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生物“毒”从何来

2018-04-01 11:11:05文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高1501班王逸思
发明与创新 2018年6期
关键词:类毒素甲藻河豚

文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高1501班 王逸思

有关科研资料以及新闻案例证明,部分贝类生物确实能“藏毒”。贝类生物为什么会有毒?

很多贝类如扇贝、贻贝、牡蛎等都以藻类为食,赤潮发生时,一些藻类植物会产生有害毒素,被贝类生物食用后残留在其体内,从而使贝类生物变得具有毒性。

所以,贝类生物本身并不具备毒性,而是藻类把“毒”的罪名嫁祸到它们的头上。

贝类毒素有哪些

根据人们中毒后症状的不同,贝类毒素可以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是麻痹性贝类毒素。它是贝类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主要产生于单细胞甲藻,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石房蛤毒素。

第二类是腹泻性贝类毒素。这类毒素会导致人出现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主要产生于鳍藻属和原甲藻属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大田软海绵酸。

第三类是神经性贝类毒素。中毒后,人体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运动失常等症状,但不会有神经麻痹的感觉。产生这类毒素的藻类主要有短裸甲藻等。

第四类是失忆性贝类毒素。中毒后,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呕吐以及丧失记忆等症状。这类毒素主要由拟菱形藻属类生物产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多莫酸。

对于以上四类贝类毒素,目前尚无解毒的特效药。

还有哪些海产品有毒

1909年,日本学者田原纯从河鲀鱼中发现了河豚毒素,河豚毒素的毒性和麻痹性贝类毒素差不多,0.5mg就可以置人于死地。研究人员发现,从一些微生物中如溶藻弧菌、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等也能分离出河豚毒素,表明河豚毒素可能也是从其他微生物中产生的,然后被河豚食用或感染河豚,使河豚表现出毒性状态。但河豚毒素的具体产生机理和过程目前仍然没有明确。

雪卡毒素也是一种海洋生物毒素,它的毒性比河豚毒素还要强,主要在红斑鱼、棕点石斑鱼、波纹唇鱼、宽额鲈等鱼类中积聚,它由一种双鞭藻岗比毒甲藻生成。因此,为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一定要慎重食用各种鱼类。

猜你喜欢
类毒素甲藻河豚
甲藻甾醇在海洋和湖泊古环境重建中的应用
有趣的小河豚
调皮的河豚
一种艰难梭菌类毒素A的制备方法
QuEChERS-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毒蘑菇中5种鹅膏肽类毒素
养只恐龙当宠物
学与玩(2019年8期)2019-10-29 03:32:16
疑似甲藻水华监测及应急管理探究
河豚生气了
好孩子画报(2018年7期)2018-10-11 11:26:01
河豚杀手
学生天地(2017年1期)2017-05-17 05:48:24
不同血液净化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蛋白结合类毒素的清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