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友 曹 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国共产党思考新时代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十九大最大的亮点和重大历史贡献。
1.时代背景
思想是时代之魂。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新思想、新理论为标志。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中国经济发展已经逐步摆脱追随者、模仿者、跟跑者的角色,开始以创新引领的进取姿态,重塑中国发展的内涵和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体现了新时代的时代逻辑及其本质特征,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
2.实践背景
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
从世情来看,世界经济已是一个有机整体,但全球化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从G7/G8再到G20,国际治理框架持续演进背后的动力,是全球格局变化所带来的新需求。以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和英国脱欧为标志,西方国家出现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等背离时代潮流的倾向,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尤其是作为其思想理论结晶的中国理论更加为世界瞩目。
从国情来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们已经从“未发展起来”时期进入到“发展起来以后”时期;我们告别了缺衣少食的短缺经济,却又面临着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困扰;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面对事业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新期待,如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保持强劲发展动力,如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迫切需要给出新的行动指南。
从党情来看,我们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领导着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大要有大的样子,大也有大的难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同时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党内存在的“四种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在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如何强化“四个意识”,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迫切需要给出新的前进指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成功应对当今时代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理论结晶。
3.文化背景
文化是观念之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共识、精神追求,植根于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焦裕禄精神等在内的红色精神谱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灵魂,彰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它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质基因,升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文化的有机结合,也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是从他几十年艰苦磨砺和从政实践中,特别是多领域多层级领导岗位的历练中积累得来的。
1.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布局
(1)“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经济发展。2013年,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中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判断,强调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概念。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民主政治。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强调,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
文化建设。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深刻阐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大使命,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2016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首次将文化自信列入“四个自信”。
社会建设。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生态文明建设。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向世界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态度和决心。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部署,首次提出“绿色化”概念,明确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路径。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五位一体”上升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体布局的高度。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次将“建设”改成“建成”。
全面深化改革。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发出深化改革新的宣言书和动员令。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依法治国。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全面深化改革与法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开创性地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目标、总抓手和基本任务、法治工作的基本格局,制定了法治中国建设的路线图。
全面从严治党。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根本保证。”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首次将“四个全面”并提,意蕴深邃。
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把“四个全面”提高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战略布局的高度。
2.关于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外交和国家安全
军队建设。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强调“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关系我军性质和宗旨、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是我军的立军之本和建军之魂。”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2014年10月,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开启强军兴军伟大征程,重振政治纲纪。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谋划新时代强军新蓝图,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祖国统一。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会见连战先生时指出,大陆和台湾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同马英九先生在新加坡会面,实现时隔66年两岸领导人首次正式会面。习近平强调“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岸同胞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外交建设。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第一次向世界传递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
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外交工作作出新的战略规划和蓝图设计,向世界发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声音。
总体国家安全观。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荷兰海牙世界“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首次提出中国核安全观。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亚洲各国人民要践行亚洲安全观,协调推进地区安全治理。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并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
3.关于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党的领导。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事情要办好首先中国共产党的事情要办好”。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并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
党的建设。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将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2016年10月,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强调“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根据新时代新要求,深化对党的建设规律性认识,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谋划了新时代党的建设“五加二”总体布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等基本问题,涵盖了经济、政治、法治、党的建设等各方面。
十九大报告用“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坚持”来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要思想的丰富内涵。“八个明确”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十四个坚持”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八个明确”侧重于指导思想层面,“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侧重于行动纲领层面,二者共同构成了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十九大报告的纲和魂,是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科学理论和行动指南。
1.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进入21世纪,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的广度、深度都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讲新话。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问题为导向,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际和新的发展,既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又弘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写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新版本,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2.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理论表现,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理论渊源,是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成果进行创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不忘初心”又“继续前进”,既不忘本来又开辟未来;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理论传统、价值导向上,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理脉络,书写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篇章”。
3.确立了新征程的行动指南
十九大发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令,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在新时代,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在当代中国,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天下意识、人类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现代化事业来到新的历史关口。今天的中国,一方面吸收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资金、技术、人才和服务;另一方面,中国的产品、资金和技术同时走向世界,中国的思想、制度、文化开始辐射全世界。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政策主张本质上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经济走向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发展战略本质上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战略的一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解决人类共同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马克思说“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五年多治国理政的实践证明,习近平总书记以超乎寻常的领袖视野、领袖才华、领袖胆魄、领袖人格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影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领袖领航经济社会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九大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的攻坚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相信,在新领袖的带领下,中国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最后一批3000万贫困人口在2020年全部脱贫,将创造人类历史上第一个10亿以上人口共同迈入现代化的奇迹;在新领袖的领航下,中国这艘巨轮将提前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进而驶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领袖掌舵党的建设新时代。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带领13亿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一刻也离不开新领袖举旗定向,一刻也离不开新领袖掌舵领航。我们相信,在新领袖的指引下,我们党将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新领袖的指引下,我们党就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始终成为国家和人民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在新领袖的指引下,我们党就能一呼百应,凝聚起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磅礴力量,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胜利。
新领袖统领军队建设新时代。进入新时代,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号角已经吹响,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征程已经开启。我们相信,在新领袖的统领下,人民军队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支撑力量和党绝对领导下的武装力量,必将成为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在新领袖的统领下,人民军队在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在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一定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具有卓越领袖核心能力的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下,党的领导将更加坚强有力、国家的前景将更加光明、人民的生活将更加美好、世界的发展将更加和谐!有新领袖领航新时代,“复兴号”这艘巨轮,必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