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探讨

2018-04-01 01:26王晓平白志明
山西财税 2018年12期
关键词:内审审计工作公立医院

□王晓平 白志明

随着社会发展和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公立医院运营环境越来越复杂,运营活动日趋多元化,公立医院面临如何生存与更好发展的挑战。对此,公立医院必须加快建立符合医疗事业发展规律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医院内部审计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需适应目前内部审计转型的形势要求。2017年11月公布的《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在国家制度层面对医院内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应当认真研究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种影响,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风险管理、咨询服务等职能,助力医院提升管理水平。

一、内部审计助力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

内部审计作为一项内部监督活动,有利于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发展目标。医院内部审计主要工作内容有:审核财务收支完整性及合理性,审核医院预算执行及绩效,审核内控情况,审核债权和债务,审核医院医疗保险政策执行情况及收费情况,审核医院对外采购、招投标及合同审计,审核医院资产管理,对医院及所属机构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审核,针对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医院治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及管理咨询。内部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第一,通过监督审核发现问题,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控制风险。公立医院具有公益特色,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医疗卫生政策和相关的规章制度,内部审计对重大政策执行、事业发展等所有经济活动事项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评价与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保证医院良性运行。

第二,加强风险管理和咨询服务,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在医疗改革新政下,有药品零加成、“医联体”、“医共体”、分级诊疗、按病种付费、临床路径等举措,使公立医院运营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政策风险与经营风险并存。内部审计要关注医药分开后对医院收入的影响,测算财政补偿是否到位,分级诊疗对医院业务量的影响如何,日间手术的医疗保险支付政策,对外投资和医疗合作等的效益和风险。内部审计需利用专业能力与技术或借助外部专家的力量,开展绩效审计和加强咨询服务,助力医院日常运营和内部控制机制等的建立和完善,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保障医院的可持续运营。

二、医院内部审计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不够,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高

医院内部审计起步较晚,不少医院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不够,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高,内审工作不能有效开展。按照《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医院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配备相应的内审人员,在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是内部审计质量得以保障的前提。而实际工作中,部分医院没有按规定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有的医院内审的分管领导是副院长或纪检部门的领导,审计人员往往存在身兼多职现象,不少医院设置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的目的只是为了等级评审或上级考核,这些现象,导致了医院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高,造成了内审工作不能有效开展。

(二)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

目前,一些医院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存在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审计范围局限狭窄的状况。由于没有较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医院内审没有有效开展审计工作的可靠依据,没有完善的制度,这就易造成职责不清、依据不明,内审工作开展起来无所适从。部分医院审计工作局限于财务收支和工程结算的审计,侧重于事后审计,没有开展绩效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与评价活动、计算机审计等。

(三)内审人员素质偏低,胜任能力不足

由于内部审计涉及的范围广,专业性和政策性强,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目前,部分医院忽视内部审计人员入门关,审计人员或审计部门负责人,专业水平较低,知识结构老化,年龄结构老化,不重视后续教育,导致了医院内部审计专业胜任能力严重不足,审计人员形象差,审计任务不能完成。

(四)审计方式落后,审计信息化程度低

信息化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审计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医院内部审计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审计模式,随着社会进步及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院规模逐渐扩大,不少医院年收入额达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收入堪比大、中型企业,运营管理日益繁重,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医院面临的治理风险、运营风险和政策风险加大,审计目标和任务繁重,依靠传统单一的手工账务检查模式,很难完成复杂业务的审计。医院HRP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已得到普遍的使用,而审计信息管理系统没有跟上,势必造成审计工作不能有效进行事前和事中的监督,往往都是事后的监督和检查,降低了医院内审的工作效率和效能。

三、医院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从制度层面,《卫生计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要求二级以上医院设有独立内审机构,专职审计人员不少于2人,并且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负责,直接分管审计工作。按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的规定》总则的要求,公立医院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内部审计职业规范等,结合行业特点和自身的情况,积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明确诸如领导体制、人员配备等事项。以上规定在制度上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提供了支持和依据。同时按照《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精神,总审计师和审计委派等制度的推出,将极大提升内审计监管水平,维护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赖以生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因地制宜,建立和完善符合医院特色的内部审计制度

第一,应根据国家颁布实施的法律规范,建立健全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制度和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考评、监督、奖惩机制。

第二,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列出了政府对医院的监管清单,诸如医疗费用、质量安全以及大处方、药品回扣、欺诈骗保等行为;医院医疗服务费用和行为的调控引导;公立医院的财务活动与经济运行的会计和审计监督等。以上的监管清单,不仅是政府外部审计和监督的重点领域,也是医院内部审计重点覆盖的领域,内部审计也需重点关注。如:对易产生腐败、公众关注度高的药品、耗材采购及使用的效益和专项审计,对医疗成本和医疗服务价格与收费的联合审计,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绩效审计,大型设备使用效益审计,这些审计的有效开展,防范潜在风险,严防职务腐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为医院管理提供依据,保证医院的良性运营。

(三)大力加强内审人员素质建设,严把审计人员准入关

第一,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从事审计工作所需的专业能力,医院应当严格审计人员录用标准,优先配备专业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充实到审计队伍中来,在人员构成上尽量多元化,熟知审计、会计、经济、法律、税务、工程等知识,建立一支复合型、多元化、政治素质过硬的审计队伍。

第二,注重对审计人员的后续培训和教育,支持和保障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继续教育,将后续培训常规化和制度化,保证审计人员对国家政策、规章制度的充分理解和把握,鼓励内部审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积极考取审计相关的资格证书,利于审计水平的提高和审计咨询服务的到位有效。

(四)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升工作效率

审计信息化是高质高效完成内审工作的必要手段,传统手工审计的转型是医院内审的重要任务,把信息化思想贯彻到审计人员头脑中,将审计人员从繁杂重复的数据统计整理分析中解放出来,才能极大地提高审计的效率。利用现有的信息平台和审计通用软件,建立审计数据库,实时监督和定期分析医院运营数据,

医院内部审计作为医院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医院内部管理,提高风险管控能力等方面必将越来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积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建立高素质复合型审计队伍,探索和改进内部审计模式及方法,逐步完善内部治理,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对公立医院坚持医院的公益性、服务医院发展战略,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内审审计工作公立医院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