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消费转型升级的思考

2018-04-01 09:02尹元元
商学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消费力升级消费

尹元元

(湖南商学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当前,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意味着需求的升级,即人民从原来的物质文化需要升级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消费是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消费满足是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形式。为此,以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积极引导我国消费转型升级,对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新时代消费重要性的再认识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消费与生产、分配、交换一同构成了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有机整体,并表现为社会再生产的终点[1]。从西方经济学理论来看,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从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看,最终消费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1978年的39.4%上升到2017年的58.8%,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之一。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认识消费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消费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新时期”推进到“新时代”,与此同时,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上升为美好生活需要。王裕国(2017)提出,美好生活是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生活新境界,是人民美好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生活、生态生活的有机融合,包括生存、美好物质文化消费、素质和技能持续提高以及社会权利需要等四个层次。即使是基本层次的生存需要,比如衣食住行等生活性需要,必须从数量满足向质量满足转变,比如人们对干净的水、舒适的住房等需求正在上升。由此可以看出,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主要是通过消费升级来实现。

(二)消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九大报告明确新时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两个核心点:一是目标为建成;二是突出“全面”[2]。“全面”则要求是平衡、协调和可持续。由此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包括相互关联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推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二是以人为本,全面促进各种关系的协调发展。消费是衡量小康社会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消费环境既是人民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投资环境、经济环境的重要因素。为此,“全面”的小康社会必然要求消费领域内部之间以及消费与其他方面相互协调和相互融合。同样,消费领域的平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可以表达“全面”的内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三)消费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能

当前,我国提出实现国民经济由速度增长进入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意味着经济增长动力的优化调整。从国际经验来看,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消费与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高效衔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引导消费方式转型,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党的十九大报告又进一步明确,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内生增长的动能越来越明显。近年来,消费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已成为了第一拉动力。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十八大以来我国消费呈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过半,其中2016年达到64.6%,为新世纪以来最高水平。总之,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中,消费已成为“马车”之首,对我国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消费是深化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

消费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功关键是看供给结构是否与消费相适应。马克思说:“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社会再生产过程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它们既有所区别,也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了再生产过程的整体。我国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离开消费,一旦脱离了“生产—流通—消费”的动态框架而简单的看待流通与生产的关系,很容易将流通与生产的关系简单理解为“生产决定流通,流通对生产起反作用”[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消费发展的基础,并决定消费的总量与结构。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引起生产结构调整优化,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可供选择的消费品。当产业结构逐步向高级化升级时,将引致更多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供给侧的优化调整制约和引导消费结构的变化发展,两者存在一定的同步性。具体表现为: 第一,消费结构中各种消费资料和消费劳务的构成比例,直接受生产和供给的制约; 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出新消费,进而改变消费结构。

二、用新发展理念引导消费转型升级

(一)新时代消费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消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消费者生活的社会行为。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一定的方式获得物质资料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物质资料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消费资料)。马克思将这种谋得物质资料的方式称之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其中,生产资料被用于物质产品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消费资料被用于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消费方式是指人们选择一定的方式对消费资料进行消费。程恩富(1995)提出,消费方式的内容应包括消费力和消费关系,消费力和社会主义消费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主义消费的基本问题[5]。经济发展的目的在于发展生产力和消费力。但是,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却很容易出现对消费力的发展不利的问题,比如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居民贫富差距过分拉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而又严重的问题,它对消费力的发展影响很大。所以,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消费力同时,就要不断地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市场均衡发展,建立和健全法律法规,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原则,从而推动消费关系的改革与创新。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呈现出新的消费力和消费关系,唯有以消费转型升级为动力,构建新型协调的消费力和消费关系,才能更好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确保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6]。

(二)新时代消费转型升级的内涵

从消费方式的内容来看,消费包括消费力和消费关系。因此,消费转型升级应该包括消费力的转型升级以及消费关系的转型升级。

从消费力转型升级来看,就是提高人们对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消费能力。在分工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里,人们要取得消费资料和劳务,必须要用自己的货币收入换回消费资料和劳务这样的市场交换方式来实现。所以,人们通过劳动取得货币收入,或者通过占有生产资料而占有劳动剩余价值的能力,也就决定了他们消费消费资料和劳务的能力。无论是通过劳动取得货币收入,还是通过占有生产资料而占有劳动剩余价值,都是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进行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制度安排,决定劳动者通过共同劳动,按劳分配取得消费消费资料和劳务的货币收入。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在影响人们消费消费资料和劳务的能力方面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消费力的转型升级,就必须要变革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以及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所决定的生产关系。

从消费关系转型升级来看,对人们在消费活动中通过社会消费力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进行转型升级。消费关系的发展变化受到社会生产力状况的制约以及社会生产关系变化的影响。因此,消费领域中所连接的各种关系,实际上也反映了人们在生产中所产生的各种经济联系以及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各个层次和侧面。因为生产力水平的差异和消费力水平的不同,不同社会制度的消费关系是不一样的。如果人们在对消费资料和劳务进行消费的某个阶段中结成了一定的相互关系,那么,它就会对消费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反作用。消费关系的转型升级,就必须立足于生产力和消费力发展的水平,调整优化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理念等,以适应消费力的发展[7]。

(三)以五大发展理念指引新时代消费转型升级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讲话中多次强调的重要思想[8]。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就落实新发展理念进行了深刻阐述。为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消费转型升级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形成协调的消费力和消费关系。

1.创新促进消费发挥基础作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机制、体制创新释放消费潜能,解放消费力,才能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力。消费量的增加不仅直接拉动经济增长,而且消费所形成的新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优化具有引导作用,从而促进生产发展。创新促进消费可以有两个途径:一是生产创新刺激消费需求。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高,借助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运营创新等供给创新,一方面可以生产更丰富的产品数量、更优质的产品形态以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形成新的生产部门以满足消费需求的空白点。二是消费创新扩大消费需求。消费创新可以表现为消费方式的创新、消费模式的创新、消费需求的创新等。新的消费热点培育可以引导生产更好地满足需求,形成新的生产领域,并扩大消费需求;新的消费方式以及消费模式,比如网络消费、移动电子商务消费等兴起与发展,既增强了消费的便利性,有助于提高消费需求,据《2016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移动网络购物的交易规模达到44726亿元,同比增长121.6%;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生产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生产和消费之间供需均衡。

2.协调促进消费发挥润滑剂作用

坚持协调发展,是实现辩证发展、系统发展、整体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前提。作为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消费协调既包括消费与社会经济以及其他社会要素之间的互动发展,又包括消费内部之间的合理运行。总之,协调之于消费就是要促进消费和谐。消费活动包括消费力和消费关系两个方面,那么消费和谐就可以被认为是消费力的和谐和消费关系的和谐,或者也可以认为是协调的消费力与和谐的消费关系[9]。消费力的和谐不仅指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自我消费能力与消费资料的关系和谐,也包括与服务提供者的关系和谐。如果自我消费能力与消费资料的关系和谐,则能够实现可持续性消费,使消费效用最大化。消费关系的和谐是指人们在消费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和谐。如果存在消费的外在性,那么人与人之间的消费关系也应该是和谐的。总之,和谐的消费力和消费关系是消费在社会经济中发挥润滑剂作用的关键。

3.绿色促进消费发挥循环生态作用

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新一轮科技创新和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基于生态环境破坏和社会资源短缺而形成的共同价值认知。近年来,党和政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既是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考虑,也是党的执政理念和担负人类命运共同体责任的具体表现。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提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绿色理念应用于消费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活动的绿色化。注重强化在生产过程中坚持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促进生产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鼓励绿色服装、绿色食品、绿色居住、绿色出行等;二是消费活动的绿色化。引导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和绿色消费理念,逐步改变传统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等消费形式,形成绿色化生活方式,最终促进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10]。

4.开放、共享促进消费发挥资源整合作用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更加优化、更加融入;共享是新发展理念的着眼点和归宿,也是未来最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之一。开放使发展更注重创新,更加有利于实现共享发展。具体来说,一是开放理念有助于吸收国际消费新观念。在国际化发展的当今时代,我国的消费不仅对国内经济发展有直接影响,而且关系到全球经济的发展。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的消费大国和消费品进口大国,中国快消品的进口量每年保持在40%以上的增长速度。开放理念指导的消费,意味着要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以全球视角整合消费资源和提高消费的利用率。二是共享理念有助于提高国内资源配置效率。在传统的供给模式下,消费者只能享受单一的产品或者服务,若要满足多样化需求,消费者的消费成本很大,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很高。基于共享理念的共享生产、共享营销、共享消费等形成和发展,有助于社会各类资源利用,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产品和服务的整合能力提高。在以往同样的消费水平上,消费者可以体验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多样化需求得到了更多的满足,从而又进一步刺激了消费。

三、消费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改革收入分配体制,夯实消费升级基础

收入是消费的函数,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相应增加。可以说,个体消费能力的高低是由其收入水平的高低来决定的,并直接影响个体的消费信心、消费欲望和消费潜能。为此,实现消费升级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增加人们的收入分配,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李清华(2013)研究发现: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5~20个百分点,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11]。这种分配现状显然是不利于我国消费的扩大。因此,要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必须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即通过薪酬体系改革、农业增效提质等多种举措,进一步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增加其财产收入比重;同时,通过精准扶贫、税收调节、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扩大中等收入者队伍,切实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另外,进一步健全我国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采取托底扶持等政策,激发消费升级动力,让消费者“敢消费、能消费、愿消费”。

(二)引导科学理念,增强消费升级驱动力

马克思的消费理论充分论述了消费观对一个国家消费市场的影响。消费观能够直接影响社会个体的消费决策,因此对一个国家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都有着重要影响(刘舒洁,2015)。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消费理念。从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引来看,新时代我国消费转型升级的驱动,必须要坚持和谐、共享的消费理念。和谐消费是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基础。和谐消费包括消费活动中人与消费对象的和谐相处和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在这里,消费活动中的消费对象可以是物的形式,也可以是非物的形式。因为消费活动不只是物质消费,也包括精神消费,那么,消费对象就不仅仅是物,而且还有文化诸方面的内容。树立和谐消费理念、营造和谐消费环境、建立和谐消费制度、养成和谐消费习惯是实现和谐消费的基本途径。共享消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共享消费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落实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消费内容、消费方式以及消费水平等实现均衡性,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使命;二是树立共享消费价值观,在消费中通过共享充分地将闲置资源再利用,让广大消费者认识到共享消费的作用和积极意义,并通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来进一步推广共享消费模式[12]。

(三)改善市场秩序,形成消费升级良好环境

良好的市场环境是实现消费升级的重要外部条件。当前,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下,消费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线上线下的实体和虚拟并存的发展环境,市场环境的控制性越来越难,传统的管理手段受到了严重制约。为此,一是要以公平和有序为原则,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消费市场秩序,加大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二是规范消费金融市场,有效发挥消费的信贷作用。消费金融市场的建设是刺激消费需求,扩大消费能力重要路径之一。但是,当前我国消费金融市场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市场的开放度有限,且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为此,要健全消费金融法律体系,增加市场的开放度,进一步丰富消费信贷产品;同时,要依托信贷担保和保险机制,建立消费金融信用体系,促进消费信贷的发展。三是要坚持法治和道德相结合,构建“线上线下”全渠道的竞争、诚信文明的市场环境,形成自由、安全、信任的消费环境。四是切实加强日常消费领域的市场监管,防患于未然,及时消除消费隐患,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促进放心消费。

(四)推进供给侧改革,强化消费升级保障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促进消费的重要举措,更是其基础性指向(杨继瑞,2017)。我国人口众多,消费潜力巨大,尽管生产能力已大幅提升,但消费外流现象十分严重。比如作为农业生产大国,我国蔬菜、水果、肉等生鲜农产品的产量早已位居世界第一,但近年来滞销事件频出,仅2017年网络报道的就有河南中牟县苹果、陕西砀山梨、山西襄汾辣椒等几十起;而进口量却持续增加,2017年仅上海口岸进口水果达100.88万吨,年增长率达30%。可见,我国的供给体系还比较落后于国内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自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主线和核心动力。为此,要加快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一是着力提升供给体系质量。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努力推进技术创新,从而提高我国产品的质量,增强品牌竞争力。二是积极引导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促进社会生产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市场机制,根据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状态,精准地、匹配地、均衡地进行社会生产,从而实现供需匹配。三是以促进消费转型升级为导向,以新消费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构建供需双侧均衡的生产和消费体系,切实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

(五)培育新型消费热点,创新消费升级内容

消费升级关键是内容和对象,关乎升级的目标和意义。根据新时代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趋势,下一步我们应该着重培育智能消费、健康消费、安全消费、文化消费、信息消费等一批新消费热点,尤其是要积极引领绿色消费和生态消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围绕绿色发展和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出了一系列行动计划。绿色消费和生态消费是更高层次的消费形态和消费方式,是消费需求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形态。因此,要积极引领绿色消费和生态消费,树立适度理性的消费理念。要认识到消费的双重功能,采取合理的消费行为,尽可能地发挥消费的正功能,抑制消费的负功能。加强消费知识宣传,倡导科学消费、理性消费,树立生态消费理念,引导人们树立绿色消费意识,切实做到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完善社会消费行为法律规制与监督约束,通过法制的强制约束力惩处破坏生态的消费行为,引导消费主体形成对自身消费行为的自我约束,增强绿色消费自觉。推动人的消费与自然的可承受能力相协调,既不提倡禁欲主义的抑制消费做法,也反对纵欲主义的过度消费行为。

猜你喜欢
消费力升级消费
我国消费力不足的多维判断标准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力不足的主要症结及其矫治
40年消费流变
回暖与升级
新消费ABC
全面发展与提高消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