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大脑差异对基础教育的启示

2018-04-02 00:03何燕林
师道(人文) 2018年8期
关键词:男孩教育学生

何燕林

中国的基础教育历来缺乏性别意识,如何理性地认识教育过程中学生群体的性别差异,性别差异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体验,在安排教学活动时,怎样考虑性别差异的影响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教育学博士阿尔盖尔·詹姆斯 《教育与脑神经科学》一书中,第六章 《男性之脑和女性之脑》从脑科学角度较全面剖析了男女学生在认知上的性别差异,读后颇受启发。思考此类问题,对教育公平及因材施教或能有所裨益。

一、男孩女孩大脑的差异

女性的言语优势可能源自她们左脑的发育早于男性。女孩的阅读能力发展早于男孩,对阅读的自信心也胜过男孩。因此,对幼小的学生,教师要扮演 “编剧”的角色,引导他们在课堂上用语言来描述一件事或一次经历。这是为了扩大儿童的词汇量,从而有助于他们描述得之于视觉现象的事件。

一般说来,动觉学习是女生的短处,因为许多女生不喜欢摆弄实物。有大量的证据说明男生比女生好动,更愿意参加需要动手操作的课堂活动。因而,教师需鼓励女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的课堂活动。通常男性比女性更擅长视觉记忆和视觉学习,男性似乎拥有更出色的视觉空间记忆,不少女生难以记住图示信息和代数符号。因而当老师介绍术语时,先不要用缩写,直到确信每个学生都能听懂术语的意思后再用缩写,同时鼓励学生自己编制标注符号含义的符号总表图或总览表。

总体而言有学习障碍的女生少于男生,比如口语、阅读、书面语言等方面的诵读障碍女生相对较少;另外,由于语言技能发展和获得小肌肉运动技能时期比较晚,男孩更可能产生书写障碍。基于孩子们发展不同技能的时期不同,学校应该灵活对待,因材施教,假以时日就可以得到改善。

值得强调的是,对于男女生大脑差异,需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男女生的差异是 “大多倾向性”,而不能 “完全绝对化”。阿尔盖尔·詹姆斯自己也承认, “我是女性,却长着一个颇像男性的大脑。”在我国当今社会, “女汉子”“男娘子”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而在现实中,男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差异,除了与大脑等生理结构有关外,还与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程度有关。比如动觉学习中的实验操作等,许多女生很可能受 “女生就该文静”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束缚了动手的欲望,而非单纯源于能力问题。语言、文化和教育差异也会导致结论的差异。比如在数学学习方面,中国学生的学习难度和速度,总体比西方国家的学生更高更快,而 “自然拼读法”适合英语,却不太适合中文。

此外,男女学生的差异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较明显的不平衡性。就我国而言,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女生的学习优势较明显,而到了高中阶段,特别是在以数理化为主的理科班,男生的优势就开始显现,尤其在学科竞赛方面更表现出压倒性的优势。

二、基础教育阶段更要关注男孩成长的问题

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一项针对全美中学学生成绩和社会能力所做的调查显示,除了在语文和数学成绩上男女生基本持平外,在参与社会工作、艺术活动、校园媒体、学术俱乐部等方面,女生已经全面超越男生。而在学习障碍和情绪不稳定方面的人数比例上,男生分别是73%和76%,远远高于女生的27%和24%。在功课不好的学生中,男生占大部分,且其中有1/3想过辍学,很多人尝试过毒品;85%曾动过谋杀的念头。与上个世纪70年代相比,男生的自杀率也翻了两番。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类似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小学和初中老师大都认为女生在课业、遵规守纪方面总体优于男生。这种状况之所以出现,除了男生在身心发展方面迟于女生外,当前普遍的教育模式也是重要的诱因。

首先,当前教育模式忽视了男女生不同的学习方式。与女孩不同,男孩更倾向于采用运动、实验操作、使用计算机、参与体验等学习方式。男孩天生更容易接受图表、图像和运动物体的刺激,而不易接受单调的语言刺激。而当前学校绝大部分是大班教学,老师的讲授占主导,男孩就比女孩更容易产生厌烦、分心,也更容易表现出各种懈怠的行为。

其次,当前的教育模式限制了男孩的成长需要。男孩本性爱冒险、爱挑战、爱争吵、爱跑动,当男孩体内的每一根神经都催促他去跑去跳时,却被要求必须坐得端端正正,一天听上好几个小时的课。一般而言,男孩一天需要三四次的课外活动,可大部分学校仅有一两次,而有些学校出于安全考虑,甚至禁止学生课间奔跑。至于春游、秋游或远足之类的野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更是被学校摒斥于教学计划之外。这使得男生擅长的能力——运动、视觉、空间技能以及他们的特有的生机活力无从发挥,更不用说被认可被表彰。

整体而言,男孩长期在学校得不到正面的反馈,以致很多人学习不占优势,特长得不到发挥,性格发展得不到引导。所以,一些有识之士发出了 “拯救男孩”的呼吁,并非危言耸听。

三、脑神经科学对当前基础教育的启发

1.要转变我们的学生观

首先要树立生命观,即生命化的教育理念。人脑是极其复杂和精密的系统,既是自然发展的产物更是社会化的产物。人作为 “万物灵长”,针对人的教育当然也要以人为本,尊重、敬畏生命。

其次,要形成正确的智力观。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基于脑科学的研究提出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促使人们科学地认识到智力的差异性、广泛性和多样性。所以老师要具有多元化的学生观,意识到每个男女学生都有闪光点和可取之处,多方面了解学生的特长,用赏识和发现的目光去看待学生,促进学生的成长。

再次,要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当前学校对学生的评价过分强调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能力,只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大都靠死记硬背知识,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考核,因此存在许多片面性和局限性。而脑神经科学告诉我们,男女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学校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也应多元化,并使教育从单一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智能的培养。

2.要转变我们的教学观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并辅之以枯燥重复的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全面发展,要求老师采取更丰富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力争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课堂互动形式多样,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比如,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以利于人际交往与智能的培养;教学环节上重视反思,培养学生的内省智能等。

传统的行政大班制是工业化的产物,虽然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但作为一种 “流水线” “批量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 “因材施教”的教育基本规律几乎无从谈起。因此,转变传统的行政大班制,分层次教学走班制,推行个性化的课表和校本课程也就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必须时刻谨记的是,只有面向个体的教育才能实现教育的根本价值:发展和解放人本身。

猜你喜欢
男孩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男孩的『自信缺失症』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男孩胆小不丢人
老男孩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