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乐府职能文献综述

2018-04-02 02:16:28张海振新疆师范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丝路艺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俗乐歌诗雅乐

张海振(新疆师范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引言:

乐府在秦代时期主要职责是制造和管理乐器,掌管乐器。汉代初期仍设有乐府机构,至文、景之际曾被罢黜,至汉武帝时重立乐府。汉武帝“乃立乐府”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恢复了这一曾经被废除的音乐机构,而且大大地扩展了其职权范围,提高了它的地位,使之成为一个集乐器制作与管理、俗乐采集与整理、百戏改编与排演、郊祀以及其他娱乐场合的歌舞演出等为一体的专职音乐机构。

一、乐府的起源

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一种管理音乐的机构。最初的乐府是在秦代时期就存在的,在汉代时期人们引用了秦代时期的名称。在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正式设立了乐府,乐府的设立的职权和任务就是收集和编撰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它所收集整理的诗歌,被后世称作“乐府诗”,或简称为“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但它不同于《诗经》的是,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其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

二、乐府的职能

秦代已置乐府,是不争的事实。汉代乐府置于武帝之时,还是武帝之前,历来存在着分歧。但有文献论证汉袭秦制,汉初同样存在隶属少府的乐府机构,而武帝只是强化了汉代乐府的职能。

《礼乐志》孝惠二年有乐府令夏侯宽,似非始于武帝。又云孝武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元帝时京房知五音六十律之数,上使韦玄成等试问房于乐府。吕氏曰:太乐令丞所职,雅乐也;乐府所职,郑卫之乐也。乐府虽郑卫之声,然天子所常御,上至郊庙咸用焉。[1]

上述文献资料写出了刘邦对楚地民歌有着特殊的感情和爱好,汉初统治者“因循不革”地沿袭秦代百官制度时,不大可能取消“乐府”这样的音乐机构。再者,汉初诸多宫廷妃嫔,以及将相功臣来自庞大帝国的四境之内,他们长期远离家乡和亲人,同样有着聆听乡谣的精神需求。演奏各地的民间音乐,正是汉代乐府的分内职能。作为服务皇室的音乐机构,乐府的主要职能是掌控郑卫之乐为代表的民间音乐。

经考证,汉武帝在建立六年至元光元年间已赋予乐府搜集管理地方乐舞的职能,并组织专人为郊祀典礼制作乐歌,其立乐府的时间,应在元光二年前。《艺文志》:“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这段记载中所说的汉武帝“立乐府”,并非指乐府机构为武帝所创立,而是指乐府机构到武帝时得到重新定位,其职能在原来的专管相关乐舞和乐器的基础上有所扩大。对此,学术界已有较多的论述。[2]

据贾谊《新书·匈奴》:“上使乐府幸假之倡乐”,知倡乐在文帝时就属乐府用乐。可见《上林赋》提及的天子游猎后宴乐群臣之乐皆属乐府管辖。而据《礼乐志》与《乐书》汉初乐舞隶属乐府管理的除巴渝舞外,还有高祖过沛的《三侯之章》、唐山夫人《安世房中歌》,至文、景二帝之际,只是“肄业而已”(《礼乐志》),未有新制。因此,《上林赋》提到的淮南、蔡、鄢郢等地方乐舞,当为武帝时乐府增设。这也说明在司马相如作《上林赋》时,武帝已赋予了乐府搜集、管理各地乐舞以备朝贺置酒为乐的职能。据《汉书·东方朔传》载 ,汉武帝于建元三年(前138)开上林苑,司马相如《上林赋》作于建元六年(前135)到元光元年(前134)间。因此,汉武帝在建元六年至元光元年间就已开始扩大乐府机构的职能了。

由于《汉书·礼乐志》说汉武帝时“乃立乐府”,后代对乐府这一机构设置的具体时间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我们认为,乐府本来是秦代所设立的音乐机构,在有秦一代乐府主要职责是制造和管理乐器,掌管俗乐。汉承秦制,在少府下设乐府机构,仍然是以管理乐器和俗乐为其主要职责。只不过在西汉前期,由秦王朝所保存的春秋至战国时期的俗乐并没有为西汉王朝所吸纳,所以在武帝以前的乐府所掌管的俗乐职能已形同虚设,只是掌管乐器,成为名符其实的乐器之府库。从相关文献来看,汉初文、景之际这个机构不再存在。至汉武帝时,不仅重新设置了这一机构,同时又使之掌管部分用于郊祀、迎接外宾、燕享等重大礼仪场合所演奏的乐舞,并且提升了乐府机构的级别和权力。其中汉初乐府的职能包括:①汉初的乐府具有教习雅乐的功能。②汉初乐府具有为雅乐制曲、协律的职能。③汉初乐府也掌管俗乐。综上所述,汉武帝之前,已设乐府机构,并有乐府令一职。其职能除保管乐器、掌管俗乐之外,还兼掌雅乐的制曲和教习乐舞的职能。

与汉初乐府存在不同乐府职能的是在经过“文景之治”之后,经济快速发展,国力强盛,汉武帝雅爱文学、艺术,加上出于歌功颂德之需要,在大量创制雅乐的同时,广泛采集俗乐。在这种背景下,汉武帝重新恢复了乐府机构,大大扩展了它原有的职能,使之成为一个兼管全部俗乐和部分雅乐的音乐管理机构。汉武帝时期的乐府除制造和管理王朝乐器之外,其与汉初乐府最大的不同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大量采集各地民间乐歌成为乐府最主要的职能。

《汉书·艺文志》所罗列的民间歌诗有《吴楚汝南歌诗》十五篇、《燕代讴雁门云 中陇西歌诗》九篇、《邯郸河间歌诗》四篇、《齐郑歌诗》四篇、《淮南歌诗》四篇、《左冯翊秦歌诗》三篇、《京兆尹秦 歌诗》五篇、《河东蒲反歌诗》一篇、《洛阳歌诗》四篇、《南郡歌诗》五篇等,这些歌诗不一定全部产生于汉武帝时期,但它们是武帝立乐府之后,由乐府部门所采集而来。汉武帝让乐府“采诗夜诵”主要是为了宫廷娱乐。因为帝王白天忙于处理政务,在夜晚闲暇时候,便让乐人演奏各地俗乐以娱乐。

(二)大量制作、管理和演奏用于郊祀的雅乐。

为了满足郊祭所用雅乐的需要,武帝以精通俗乐和音律的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这些郊祀乐曲本应由掌管雅乐的太常所管理,但现在却由乐府机构来负责协律、演奏。如此一来,大大扩展了乐府机构的职能,而压缩了秦代以来奉常(太常)的管理权限。

(三)乐府编制扩大,地位提高。

由于乐府机构需要制造和管理乐器,广泛采集各地民歌,并对采集来的民间乐歌进行再加工并在不同仪式 上演奏,这样,乐府就由原来的一个服务机构变成了一个掌管着王朝俗乐和一部分雅乐、实施王朝礼乐制度的权力机构。由于采集和表演各地歌舞的需要,这个机构编制得到极大的膨胀。

小结

乐府本为秦代所设立的音乐机构,在有秦一代乐府主要职责是制造和管理乐器,掌管俗乐。至汉武帝时,不仅重新设置了这一机构,同时又使之掌管部分用于郊祀、迎接外宾、燕享等重大礼仪场合所演奏的乐舞,并且提升了乐府机构的级别和权力。一汉承秦制,在少府下设乐府机构,仍然是以管理乐器和俗乐为其主要职责。而在汉武帝“乃立乐府”上不仅表明在汉武帝时期重新恢复了文、景之际曾一度罢黜的乐府机构,同时还使之成为一个集乐器制作与管理、俗乐采集与整理、百戏改编与排演、郊祀以及其他娱乐场合的歌舞演出等为一体的专职音乐机构。

猜你喜欢
俗乐歌诗雅乐
张桂光录商承祚句
岭南文史(2023年2期)2023-09-15 09:55:18
明嘉靖时期张鹗及其雅乐改制
中国音乐学(2021年4期)2022-01-12 06:24:50
中古荆州雅乐中心地位的形成与贡献
中国音乐学(2021年3期)2021-11-20 05:39:42
朝鲜李朝时期宫廷雅乐的传承与发展
艺术家(2020年8期)2020-12-06 12:29:14
歌诗达塞琳娜号与钻石公主号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处置措施的对比及启示
唐雅乐大曲存辞考略
中华戏曲(2020年1期)2020-02-12 02:28:10
变革抑或回归:重思诺贝尔文学奖的理想主义倾向*——从鲍勃·迪伦凭“歌诗艺术”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谈起
俗乐题材:李杨故事主题矛盾多样性生成之因
文教资料(2018年32期)2018-12-24 09:52:34
孔子论郑声之背景浅析
戏剧之家(2018年28期)2018-12-08 11:15:02
音乐雅俗问题现状研究
大观(2016年12期)2017-04-15 10: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