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模拟教学法在警察心理行为训练中的应用

2018-04-01 00:58张佳佳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学法情境心理

张佳佳

(四川警察学院 四川泸州 646000)

警察心理行为训练的目的是培养、提高学生警察职业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促进职业心理素质的提升,为未来公安实战工作做充分的准备[1]。其实践性决定了心理行为训练课程的教学不能脱离对公安实际情境的模拟体验,情境模拟教学法就是一种能体现职业技能培养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模拟教学法及其特性

情境模拟教学法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专业背景与行业特色,人为地给学生创造一种活动仿真模拟环境,即对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情境、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作为职业教学的实践场所和组织形式,使学生在高度仿真情境中,扮演某种角色或进入某种心理状态,并和其中的人或事产生互动,以获取知识、深化知情意、提高职业技能的教学方法。

情境模拟教学法是集情境教学、模拟训练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优点于一身的、注重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能够迅速提高素质教育水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2]。其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情境模拟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方法最重要的区别表现在学生角色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教学,教师满堂灌式讲授课程内容,讲述知识技能重难点,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够很好的把知识化为内在的素质,由此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够,学习效率较低,达不到教学预期效果。在情境模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成为模拟情境的导入者、项目任务的布置者、规则及注意事项的宣布者、学生行为表现的观察者等角色,学生进入情境中成为主体,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和领悟项目中潜在的道理并尝试解决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填鸭式学习为创造型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二)高仿真性

与传统教学中依托课本、黑板等开展教学活动不同,在情境模拟教学中,教学内容将学习内容情境化,围绕教学任务和实际工作要求创设训练场景,把教学的重难点融入到训练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课程知识点通过模拟的工作实践情境展示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在一个整体性的工作实践情境中自主地学习专业知识和训练职业技能[3]。情境模拟教学法采用的教学模拟场景、教学案例、职业实战环境仿真性越高,模拟教学的效果就越好。

(三)可重复性

任何职业技能都需要反复练习和实操,才能真正的掌握。训练的可重复性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攻克各种技能的难点和要点,更好地掌握动作的关键和细节。通过重复性体验、练习和强化,还可以在规范技术训练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战术意识,通过印象的加深和经验的积累,建立条件反射,使学生对于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形成一种下意识的战术习惯,能够对不同情境迅速做出评估和判断,提高实战战斗力。

二、警察心理行为训练中运用情境模拟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情境模拟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按照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建构主义认为,知与行是交互的,知识是情境化的,通过活动不断向前发展的,所以参与实践就会促进学习和理解[2]。情境模拟教学法就是一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情境设置,为学生营造逼真的沉浸式教学环境,使教学活动更为形象生动,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短板,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创造性和应变能力。因此,情境模拟教学法运用在警察心理行为训练中,教师通过有意识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外界环境,使学生置身于这种特定的情境中,促进其认知心理的发展,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使学习训练成为学生自觉主动的活动。同时,通过将学生置身于实践场景中,以分角色演练产生的时间、信息和进程压迫感,有效激发学生思维,充分激发学生潜能,从而达到更高效且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情境模拟教学法贴近警察心理行为训练的实战性原则

在2015年召开的推进人民警察招录培养机制改革座谈会上,公安部党委强调:“要积极创新教学工作,突出忠诚、强化基础、融合实战,探索建立‘学为用、练为战,学练一体、练战交融’的‘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立符合公安教育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为公安机关培养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专门人才”[4]。警察心理行为训练是以“体验激发情绪、习惯积淀品质、行为改变认知”为宗旨,强调通过剖析实案、开展实操、交流实感等紧密联系公安实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情境模拟教学法就是通过创设高度仿真的教学环境下,引导学生达到对所从事工作的全过程的体验与掌握,情境创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模拟实际工作需求,展示真实的实战氛围,强调学生“从做中学”,做到学即所用,有的放矢,实现学生对于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要求,满足警察心理行为训练对教学贴近实战性原则的要求。情境模拟教学法鼓励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练与学,情境高度仿真的实战氛围也拉近了“战”与“训”的距离,实现战训合一,符合公安教育提出的“面向实战、贴进实战、服务实战”相关精神,也可改变目前警察心理行为训练教学脱离公安现实的基本状况。

(三)情境模拟教学法突出警察心理行为训练的实效性原则

已有研究发现,民警在接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心理行为训练、反恐处突技能战术训练等多项警务实战专项训练后,虽然在训练中很好的掌握了必备的技能战法,使得单警技能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突发警情模拟的加压训练和一线实战中,仍有很大一部分民警因为心理应激造成的紧张和恐惧无法将他们所学的技能战术施展出来而陷入被动[5]。可见,实战中良好的警务战术素养和较强的现场应变能力需要通过高质量的训练来获得。在情境模拟教学训练中,强调教学活动环境的高仿真性,使教学过程“戏剧化”,一切训练都紧紧围绕警察执法实战工作开展,从安全理念、法律规定、执法规范出发,在情境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都立足实战需要,力求缩短教学与实战的距离,为学生营造逼真的沉浸式教学环境,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直观的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和领悟操作技能。研究表明,经过反复地强化和体验刺激,能够使学生达到对不同情境迅速做出评估和判断,将警务战术的意识及能力培养成为一种应激性和自动化的习惯[6],使其在今后的实战中遇到类似情况处变不惊,从容应对。

三、情境模拟教学法在警察心理行为训练课程中的应用步骤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模拟情境导入者、项目任务布置者、规则及注意事项宣布者、学生行为表现观察者的角色,要注重学生的“项目体验”,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和领悟项目中潜在的道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并构建相应的理论知识,产生相应的情绪情感,进而发挥相应的能力。可依照“情境创建、模拟演练、分享交流、点评提升”的基本教学模式程序组织与实施。

(一)情境创建

在实施情境模拟训练前,首先要考虑教学实践情境的设置。没有高度仿真的情境设置,训练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设定自己能够把握,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既可以是以教学为需要加工后的案例情境再现,也可以是真实或经典案例的重现;既可以是整个案例全部内容的再现,也可以是其中的部分场景,如具有代表性或关键性或符合教学需要的部分内容的再现。模拟情境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模拟外在真实的环境;另一类是模拟人的心理状态,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了解和体察各种角色的感受和想法,若换为自己,应采取何种应对措施等。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公安实战设计各种生动具体的体现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训练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所必需的应变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意志力,培养情绪控制能力以及心理适应能力。如提高学生感知力与记忆力训练,可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呈现真实案例的视频影像资料,或在现实生活的繁华闹市中拍摄一些视频片段,里面包含一些快速呈现的场景、人物,也可为某张面孔、身影或表情、神态、姿势等某些细致的动作,让学生如临其境并迅速觉察到刺激源,查找到刺激物,记住靶目标,以提高其感觉器官反应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另外,对于日常巡逻、群体性突发事件、治安盘查、自杀危机干预、人质谈判、暴力袭警、同罪犯搏斗、处理警民关系等真实警务情境开展仿真模拟,在此过程中要形成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加深印象,如临其境,同时,扩展其思维的发散性和想象空间,不断强化在警务活动中执行任务的安全和法律意识的同时,逐渐提高其战术意识,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合理且有效的运用于实战之中。可通过学生角色扮演,或校局合作真实场景演练等方式开展,如在多数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模拟各种情况的接处警,告知学生要与某派出所合作开展实训实践工作,接到报警后需立即出警去支援,在出警支援的路上,让参与学生说出此时此刻其心理状态和对待支援事件的执法预案,并假设如果预案失败了,他会如何处理。待快要到达出事地点时,再通知学生警报解除。这种训练方法能够真实地模拟执法实际,使参与执法学生的心理得到历练,对提高警察的执法心理和技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模拟演练

演练之前,学生需充分了解已提前设置好的教学实践模拟情节,且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情况,能够采取何种方案妥善解决等,使其做到心中有数。

在模拟演练中一定要制造实战氛围,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压力和紧张。已有研究在对一线执法民警调查时发现[7]:85%以上的新警在非对抗性执法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但随着执法次数的增多,他们的紧张程度会下降。新警出现紧张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实际执法经验,已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执法过程中会因紧张而出现思维短暂的混乱导致不知所措,或执行任务时因紧张而动作失调,导致技能和武器操作规范化及效率受到影响,战术难以发挥,阻碍执法任务的完成。因此,提高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也是课程训练重要的内容之一。可先通过一些电脑程序、实景设计或植入表象等方式激发起学生符合实战实际的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在开枪心理训练中,可增加模拟警棍、盾牌等辅助设备的使用,营造出具有干扰效果的仿真训练环境,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产生相应的情绪情感反应后,再训练其调控情绪及调节心态的能力,将组织思维、准确分析判断以及解决意外事件等能力不断强化,在实际情境中学会掌握知识、培养技能,这样才能够在未来相似或相同的情境下通过运用学习迁移进行更好的应对,才能够真正形成适应未来公安工作的心理反应的机制与模式。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密切注意每一个学生的行为表现,尤其是在训练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实时记录。同样,未参加模拟演练的学生同样也要投入到训练活动中去,他们也需时刻注意观察,用心感受和思考训练场上的情境与模拟事件,提高认识。

(三)分享交流

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课堂在学生体验项目结束后,也随之结束,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忽视甚至完全省略分享环节。研究表明[8]:在心理训练中,通过分享,学生可以有机会回顾整个训练过程,察看自我内心世界,总结自我优劣势,反思和挖掘个人深层次的行为体验和心理感受,加深对训练的认识,进而促进其对自我认知、情绪、精神、行为等方面积极的思考与领悟。同时,分享也可以通过加强信息和情感的传导和流动,进而加深团队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支持,利用情感因素促进团队意识的培养,增进团体成员间的信任感和认同感,促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因此,在情境模拟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对项目活动的亲身体验,还需要在项目结束后,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交流分享谈“实感”。分享作为心理行为训练的重要环节,对增强训练效果、提升职业能力和心理素质均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分享环节首先回顾情境模拟训练的内容和过程,阐述训练实操前后的心理变化过程,总结此过程中的收获和经验,同时反思不足,尤其要引导学生联系公安工作实际,举一反三,从而促进学生加深领悟,使训练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交流分享能够让“静态”的训练变成了“动态”的训练,真正实现教学互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促使心理训练效果的生成和职业心理素质的提升。

(四)总结提升

最后由教师对本次的情境模拟训练进行总结讲评,根据学生的训练表现和分享讨论,及时归纳总结出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等知识,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原则和方法等,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把握要点,甚至对于一些重点问题可以让学生从新的角度再次思考。对于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总结,尤其是实战中学生忽视、疏忽的问题,逐一指明,剖析不足、破解疑惑,从而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根据需要,还可进行分段式的再现情境回放,结合其它类似案件加以解释,以达到举一反三效果,使学生对职业技能认识从感性到理性得到升华。

另外,如果条件允许,有必要通过影像记录器材对教学过程进行实时记录。通过对影像记录的回放,教师能更准确、更全面地对学生的仪态、动作、言辞等行为过程进行评价,更好的掌握学生在训练中的表现,学生也能够更深刻地了解自己以及其他同伴在训练中的状况和水平。

四、情境模拟教学法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情境模拟教学法突出操作性、讲究趣味性、注重实效性,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接轨、教育与社会需要的接轨,但在操作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加强安全工作。由于情境模拟教学法是在贴近公安实战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此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对抗性和风险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安全工作,严密注视局势,在出现安全隐患时要及时提示,同时要提醒学生在对抗中注意掌握分寸。

二是提升师资素质。由于情境模拟教学法与实战紧密结合,故要求任课教师具有职业实战经验,且能够及时收集了解实战部门面临的“急难险重”问题,提高对公安业务的把控能力。因此,学院教师应不定期地下基层,到执法一线进行挂职、锻炼及调研,也可选拔和聘任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一线民警加入教师队伍,以避免教学与实战脱节的问题,保证教学训练的鲜活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教学法情境心理
不同情境中的水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心理感受
护患情境会话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