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美芹 孟祥庆
摘 要:畜牧产品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但是目前的畜牧产业普遍存在产业化程度低,没有形成规模优势,效益低下, 产品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为了改善目前畜牧产业的缺点,需要对畜牧产业的结构进行调整。本文分析了畜牧产业结构调整中应该坚持的原则和策略,坚持市场调控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同时注意提升畜牧产品的质量。
关键词: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畜产品;市场调控
随着物质资源的不断丰富,中国的畜产品短缺时代已经结束。同时由于中国的国际化趋势,畜产品市场不仅要面对国内竞争,同时也要面对国际竞争。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畜牧业发展的畜产品生产模式仍然十分单一,并且产业体系不够完整,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因此畜牧业对产业结构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市场调整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
畜牧业产业的调整不能够仅仅局限于畜牧业,而是应该和整体的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这样才能够起到更好作用的调整。调整畜牧业结构的时候,要把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目前,由于畜牧业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达到了高度的市场化,因此畜产品的价格主要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市场在畜牧业的配置中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但是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环境资源逐渐受到限制。资源已经成为限制畜牧业发展的一个因素。因此,畜牧业已经到了受市场和资源双重限制的阶段。在这种阶段下,政府进行过于细致化的调控是不可行的, 而如果仅仅从农牧民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调整也是不现实的。
因此在进行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时候,要注意充分发挥市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在考虑市场供求因素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市场的现实需求,同时要考虑市场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需求。除了主要进行本地的市场供应需求外,还要考虑外地供应需求的可能性。但是市场在畜牧业结构调整中也存在着一些市场机制带来的一些固有缺点,例如市场调整的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往往是比较落后的,而且比较适用于短期的目标。同时由于市场调整容易使得各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出现雷同的现象。因此,为了克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缺点,同时还需要政府来进行宏观合理的调控。市场调整和政府的宏观合理调控相结合,才能够较为合理地进行畜牧业结构的调整。
二、因地制宜
不同地区的畜牧业发展有其地区自身的发展特色。优化过后的畜牧业结构应该可以充分有效地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并且尽可能地保持长期的优势,让资源能够得到较好的利用,让该地区能够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在进行畜牧业优化的时候,不能够照搬别的地区的策略经验,而是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环境特点,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市场条件来进行考虑。不同的地区的畜牧业有不同的侧重点,同时也有自己的优势产业和主打产品。在进行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时候,不要盲目发展,要做到因地制宜,不要进行重复的建设。
三、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策略
在进行畜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虽然是以市场为调控主体,但是政府在其中仍然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政府制定的规划和引导策略能够引导当地的畜牧业进行较好的发展。政府应该根据当地的优势产业来进行整体的布局和策略制定。同时设计的政策要配套。重点是如何提高当地畜牧业的竞争能力,解决资源短缺问题,解决质量问题。政府可以对当地的优秀企业实行较为优惠的政策, 为鼓励其发展,可以适当给予一些支持。例如免去城市附加费等。同时为了促进畜产品市场在产地的发展,可以降低商业组织进入畜产品经营的费用。鼓励各种具备经营条件的企业或者组织来经营畜产品。并且在商业发展的初期,政府可以给予政策和税收方面的照顾和优惠。同时政府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以保障畜牧业各方的权利。
四、大力发展无公害畜产品
经济实力的发展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人们在温饱之外对于健康追求越来越高,因此也造成了市场对于畜产品的优质化要求也越来越高的。目前无公害绿色食品在市场上尤为受欢迎。并且标有绿色食品标签的食物比没有标签的同类食物价格要高。因此“绿色食品”可以作为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的一个经营目标和经营手段。但是实际上当地的畜产品质量和绿色食品的质量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例如在喂养的过程中,由于兽药,饲料添加剂的不适当使用,导致有害物质水平不能达到标准要求。例如畜产品之一的牛奶,可能就因为牛奶中含有的抗生素、微生物、体细胞含量超标而导致畜产品质量不过关。因此为了提高当地的产业质量,要加强对劣质产品的淘汰力度,鼓励优质企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开发和创新产品,尽力保证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五、加强品牌的培养
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品牌效应是扩大畜牧业规模的一种有效方法。品牌效应在市场竞争中带来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口碑越好,知名度越高的产品在市场中越受欢迎,越容易被人们接受。当地畜牧业在市场上的优势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畜产品。为了合理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要逐步压缩质量差,档次低的畜产品。在畜产品市场供需由数量为主转向质量和品种结构为主的过程中,畜产品的市场选择性越来越强。畜产品的质量、品种以及标准化已成为困扰养殖户增产增收的主要因素。标准化是国际畜牧業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是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外向度,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品牌的培养离不开产品质量的检查。因此政府要格外注意对重大动物疫病的控制。几年来,禽流感, 口蹄疫,疯牛病等重大动物疫病不断出现,给一些地区的畜牧业带来致命性的打击。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中国对于动物疫病的治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并且也采取了相关的行动措施。但是其水平离国际要求的水平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还是要加大动物防疫工作的力度。否则会造成动物疫情的大规模蔓延。因此发展当地的畜牧业,调整产业结构的前提是加强防疫体系建设。这样才能够使畜牧业得到稳定健康的发展。
六、结语
畜牧产业已经彻底走出了产品短缺的时代。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各方面的竞争,同时还要面对国际市场等方面的竞争。为了保证畜牧产业稳定快速的发展, 政府需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来对畜牧产业进行结构调整,这样才能克服市场调整的缺点。同时要提高产品质量,发挥品牌效应,增加对畜牧产业的投入。
参考文献:
[1]杨子刚,毛文坤,姜会明.东北三省畜牧业结构历史演变及调整趋势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12,(3):24-25.
[2]王海鹏.基于灰色模型的畜牧业结构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分析[J].养殖与饲料,2017,(2):15-16.
[3]柳谷春.荆州市畜牧业生产结构现状分析及调整对策研究[J].长江大学,2012,(5):74-75.
[4]杨雅舒.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省生猪生产效率及畜牧业发展模式探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4,(6):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