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

2018-04-02 02:47柴帆
中国农村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人居短板村庄

本刊记者|柴帆

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发展,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表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直观现实的标志是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农村人居环境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关联,农村人居环境问题不解决,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农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就无从谈起。

农村基础设施常在“最后一公里”断链

浙江省武义县柳城镇上房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上房村的整个建筑呈现重叠式形状,远看像布达拉宫,村里的水系沿着每一户人家的房顶走下,村民们能够听着流水声睡觉,每年去上房村旅游的游客众多。近几年,村里的人开始陆续出去寻找挣钱的机会,原先四百多人口的上房村一下子成了半个空城,现在只有大约五六十个人生活在此地,由于村里人口稀少,无人看照老房子,建筑开始倒塌。

“从2000年到2016年,我国自然村数量由354万个减少到260万个,每年减少约7万个自然村,乡村呈现出一定程度空心化,老龄化趋势。村落传统文化大量消失,有重要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已经不到6000个,大拆大建导致大量传统文化资源消失,一些村落由于老化造成传统建筑破败不堪,过度开发导致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鞠宇平说。

鞠宇平表示,当前,我国农村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农村基础设施便捷性较差,基础设施常在“最后一公里”断链,三分之一的村组内道路未实施硬化,宽带入户率不到五成。居住环境舒适性差,农村建设忽视水电暖等配套设施,不少地区还存在人畜混居的情况。同时,存在较多安全隐患,相当数量的农房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农村地区枯井,河塘,饮水、自建房、交通、冬季取暖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现代农村普遍缺乏特色,热衷于按照城市小区模式建新村,58%村庄无规划,规划不执行的情形普遍,建筑呆板,丑陋,杂乱无章,道路硬化,河道整治喜欢拉直取齐。

2017年,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30个省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考核,23个省制定省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

“我们现在已经处在农村建设三阶段理论中的第二个阶段——农村环境整治阶段,我国的村庄环境整治阶段还需要20年才能完成,当前阶段的重点是农村生活垃圾与污水处理,其中,农村生活污水是难点也是短板。” 鞠宇平说。

从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能源供应等多方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015年,经国务院同意,环保部等10部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90%以上村庄实现有效治理,建立逐省验收制度,要求所有省区市到2020年底完成90%的治理目标,并通过中央部门验收。

截止到目前,已有四川、山东、江苏等8省份通过验收,农村环境改善取得初步成效。行政村的污水处理覆盖率达到20%,垃圾处理覆盖率超过60%以上。对外交通更加便利,2016年全国通公路的行政村比例为99.8%,村内道路硬化率为70%,主要道路有路灯的行政村比例62%。农村建筑质量大幅提升,2016年砖混结构农房达57.2%,钢筋混凝土结构农房达12.5%。农村饮水安全初步解决,涉水重病区的饮水安全全部解决,集中供水的行政村比例达67%,使用城镇自来水的仅34%。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显著提高,到2016年末,全国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的村占比超过五成,其中东部地区超过六成,中部和西部地区约五成,东北地区不足三成。农村用能更加清洁,2006年生活用能以柴草、煤为主,2016年,以电、煤气、天然气、液化气为主。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之后,农村的生活条件,不论是住房、交通还是厕所等都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城乡差距最明显、最直观的体现是城乡人居环境的差距,农民对于城市干净整洁、农村脏乱差的巨大反差强烈不满”。鞠宇平说。农村环境保护涉及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农村能源三个方面,但是农村垃圾处理工艺落后,管理薄弱是制约农村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大量城市垃圾违法违规向农村转移,由于目前的监管力量难以覆盖到农村地区,一些地方偷倒垃圾的现象难以根本杜绝。

鞠宇平表示,解决农村垃圾污染问题应推行源头减量,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适合在农村消纳的垃圾分类后就地减量,可再生资源尽可能回收,有毒有害垃圾单独回收处理。对于经济性较强的垃圾,可以直接变卖,进行企业回收,对于经济性较弱的,进行强制分类。交通便利且转运距离较近的村庄,生活垃圾可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方式处理,其他村庄的生活垃圾可通过适当方式就近处理。推行县域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的统一规划、建设、管理,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离城镇较远且人口较多的村庄,可建设村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人口较少的村庄可建设户用污水处理设施。

事物的发展受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影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同样如此,农村自身的垃圾处理是客观,而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的整治方式是主观。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王金南说“很多地方在大范围推广适合农村实际情况的环境保护技术时,科研人员善用惯性思维,将城市的环保方式推广到农村,而农村的体制机制、观念和收入水平都限制了这些从城市带来的技术的应用效果,并且这些技术很多都是老技术。事实上,除了东部地区,大部分地区的环保员是不存在的,这种要非设一个环保所、环保员的城市模式并不适合农村。”

针对农村环境改善过程中出现的教条化现象,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村庄规划要符合农村实际,满足农民需求,体现乡村特色,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总体要求,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确定不同地区的具体目标、重点、方法和标准。充分发挥地方自主性和创造性,防止生搬硬套和“一刀切”。

宜居村镇不是简单地搞“村庄建设”或者“新房建设”

2017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全面提升农村环境、产业、文化、管理、服务,实现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将农村打造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让城乡居民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根据中央提出的要求,当前的基本工作应以解决农村环境突出问题为导向,把农村环境保护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高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新格局。” 王金南说。

王金南表示,建设现代化的农村新格局不是简单地搞“村庄建设”或者“新房建设”,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文化、技术、制度、经济等方面打响一场全方位的“生态革命”,同时,要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距,既要美化农村环境,又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的横水镇,自2015年以来,多措并举加强农村环境整治,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充分发挥区位和历史文化优势,深入发掘村情村史、风土人情,重建乡土文化。同时,由于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镇域内景色秀美,绿树葱茏,黄河蜿蜒流过,人文底蕴深厚,本着“环境就是资源”理念,横水镇积极发展生态优势,突出生态内涵,坚持绿色发展,主攻观光旅游产业。

“如今的横水镇,再也没有以往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生活污水排放不畅、夏日蚊蝇乱飞,以及建筑垃圾乱堆的现象,生活环境好了,我们的心里自然也舒畅。”横水镇政府工作人员说。

新时代,“生态宜居”成为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和谐美丽乡村家园的客观要求,构成新农村建设的直观形态,代表乡村振兴战略的生态选择。今天,新农村建设不再是现代城市建设和工业化模式的机械植入、农村翻版,而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村建设。

猜你喜欢
人居短板村庄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补齐短板中的短板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立新标 补齐劳动防护短板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村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