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化在物流、新产品开发环节上创新创造,积极拓展渠道,千方百计为企业增利增效,多年来取得了物流更加通畅、新产品不断涌现、企业效益不断增加的效果。
前不久,上海石化码头。随着“联海301”海船缓缓驶离化工码头,近3000 t 98#汽油首次实现了海运出厂,此举意味着上海石化98#汽油销售半径得以扩大,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据了解,98#汽油产品因市场需求和运输限制,最初市场主要局限在上海、江苏苏州、浙江嘉兴等邻近区域,且都为陆上运输,销售渠道受到严重制约。为了进一步增产增效,销售人员迈开双腿闯市场,把市场开拓瞄准了沿海市场。
最终,凭借良好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信誉,赢得了江浙沿海市场的青睐,并获得了浙江石油公司温州新油库的供货权。2018年3月下旬开始,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调和、海运管线顶料等一系列工作,保障了此次98#汽油顺利海运出厂。
最近,装载着约2.7万t车用柴油的外籍油轮“SW SOUTHPORT 1”离开陈山油库码头驶向孟加拉国吉大港。是上海石化打通陈山油库中转出口柴油全流程后出口的首批车用柴油。对拓展海外成品油市场、做大原油加工量意义重大。
相比以往出口普通柴油,此次出口孟加拉国的车用柴油具有硫含量低、十六烷值和十六烷指数高等特点。为实现高品质油品向海外出口,上海石化向世界最高品级的清洁能源看齐,目标市场瞄准澳洲、欧洲等地。此船柴油特意使用了符合澳洲市场特殊要求的添加剂。借此机会上海石化全面更换了柴油添加剂,可同时满足内贸和出口要求。
此次出口极大地提升了成品油出口的装载能力。据了解,原来金山码头每月只有3~4船的装载量,打通陈山油库中转出口流程相当于开拓了一个新的出口基地,每月的装船量提高到6~7船,极大地促进了柴油销售。
5月上旬,上海石化将约1.5万t优质海绵焦推向市场,同等数量的低价弹丸焦采购进厂作为电厂燃料,看似简单的“一进一出”间,上海石化增效近300万元。
据了解,上海石化自备电厂使用的燃料,一部分来自石油炼制过程中产生的石油焦。而石油焦分为弹丸焦和海绵焦两类,弹丸焦仅能作为锅炉燃料使用,海绵焦用途则更为广泛,其价格也相对较高。上海石化自产的石油焦正是海绵焦。
上海石化密切关注市场行情,通过采购低价弹丸焦置换自产优质海绵焦以获取价差利润。2018年年初,两种“焦”的价格上涨迅猛,且海绵焦价格涨势更强劲。销售人员及时启动相应预案,在两种焦的价格“赛跑”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果断出手。通过石油焦“置换”,企业增效近300万元。
从2017年年底开始,受国内腈纶市场动荡调整和化工原料价格浮动,腈纶企业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行情和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上海石化活用“产销研用”机制,持续推动腈纶新产品的生产研发和市场推广。一季度,腈纶新产品产销两旺,生产总量逾5000 t,同比增长30%,创出了历史新高。
目前,新开发的一款具备发热功能的新型腈纶纤维,可极大改善服饰的蓄热性能,用作保暖内衣专用面料,一经推出便受到下游客户的认可。
此次开发的发热纤维是在0.8D超细旦腈纶的基础上,通过对纺丝原液添加纳米功能材料进行改性,使超细旦纤维在保留原先质轻、柔软、蓬松等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发热蓄温性能,达到了内衣制品对原材料的特殊要求。该款新型发热功能纤维于5月上旬在腈纶生产装置正式下线,首批次10 t产品已全部送到客户手中用于内衣制品生产。从用户试用情况来看,该产品质量稳定、可纺性能优异,具备较大的市场提升空间。
据统计,该公司于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保持了腈纶新产品的三成增幅。2018年一季度,增幅势头不减,新产品比重从2015年的4%,跃升到了目前的17.5%。高端化、功能化的腈纶新产品成为上海石化腈纶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