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要 “宽进严出”,不妨拿毕业设计开刀
(河南)张淳艺
近些年,为文科大学生代写毕业论文的服务,逐渐从地上转到地下, “枪手”似乎没那么好找了;但为理工科大学生代做毕业设计的服务,却大行其道。无论是在百度等搜索引擎,还是淘宝等购物网站,输入 “毕业设计”或者 “毕设”,都能轻易搜到各种提供代做服务的网站、店家,而且都宣称有 “专业团队”,是 “多年老店”。 (《新华每日电讯》7月2日)
毕业设计是理工科大学生毕业前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实践性教学最后一个环节。从表面上看,大学生网购 “毕业设计”主要是基于自身因素,有的平时经常逃课,偶尔挂科,对于所学专业一知半解,难以独立完成;有的则是因为就业实习或者准备考研复试、申请出国等原因,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认真对待毕业设计;不过追根溯源,还是国内高校 “严进宽出”的现行体制所导致。目前在国内不少高校中,各院系的招生名额和经费划拨,都会根据该院系学生的毕业率和就业率来决定。为此,一些院系专门开会给老师统一思想, “务必让本科生都顺利毕业、顺利就业”。同时,高校对教师们的考核评价,主要集中在科研成果和论文数量,本科教学包括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只是加分项而非决定项,很难引起导师的重视。
事实上,网购的 “毕业设计”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十分粗糙,甚至是带有明显错误的残次品,但导师往往睁只眼闭只眼,象征性地提几条修改意见,就让学生顺利通过毕业答辩。一些导师甚至迫于学校在毕业率方面的压力,自己帮本科生写起了毕业设计。对于许多高校来说,从没有本科生在毕业设计这个环节上给卡住过。
与此相反,国外的大学实行“宽进严出”,一些一流大学的退学率普遍在10%左右,日常表现、考试成绩、毕业论文等,都会影响学生的毕业,没有好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很难拿到学位的。在不久前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陈宝生也明确指出,中国教育 “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应该扭转,要给大学生合理 “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
从 “严进宽出”到 “宽进严出”需要一个过程,毕业设计不妨成为一个突破口。各高校应把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参考,督促其尽心尽责,指导学生做好毕业设计,把所学课程进行综合应用,融会贯通。同时,取消对于院系的毕业率指标考评,让 “毕业设计不过关毕不了业”成为硬指标,压力自然会传导给广大学生,摒弃“混日子”心态,珍惜在大学的时光,认真对待每一门功课。
大班 “空巢”,整个社会的 “抢跑”焦虑
(山东)王传涛
7月上旬,各小学将陆续发出新生入学录取通知书——又一批小豆包们走出幼儿园,迈进人生新的阶段。然而,事实上,不少孩子早在半年甚至一年前就已经离开了幼儿园,为上小学开始了漫长的准备期,有的幼儿园大班甚至出现 “空巢”现象。 (《北京晚报》7月3日)
关于学前教育学生如何学、学什么的问题,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发布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其中没有明确任何关于数学、语文等学科性的知识掌握要求,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沟通、认识,让学生培养起对艺术的兴趣和审美等。而针对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今年 “两会”上也明确提出,幼儿园基本的模式是游戏模式,不是教学模式!但幼儿园大班普遍出现 “空巢”现象,透露出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在本来应该接受幼儿园教育的阶段,家长们却提前把孩子送进了义务教育阶段,让本来应该在幼儿园度过快乐时光的孩子过早背负上了算术、拼音的沉重包袱。
如果说一年级是孩子学习的开始,那么,在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左右下,一年级就是输不起的起跑线。于是,种类多样的 “幼小衔接班”提供了各种 “抢跑”机会。即使提前学习小学应试内容有多重风险,恐怕许多家长也想用这种方式去缓解内心的焦虑。说到底,这和“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如出一辙。而提前学习知识也确实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精力不集中;比如,不符合教育规律的知识传授,很可能会让学生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等等。
根治学前教育小学化这种现象,各地的教育部门需做好两件事情,一是查处开设 “幼小衔接班”辅导内容的辅导机构;二是,针对存在 “教学小学化现象”的幼儿园进行检查并要求整改。对于家长们而言,更要拒绝做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真年代。
但是,这是当代社会几乎所有家庭都存在的教育焦虑。这种焦虑,似乎从孩子上幼儿园就开始产生,一直会蔓延至高三毕业。缓解这种社会焦虑,需要打破应试教育、一考定终身的体制,更需要打通整个社会阶层上升的通道,打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教师资格认证设身高限制,于法无据
(江西)魏文彪
“读了四年大学,入学体检都过了,临毕业却说教师资格证有身高限制,那怎么办?”近日,网友小李 (化名)反映称,自己是陕西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即将毕业却因身高限制无法取得教师资格证,甚至面临违约风险。(西部网7月3日)
小李是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级英语专业免费师范生,即将毕业,工作已经确定。近期学校医院组织毕业体检,小李身高为140厘米,由于陕西省教育厅、卫计委相关文件中 “女性身高在150厘米以下为教师资格体检不合格”的规定,无法领取教师资格证,还要承担违约责任,无疑是非常不公平的。
作为一名教师,最主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品德与相应的从业能力,身高等身体条件并不重要。一个人只要具备从事教育工作需要的品德与从业能力,即便身材偏低,并不影响其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现实当中,不少残疾人教师活跃在学校讲台上,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部分地方规定领取教师资格证的身高条件,实际上是对于身材偏低公民的歧视。我国 《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都未对教师身高与身体残疾等做出限制, 《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做好陕西省教师资格认定体检工作的通知》中却规定, “男性身高在155厘米以下,女性身高在150厘米以下,均为教师资格体检不合格”,属于擅自设定超出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范围的行政许可事项。而类似这样擅设的行政许可事项,很容易对公民权利造成侵犯。
针对小李反映的问题,陕西省教育厅教师资格办公室回复称,将对小李的问题特事特办,还计划明年取消教师资格证身高限制政策。有记者查阅发现,目前四川、江西、广西等省份都已取消了关于身高、体重的设限。我们期待各地都能尽快取消教师资格证有关身高的限制,同时更期待各地摒弃擅自设定超出法律法规规定范围的行政许可事项行为。
不以头衔定待遇,回归学术荣誉本质
(山东)何 勇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意见》要求,坚持正确价值导向,不把人才荣誉性称号作为承担各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励、职称评定、岗位聘用、薪酬待遇确定的限制性条件。 《意见》明确,不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北京青年报》7月4日)
近些年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不断异化,沦为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的主要参考指标,给学术头衔、人才称号附加了过多的特权和不当利益,催生了 “头衔崇拜”,破坏了学术竞争的公平、公正环境,饱受科研人员诟病。特别是在地方政府、科研机构,高校招人、抢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公开为学术头衔、人才称号明码标价,招人才变成了 “抢头衔”。
这种局面反过来直接加剧了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的泛滥化和泡沫化,严重打击了具有真才实学而没有学术头衔的专家学者的科研激情和积极性,制约了科研创造和学术发展。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分别有人才计划84个和639个,市县层面人才计划更是多不胜数。在学术头衔崇拜误导下,不少青年科研人员急功近利,挤破脑袋、想方设法 “抢帽子”“争头衔”,甚至不惜 “走后门,拉关系”,弄虚作假,而不是静心于学术科研,甘心坐冷板凳。而一些专家学者在抢到学术头衔、人才称号之后,直接靠头衔称号吃饭,而不是专心做学术研究,严重偏离了设置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的初衷,贻害无穷。
这次中央 “两办”印发的《意见》,无疑顺应了科研界、学术界近年来的呼声。其实质是去除学术头衔、人才称号背后不该有的特权,回归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的荣誉本质和初衷,有利于创造公平的学术竞争环境,公平分配学术资源,推动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的提高。
当然,要真正让学术头衔、人才称号回归学术荣誉的本质,破除确定薪酬待遇、分配学术资源的论资排辈,最关键的还是学术评价本身要回归学术层面。对科研机构、高校的评估评价,特别是高校争创建设 “双一流大学”的评价评估,不能再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为标准,而是要推进专业评价、同行评价,以教育标准、学术标准作为评价之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