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耶斯洛夫斯基影片中的决定论思想与象征手法的运用

2018-04-02 05:49张梅
视听 2018年6期
关键词:洛夫斯基朱莉杀人

□张梅

一、基耶斯洛夫斯基影片中的决定论思想

对命运的思考,几乎贯穿于基耶斯洛夫斯基影片的始终,他的每一部作品似乎都有意无意地散发着浓郁的命运决定论色彩。在他的影片中,人的命运是既定的,人们的每一个选择,都是朝着终极方向行进。

(一)循环式的命运发展

1988年,基耶斯洛夫斯基执导了令业界震撼的《十诫》系列,作为当代社会的一部警世之作,其深刻的隐喻内涵被广为思考。其中《杀人的短片》,在讲述一个近似荒芜的故事的同时,对循环式命运的发展进行了深刻表达。在导演看来,人物的命运是既定且循环反复的,当命运的转盘开始转动时,所有的辅助动因都将同步启动。影片中的主人公雅采克忽然兴起,决定杀死一个人,于是,所有动因开始启动,出租车司机顺理成章地被选择,杀人方式也在冥冥之中被选定。在影片最后,雅采克勒死了出租车司机,而自己也被判处绞刑,一切似乎都是命中注定,杀人者必将被杀。

这种令人窒息的宿命论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另一部影片《蓝》中也被展露无疑,即主人公朱莉必须经受丧夫失子、自杀未遂、变卖家产等一系列无用的挣扎之后才能意外发现丈夫生前的那位隐秘情人,进而豁然开朗,通过自我救赎最终走向冥冥之中的命运的彼岸,其中少一道程序朱莉都无法实现自我救赎。

(二)对“机遇”的关注

基耶斯洛夫斯基对宿命的追问一直不曾停歇,在他的每一部片子中都或多或少地有所体现,其中以《盲打误撞》(或《盲目的机遇》)最为典型,该片开启了板块式叙事的先河,共讲述了三个故事:每一个故事的历程与结果都由主人公能否赶上火车而决定,一个年轻的学生每天都需赶乘一班火车。一次,当他到达车站时,火车已经启动,由此,故事的发展走向了三个不同的方向。这三种“机遇”式的设定,冥冥之中为人物命运的发展埋下了因果。对“机遇”的关注正是对于生活中“琐事”的关注,影片讲述的三个“假设”与生活中最为平凡的小事相连,导演借此强调的正是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命运的力量。

二、基耶斯洛夫斯基影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影片中还存在着另一个极其显著的叙事元素,即宗教隐喻。但这种隐喻并非直接通过宗教信仰予以呈现,而是在一些极具特色的道具上隐含叙事意义。

(一)《杀人的短片》中“人头挂饰”的神秘隐喻

在影片《杀人的短片》中,出租车司机的车件挂饰,仔细看竟是一个被砍掉的人头挂件,这似乎象征了出租车司机的最终死亡方式。主人公雅采克最初只是想找个目标将其杀死,实现他杀人的构思,他并未预期取对方首级,但杀人过程中一切的徒劳似乎都是为了印证人头挂饰的象征意义,因为最终雅采克以极其残忍的方式用石块砸向司机的头部。雅采克在处理完司机的尸体后坐在出租车上神秘地笑着逗弄人头挂饰,由此也可窥探出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某种用心。最后,雅采克被抓,法院判其绞刑,又一次与头部有关,这似乎也隐性暗示了“杀人者以何种方式杀人,也必将为何种方式受其苦”的因果轮回的宗教思想,人不可杀人的宗教主题被凸显出来。

(二)视觉色彩的丰厚含义

除却在具体物件上赋予象征意义外,基耶斯洛夫斯基也偏爱在颜色的使用上下功夫,如《蓝》《白》《红》三色系列。其片名本身就具有象征意义,蓝色象征自由,白色象征平等,红色象征博爱。《蓝色》是一部从特殊角度去探讨爱情的影片,在影片里到处都弥漫着蓝色,游泳池的颜色、房间的颜色、挂式台灯的颜色以及朱莉幻觉中的颜色都是蓝色,主人公一直被压制在无边的颜色中无法自拔。影片深藏不露地运用色彩这一视觉元素,探讨了一个深刻议题,即爱情与道德之间的悖论。

影片还使用了一些象征手法来表现朱莉对于生活的失重感与隔离感。片中,导演颇具特色地安排朱莉两次去看望母亲,而每一次,她的母亲都默然地观看着与她身份完全不符的挑战极限运动的无声纪录片。此时,导演颇有深意地在朱莉和母亲间建置起一道透明玻璃门,透过此门,彼此都可以看到对方在干什么,但双方却处于隔离的状态互不能触及。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用心显而易见,以玻璃门象征着主人公遭受打击后失重游离的状态。即使是面对自己的母亲亦无法打破这种隔离感。

三、声音作为象征符号参与叙事

电影艺术是一门视听结合的艺术,声音的艺术性使用常常在影片中具有特别的用意。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影片中,声音作为叙事手法被广泛地运用到象征的表意中。

(一)异于常态的“哭声”

在短片《真假母亲》中,小女孩刺耳、惊悚的哭声就颇具叙事角度上的象征意义,观众在纠缠于哪位是真母亲的时候,大都忽略了故事中真正的受害者。小女孩自出生起便注定在失去的过程中体验各方的私欲,一出生就决定了她不能拥有正常的家庭,父亲不愿意对她负责,母亲为了躲避责难,将她交由外婆抚养。而外婆却以母女的关系将小女孩占为私有,使得小女孩在父爱缺失之后又进一步失去了母爱。当小女孩的母亲突然想争夺女儿权益的时候,小女孩无辜地承受了一份略显病态的母爱。小女孩在六年的人世生涯中不断重复着得与失的人生命题。得到的是自私的占有,失去的却是天然的父母之爱,因而影片的受害者并非是丢了女儿的梅卡,也并非是寻女心切的外婆,而是这个无名无分的小女孩。她对自己处境的困惑与愤怒通过她的惨叫而表现出来,这种惨叫也在某种意义上象征了反抗与无奈。

(二)音乐承载表意内涵

音乐因其抽象的表意符号,通常能够传递出画面之外更为丰富的精神寓意。在《十诫》系列中,音乐不仅用于渲染气氛,而且参与到了叙事与表意功能之上。系列中许多短片的开篇音乐是相同的,如《真假母亲》与《父女迷情》。音乐的相似性保证了整个系列的完整性,但更大意义上在于其表意功能上的象征意义。《十诫》中的音乐多为钢琴独奏,呈现出压抑、惊悚、神秘的未知气息,偶尔出现的焦躁音乐,更加剧了影片上帝般的凝视之势。

在《关于杀人的短片》的开篇处,影片采用了交叉蒙太奇的方式,同步表现了雅采克寻找杀人目标、出租车司机将被选择以及青年律师皮奥特的面试三个事件,音乐的出现将看似无关的三者联系在了一起。此时,音乐更似上帝之眼,凝视一切,三者的命运也在凝视中被注定。最终,司机被杀,雅采克伏法,律师第一场官司就败诉。

(三)音效的独特表意作用

除人声与音乐外,基耶斯洛夫斯基也热衷于通过独特的音效来表达更为形而上的功用。在影片《蓝》的伊始,主人公朱莉一家驾车出行,欢快的外出氛围却在急躁的风声音效中生出一股诡秘的气息,这也预示着悲剧命运的降临。

同样,导演安排朱莉游泳的两个段落中,声效的处理也颇具意味。朱莉第一次游泳时,充斥观众耳麦的是撞击感十足的音乐与水流声,朱莉的呼吸声极其微小,她在水中卷缩成胚胎中的婴儿形象,这一写意画面表达了朱莉被现实吞噬后的无望。而当朱莉发现了丈夫生前的情人后,她再次游泳时因呛水而发出了剧烈的咳嗽声与喘息声,这似乎预示着她终于走出蓝色禁锢获得自由。

四、结语

基耶斯洛夫斯基所有影片中的故事都是精心编织的,正因为精心,所以意义深刻,他总在不经意间向人们传达一种普世价值观,即神秘的宿命论,带有浓烈的哲理性与宗教色彩。他的作品始终关注命运、道德和爱情,总习惯于用一些隐晦的元素去表达当代人的生存状态。这一切都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有意为之,导演如此刻意地强调着一个观点:人们的生活看似千变万化、各有所碌,然而殊途同归,看似毫无牵连的因素却可能最终决定命运的走向。

1.王跃.从现实存在到象征符号——基耶斯洛夫斯基影片中的声音[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9(03):84-86.

2.王志敏.电影批评[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108-112.

3.潘明歌.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的形式特色[J].电影文学,2014(17):44-45.

4.蒲剑,乌兰.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6(01):108-167.

猜你喜欢
洛夫斯基朱莉杀人
失败也是收获
比较文学界对维谢洛夫斯基及其《历史诗学》的接受与意义研究
绑架杀人潜逃24年终落网
像弥赛亚一样
一颗水晶球
可怕的杀人风
铁母鸡
什克洛夫斯基诗学视野下的秦观《满庭芳》
可怕的杀人风
杀人的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