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2018-04-01 02:53王昊民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育者政治思想

王昊民

(山东师范大学 学生工作部, 济南 250358)

近年来,大数据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既为信息的撷取带来便利,也引起人们思想的各种变化。这种大环境和大趋势深刻影响着高等学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与时俱进把握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新空间、新措施,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即时性和反应性,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一)大数据的基本概念

大数据(Big Data)的词项在20世纪初首次出现在Gartner公司的研究报告中,超过了传统意义数据的范围。现在,对于大数据的定义仍然说法不一,Peter Lake和Paul Crowther认为,大数据至少包含大量、多样、速率和真实四个关键要素。[1]Shakuntala Gupta Edward和Navin认为,大数据在数据的贮存与处理上对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构成挑战。[2]学者们在对大数据的概念阐释上也存在共性,认为大数据是“一种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种类多样且高速产生的数据集合”[3]。大数据重在数据分析方式,“是应用于大型数据库价值挖掘的多项技术的融合”[4],“云计算的处理能力使大数据大放异彩”[5]。大数据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医疗卫生、教育事业等向前发展。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扩展和补充,是随着时代发展的教育新趋势。“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最早由张建松提出:“通俗地说,就是利用校园网络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6]在后来的研究中,韦吉锋表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利用网络对网民施加影响,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网下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7]王瑞芳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结合多种互联网技术,以虚拟社会的认知形态为基点,应用网络传播技术和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政治影响、观念引导以及道德规范的信息化教育形式。”[8]

二、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分析

(一)大数据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滞后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大数据理念认识不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不到位,网络素养欠缺。教育者习惯于对常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清楚大数据的含义、作用等,对数据化信息的收集、存储不够重视。教育者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不高,在借助数据可视化技术进行教育原理的实证讲解、运用大数据解释宏大政治叙事、把握舆情预警等方面,缺乏相关网络知识、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前沿理论和方法论等。

教育者受固有思想观念限制,知识结构陈旧,思维落后,在教育中处于被动的地位。然而,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们则不满足于照本宣科式的枯燥教育模式和索然乏味的教学内容。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教育者的权威地位面临着巨大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也存在弱化的现象。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拟态空间出现失语现象

拟态空间即拟态环境,并不是自然发生的真实环境,只是类似现实环境的一种象征性环境。美国新闻评论家李普曼指出,拟态环境“是大众传播媒介对客观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加工、重新阐释之后向受众展示的环境”[9]。在拟态空间里,复杂多元的思想观念、文化习俗、行为方式等互相碰撞、融合,西方意识形态也冲击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容易使他们出现思想上的困惑和苦闷,影响着他们的理想信念的形成。大学生自身控制力弱,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缺乏辨别能力,容易受网络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思想等扭曲的价值观念的影响。有的学生甚至得了“网络成瘾综合症”,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得行为不正常、性格障碍等,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拟态空间里不再处于优势和主导地位,其言论引导力、感召力和控制力的权威性大为受挫。但教育者对拟态空间带来的教育隐患仍有所忽视,网络教育不能及时跟进,环境监测能力弱,教育难度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在拟态空间出现失语现象。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不足

大数据时代,高等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上层设计,教育平台、载体建设滞后。高等学校在大数据和网络开发方面的资金和设备投入不足,缺乏大数据库建设。当前大数据的应用一般聚集在商业领域,高等学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硬件建设存在较大难度,其发展需要具备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费,并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共享的数据资源机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仍属于初级探索阶段。网站建设滞后,维护、更新不到位,内容、形式老化、单一,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关注率低。以较为权威的 Alexa 统计访问量引擎网站对国内的知名网站进行数据统计,近一个月,每百万人中访问“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的人数都超过万人,而每百万人中访问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在线”的人数只有 8 人。[10]这说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任重道远。

三、大数据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带来契机

(一)在宏观层次上,大数据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应用,在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用率越来越高。利用大数据和高新技术完善校园网络建设,完善监督引导机制,加大校园网的教育力量。大数据信息数量多,数据全面,相比抽样调查得出的结果更加客观、准确。数据传播速度快,但所有流动过的信息都在大数据库留存,所以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从宏观上对零散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据此对决策进行修正,从而有针对性地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进行反馈、评估和优化。智慧校园、教育云、翻转课堂等教育资源的不断发展,使得教育者可以便捷获取教育资源,丰富课堂教育内容及方式,并利用大数据跟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以达到对教育全过程的把握。

利用大数据进一步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素质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数据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更加完善,比如要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责任感教育、生态伦理教育等。时代的发展敦促大学生要提高媒介素养,学校要教育大学生培养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和敏锐的媒介反思能力,要合理使用媒介信息而不是为其所困。

(二)在微观层次上,大数据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

高等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大学生的个性教育更加突出。“个性化教育模式是以‘生本’教育为立场、以和谐教育为基础、重点展现渗透式教育以及凸显个体教育为特性。”[11]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思想多元化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容易出现意识形态的认知偏差和与教育主流不符的言语、行为。通过大数据分析大学生的上网浏览记录,根据其浏览时间、鼠标光标停留的位置、次数等,可以分析总结其关注的内容,教育者据此及时做好舆情预测,并推送积极的主流教育内容,对大学生引领正确舆论和正确的价值导向。通过大数据对不同大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教育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大数据的即时性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不再受时空限制,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范围。开放的网络舆论环境符合大学生追求潮流和个性的心理特征,大学生们可以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关注和参与权。教育者利用网络的交互性特点,在与大学生的平等互动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的讨论和思考,鼓励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话语方式及思维模式,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四、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策略

(一)转变理念,树立网络大数据思维模式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主动学习大数据的知识和发展状况,了解大数据对经济社会的深刻意义,挖掘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功效和运用方法。教育部门要对教育者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提升大数据理念和网络素养。

大数据时代,要积极运用数据最直观的认识,与时俱进提升教育思维和教育行为,完成理念和思维的蜕变。要由因果关系思维向相关关系思维转变。因为大数据量与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愈发模糊,只有更加关注线性及非线性的相关关系,从对Why的追问变为对What的研究,才能准确理解瞬息万变的复杂事物与社会动态。要由精确性思维向模糊性思维转变。大数据带来的信息变化多端,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也呈现多样化,教育者不必追求精确性思维,而是利用非结构化数据,随时采取不同的方法措施来应对教育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参照数据进行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要由样本思维向整体思维转变。随机采样的样本数据收集方法,所获取的结果在效度和信度上可能会存在一定漏洞。大数据实现了全数据模式,教育者掌握第一手资料,准确全面地把每个学生的行为进行数据形式的量化,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避免了教育的片面性。

(二)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话语主体有辅导员、教师等教育者,还包括接受教育的大学生,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主体间的互动交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引导力。

首先,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抢占教育主阵地,掌握教育主动权,在网络空间传播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使大学生耳濡目染,学会理性判断各种网络话语的价值和性质,坚持社会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其次,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内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工作之本,提升教育话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尽量把一些抽象的理论性的语言转化为大学生乐于接受的通俗易懂的“民间话语”,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再次,要规范网络教育的伦理建设。“网络伦理一般是指人们在网络空间进行社会交往时所产生和表现出来的道德关系。”[12]大数据在收集、分析信息时也面临着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高等学校师生必须加强网络伦理教育,培养隐私安全意识,学习网络法律法规,学会道德自律,使师生成为网络教育自觉的话语主体。

(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多运用计算机、微博、博客等载体,大数据作为载体呈现出的信息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说服力,利用大数据采集的海量信息,进行云计算分析,教育者能够更快、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表现。高等学校要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教育者通过数据挖掘和量化分析,做到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精准推送。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各主体要积极转换角色,教育管理部门进行宏观统筹,充分发挥校园官网的积极作用,不断加强校园官网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先进性、引导性、实用性,增强教育的吸引力与影响力,使其成为高等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可以成立专门的红色教育网站、德育网站,开通辅导员博客,建立微博、论坛,发挥它们的育人、服务、引导作用。比如,我国一些高等学校主办的“易班网”、“同济方舟”、“圣地红网”等主题网站,开展了资讯播报、网络课堂、读书交流会等形式多样的在线活动,学习红色经典和党史党章,培养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意识的权威地位和引导力。其次,要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等大学生常用的社交软件拓宽教育领域,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大学生激进、开放、追求自由的个性特点,不断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使内容更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如,可以就大学生关心的问题设置“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板块。高等学校应该开通官方微博,通过评论、互动、转载等构建师生思想交流平台,同步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教育效果。

同时,要完善网络思政教育保障机制和管理体制,打造一支政治理论水平过硬、业务经验丰富、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对教育者进行大数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培训,还要进行相关新技术的实训操作培训,增强其在大数据分析和网络技术运用中的实践能力。教育者要主动加强学习,提升理念和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和战斗力,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Peter L.,Paul C..Conciseguidetodatabases[M].London:Springer Press,2013:135-159.

[2]Shakuntala G.E.,Navin S..PracticalMongoDB:Architecting,developing,andadministeringMongoDB[M].Berkeley Apress,2015:1-12.

[3]陈良雨,陈建.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7,(2):26-32.

[4][美]奥尔霍斯特.大数据分析点“数”成金[M ].王伟军,刘凯,杨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7.

[5]朱志军,佘丛国,闫蕾,等.大数据——大价值、大机遇、大变革[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32.

[6]张建松.发挥校园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J].空军政治学院学报,1999,(6):70-71.

[7]韦吉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23.

[8]王瑞芳.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D].兰州大学,2017.

[9]郑雷.浅析大数据媒介拟态环境建构及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08-138.

[10]李丹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

[11]刘献君.高等学校个性化教育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1,(3):1-9.

[12]刘钊.伦理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235.

猜你喜欢
教育者政治思想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