作众创空间。
一是加大资金支持,适当降低众创空间补贴申请标准。推广厦门“科创红包”政策,完善创新券政策。鼓励社会组织、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投资参与众创空间的筹建和运营,同时通过减免租金、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保证众创空间正常运营。推进大众创新众筹平台建设,进行股权众筹融资试点,为创客们提供股权众筹融资服务;二是加强人才建设。大力引进国内外人才,加大对本地领军人才、创业团队、创业导师的优选和培养。针对创业群体组织开展创业大讲堂进高校、创业巡讲、创业训练营等创业培训活动。探索建立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支持科研人员到众创空间创新创业;三是建立创新创业项目资源库。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广泛征集项目,使项目与创业者有效对接,促进项目成功转化。
一是建设众创空间互联网服务平台。对福建省众创空间进行全覆盖,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投资者、创业者、服务机构的沟通与联系。同时,对创客空间内的企业入驻、孵化等情况以及创客空间建设、管理进行监测;二是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依托“互联网+公共服务”,让众创空间人员办事更方便、更快捷;三是发挥科技创新平台作用,创新服务方式。加强整合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院所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动资源共享,向众创空间企业开放;四是充分发挥省、市众创空间协会的媒介作用。把政府政策宣传落实到每一个创新创业者,同时将创新创业者的需求传递给政府。
一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引导创新创业主体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保障创业创新成果,营造公平有序的经营环境;二是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手续,继续深化企业名称、经营范围和住所登记改革。企业名称可注册登记为“众创空间”“创客空间”等专业名词,经营范围可核定为“众创空间经营管理”。落实“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政策,畅通绿色通道,推行“集中登记”;三是改革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完善激励分配机制,调动高校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转化科研成果的积极性;四是推进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挖掘并发扬传统文化中的创新要素,弘扬闽商文化,结合发展需求,营造创新创业社会环境,加大双创意识培养,加强对先进典型、成功经验、相关政策的宣传和推广;五是规范众创空间行业标准,加强对众创空间的统计监测,及时掌握行业发展情况,统筹行业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刘磊,刘晓彤.众创空间助推“互联网+”[N].大众日报,2015-07-29(27).
[2]李珂. 创新驱动:“第一动力”更澎湃[N]. 福建日报,2018-02-04(01).
[3]李珂. 我省23人(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N]. 福建日报,2017-08-05(01).
[4]我省新增30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N]. 福建日报,2018-01-15(01).
[5]科技部. 科技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示范名单的通知[EB/OL].(2018-01-02)[2018-02-05].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7/201801/t20180102_1373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