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

2018-04-01 02:14王晓娟任凤琴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政治传统思想

王晓娟,任凤琴

(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必须予以充分信心。随着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各国各民族思想文化交流频繁,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保持科学理性的文化心态,对国家软实力增强,社会文明进步和民族文化发展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已认识到文化自信作为国家软实力在社会发展与民族进步中所起的促进作用并给予充分关注。然而,作为国家未来希望的大学生仍存在缺乏文化自信、崇洋媚外的状况,提升其文化自信心以树立科学文化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间,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文化自信”进行了较为全面与深入的研究,结合高校实际情况,针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在重视程度上,仝兴华提出“对于高校来说,要充分发挥文化高地的灯塔作用,担当起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成为增强文化自信的基地”。[2]在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与对策方面,王文峰认为为了培养高度的大学文化自觉和自信,从思政课、教师、大学文化、制度等四个角度作出改进。[3]王秋莲指出高校文化育人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文化观,强化大学生通识教育。[4]学者们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但是仍有一些欠缺,比如宏观层面的研究较多,不少措施忽视了学生主体性。本文主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通过对文化自信概述,深入了解其内涵并追踪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结合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现状来探寻更具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路径,重视学生主体性。

一、文化自信的概述

自信是一种适度的自我肯定,而非自大和自傲。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5]文化自信首先要求人们深刻了解自己本国本民族文化发展历史和文化基本内容,其次是在把握文化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对自身文化价值和生命力做出肯定性信任。文化自信不是依仗传统优势妄自尊大,也不是面对西方外来文化时怯懦自卑,而是社会群体在文化自觉的前提下,坚定自己的文化立场,用平和、肯定心态看待本国文化,理性分析民族文化的优势和不足。

我国文化自信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有着丰富的依据来源。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文化自信积累的支撑和根基。作为五千多年来悠久历史孕育的精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记录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彰显伟大民族的精神追求,而且作为国家文化之根为世界文明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第二,马克思主义以其丰富理论为引导文化自信指明了正确方向。中国文化发展在近代面对西方文化时明显信心不足,甚至有学者刻意贬低本国文化,提出全盘西化的观点。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凭借科学完备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不仅指导我国革命取得了胜利,而且马克思科学文化观指引我国文化繁荣进步。中国文化立足实际并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取得辉煌成就,国家软实力和国际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第三,文化自信来源于文化自觉。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树立文化自信必须对民族文化有基本认知,只有清醒的认识中华文化,了解其发展历程,明确其深刻内涵,才能用理性态度客观评价文化,树立坚定的文化信心。第四,文化自信以经济实力为物质支撑。资产阶级因其强大的经济支持,国际地位较高,所以自信其文化价值,而近代以来因落后和贫困而丧失民族文化自信心的中国人不在少数,有些人甚至转向民族文化自卑。可见,国家经济实力不仅决定国际地位的高低,也影响着民族文化竞争力的高低和国人的文化心态的稳定。

可见,文化自信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文化自信是在文化自觉的心理前提下,依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历史积淀与不断创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科学指导,在综合经济国力的物质支撑基础上发展树立和提升的。新时期,大学生处于相对宽松自由的文化环境,利用互联网和新兴媒体即能接触各国家各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是社会文化信息交流中最积极活跃的参与者和传播者。因此,大学生文化取向和文化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前国民整体文化自信状况,并且,作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要缔造者,大学生是否具有极高的文化自信关系到中华优秀文化发展前景。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6]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教育内容应充分体现时代性,侧重点要有所不同。文化自信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精神、推动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进步的底气和主要动力,新时期培养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既是国家文化发展的必要需求,也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

(一)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使命

我国改革开放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人们由以前的贫困到现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思想观念也发生巨大转变。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多元文化之间交流、交锋更加频繁和激烈,资产阶级价值体系和文化观念日益冲击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观念,各种形式的文化输出,形成不同国家文化与价值观的比较与争夺格局,在日常生活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民思想和文化心态。面对文化全球化下我国文化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产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个自信”即文化自信。只有整个国家和民族发自内心产生一种深沉持久的文化力量,才能使民族文化以自身强大优势焕发生机,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成为国家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撑。大学生思想尚未完全成熟,极易受到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渗透和西方错误思潮侵袭的严重影响,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接班者,大学生是否具备正确辨别外来文化和不良文化的能力,是否具有强大的文化自信心,关系到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及实现文化强国的伟大愿望。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大学生思想道德和精神建设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培育和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担。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心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和时代使命。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主体,各项活动围绕人展开,具有显著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不仅引导人们以正确思想和价值观念,而且创新传播文化,培养创新文化人才,对人的全面发展与民族文化进步发挥积极有利作用。

在个体功能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自身引导功能,即通过动员、启发、教育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文化观,从而使青年大学生在正确价值引导下理性看待外来文化,减少不良文化侵蚀,自觉担负起传播和弘扬优秀文化,促进社会文化繁荣发展的重任。同时,由于中国共产党极其注重国民精神和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国家政治理念的传达工具和理论宣传方式,工作重点在于传播共产党思想和社会正能量,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思想,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营造出良好文化氛围,促进文化环境的建设和优化,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人们,丰富青年大学生的精神境界,从而培养出高度文化自信的人。在社会功能上,首先,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信息交流和双向情感互动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伦理文化和政治文化,展现出强大的文化传播功能。其次,在文化选择上,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文化传播并非全盘照搬所有文化,而是依据社会发展和人民需要精心撷取,舍弃不良文化,有选择地传播符合我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优秀文化。再次,面对世界范围内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思想政治教育紧跟时代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创造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传播文化过程中,不断整合、创新政治文化和伦理文化,以最恰当方式传递给受教育者,而且高度重视培养极具文化创新能力的人才。鉴于思想政治教育强大的文化功能,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应以其为基础,为提升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做出巨大贡献。

三、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现状

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是国家民族文化繁荣的重要保证,人们只有坚定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有效抵御外来不良文化侵袭。然而,文化全球化浪潮下各种文化通过网络、电视等方式输送给人们,多元文化外来思潮严重冲击本土文化,尤其影响着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一昧接受西方外来文化,片面理解西方文化价值观,部分高校大学转而对西方外来文化大肆赞扬推崇,面对我国主流文化时却缺乏足够文化自信,现状令人担忧。

(一)对民族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认同感低

当代大学生成长生活在物质资料较为丰富,互联网和通讯科技发展迅速的新时期,思想观念发生极大转变,他们总体上个性鲜明、追新求异,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西方思想价值标榜自由个性,更容易得到大学生的喜爱和推崇。部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程度不高甚至采取漠视排斥的态度,否认其对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难以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精华和糟粕,仅看到传统文化里陈旧封建思想就对其一概而论,把握不到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对传统文化发展前景报以悲观态度。西方文化强烈冲击下,有些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风俗习惯和历史缺乏兴趣,优秀传统习俗及其所蕴含的精神被大学生弃之如履。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载体值得每位大学生仔细研读,但当前大量阅读国学经典、深入学习的学生为数不多。同时,大学生对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习和研究严重不足,理解和运用也存在很多问题。外来文化也对大学生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影响,爱国精神、集体主义、艰苦朴素等主流文化价值观受到严重歪曲和侵蚀。如何增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的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对西方外来文化盲目认同

当代大学生多为95后甚至00后,正处于思想活跃,好奇心重,接受新事物较快的年龄阶段,科技发展下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手机电脑接触新事物新思潮便捷。面对外来新奇文化的部分大学生逐渐对传统民族文化陌生甚至产生怀疑,转而不分精华与糟粕,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追求西方价值观,把西方的东西都看做真理。在学习方面,有些大学生以西方的研究成果为一切研究依据,将不同于西方观念的成果认做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贬低国内研究成果。所有国外著作被奉为经典,忽视国学经典和当代先进文化价值。在节日庆祝方面,西方节日慢慢被人们接受和推崇,大学生热衷于过类似圣诞节和情人节等之类的“洋节日”,而对中国传统节日概念模糊。在生活方面,大学生表现出对西方生活方式的模仿和价值观、消费观上的追随,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文化潜移默化渗透,部分学生价值观发生扭曲,将金钱视作衡量一切事物价值的标准,单纯追求物欲和感官的享乐,质朴节俭的优良传统逐渐被淡忘遗弃。娱乐方面,大学生对欧美影片,尤其是好莱坞影片趋之若鹜,对宣扬本土文化的影片却极为苛刻大加批判。总的来看,大学生一般是通过新闻、文学、影视剧等方式接触西方文化,往往只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在对西方文化了解不全面,分析不理性的情况下对其盲目崇拜,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的模糊,甚至还会诱发道德冲突。

(三)缺乏文化活动参与的积极性

文化活动作为一种隐性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智力开发和个性特长的发挥,而且能够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文化活动也是文化自信的展现。然而现阶段,大学生存在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同知行分离的问题,很多学生认同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的价值,支持大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但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大学生在文化发展上仅停留在模糊意识上,而没有真正展现出对中国优秀文化和先进文化应持有的态度,缺乏学习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行动。当前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较为明显的一点就是学生参与度还不够,部分大学生文化意识淡薄,缺乏正确的文化心态,对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抱以冷漠和排斥的态度。受西方功利主义影响,有些大学生否认参与文化活动重要性,将文化活动看做对学习就业没有帮助的形式主义的东西,没有看到文化活动带来的个性特长和创造力的发挥。有的大学生参与文化活动消极怠慢,以自我为中心,团体意识不强,导致校园文化活动效果欠佳,隐性教育活动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四、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

多元文化环境下人们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目前,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令人担忧,提升我国大学生文化自信任务日益紧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被赋予更高期望和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发挥文化高地的灯塔作用,积极寻求提升我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树立文化自信

在价值趋向多元化的今天,各国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文化已借助新媒体等手段的大肆宣扬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受到部分学生的仰慕和推崇,而作为中国人精神家园和精神归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却被束之高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必须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对现代社会有价值有意义的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并结合时代发展特征,对传统文化进行辩证扬弃并进行创新性转化,充分激发传统文化的活力。将利于现代社会进步和学生道德精神发展的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采取大学生易于接受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传导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以研究式教学、国学宣讲、文化名家讲座等多种形式让大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其次,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不能只靠灌输文化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使其发自内心认同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日常生活里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深入学生内部,主动关怀学生思想动向,针对学生思想问题及时答疑解惑。要充分发挥其引导职能,启发学生主动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理念,指导其学会理性辩证看待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创新意识,帮助学生达到自觉认识到所担负的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责任的目的,促使学生自觉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性。

(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令人堪忧,遭受外来不良文化侵袭的学生不仅生活学习受到困扰,身心健康也产生危害。复杂的社会文化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干扰。只有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才能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增强文化自信。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文化环境复杂性,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势在必行。当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于现实校园和虚拟网络两重环境之中,既要优化现实校园环境,还要净化虚拟网络阵地。

第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现实校园环境。大学生学习生活离不开校园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陶冶情操,潜移默化地促进大学生优秀思想品质养成,对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文明和谐都有重大影响。大学校园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尤其要加强文化环境建设。一方面,学校应加大校园物质环境投入,加强校园硬件设施建设。校园物质环境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相连,对学生思想文化道德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应加大资金投入和建设力度,努力营造富有书香气息、整洁美观的校园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必须加强班风、校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根据大学生需求和个性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启发每位学生主动投身到班风、校风文化建设中去,让学生在文化活动中培养文化自信心。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保持时刻警惕,坚决防止不良文化入侵污染校园环境,维护校园健康文化氛围。

第二,净化思想政治教育虚拟网络环境。新媒体网络广泛发展和应用,其虚拟性、即时性等特征为不良外来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新途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一定干扰,大学生辨别力和判断力还不高,极易在使用新媒体过程中迷失自我,丧失文化自信。因此,净化思想政治教育虚拟环境刻不容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新媒体网络空间中主动占领文化阵地,建立健全宣扬主流文化网站,掌握网络文化话语主导权,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的时效性,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手段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积极的舆论环境。针对部分学生网络行为失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及时开展新媒体网络教育,引导规范学生网络道德。与此同时,健全校园新媒体网络监管体系,严格把控校园信息传播,为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创造良好网络环境。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文化自信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实效性不足的问题,导致文化影响力有所折扣,难以足够支撑起大学生文化自信心。因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是提升文化自信的现实需求。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文化需要也在不断提升,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丰富和完善教育方法。

一是面对多元文化共存现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培育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主要力量,自身必须是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信仰者。在生活和教学过程中,身体力行,自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抵制不良文化和错误思潮。以高度文化自信言传身教,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里汲取养分,从而脱离低级趣味,培养高雅、崇高的文化信仰。

二是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传授理论知识时融入文化因素,以诗歌鉴赏、以史为鉴等文化形式增强理论课的吸引力,提升思政课的抬头率和接受度、满意度。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文化创作,既能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和辩证思考,又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文化价值认同感以及有效鉴别先进文化与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鼓励学生提高人文交流水平,文化繁荣离不开文化交流和互学互鉴,大学生在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中,相互尊重包容,借鉴诸多文明,丰富中华文化,汲取有益的精神力量来充实自我。

总之,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冲击下,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着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大方向与个人价值取向,在我国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将文化发展推进新水平,而且也是提升社会群体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和主要阵地。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不断开拓新途径,才能逐步实现对每个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使大学生真正成为中华文化的忠实拥护者,共同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

猜你喜欢
政治传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