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血染之室》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2018-03-31 10:23刘婧璇张敬品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安吉拉女性意识卡特

刘婧璇 张敬品

摘 要:《染血之室》是英国女性作家安吉拉·卡特最受关注的作品之一。卡特用全新的笔触对欧洲传统童话故事《蓝胡子》进行改写,表达出女性不甘于受男性操控,追求自我的强烈意识。本文以《染血之室》作为文本进行分析,对女主人公和母亲两位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分析女性在婚姻中受到的压迫和束缚,展现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走向自我解放的过程。

关键词:《染血之室》 安吉拉·卡特 女性意识 自我解放

一、引言

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 1940—1992),20世纪英国著名女性主义作家,因其对传统童话故事的重写而广为人知。卡特对童话的改编突破了固有模式,一改传统童话中女性为弱、男性为强的观念,旧貌换新颜,赋予传统童话以全新内涵。

《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由十篇单独的小故事组成。《染血之室》是这部短篇小说集的开篇之作,也是其中篇幅最长的故事。《染血之室》是对17世纪法国作家夏尔·佩罗的传统童话故事《蓝胡子》的改写。《染血之室》对《蓝胡子》的故事进行了大胆颠覆,表达出女性摆脱他者身份,回归主体地位、追求自我的强烈意识。

《染血之室》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讲述了女主人公——一个十七岁不谙世事的音乐学院的女学生,嫁给了一位坐拥城堡的富有侯爵。在一次外出之前,丈夫将城堡钥匙交给妻子,并嘱咐她那间密室不可以进入。女主人公违背了丈夫的意愿,走进了那间密室,发现了被侯爵杀死的历任夫人的尸体。当丈夫归来时,发现妻子进入了密室并意图杀死她,幸运的是,母亲及时赶到杀死了侯爵。本文旨在解读《染血之室》中女性主义意识从被压抑到觉醒的过程。

二、女性陷入困顿境遇

弗吉尼亚·伍尔夫所著的《一间自己的房间》被誉为女性主义宣言,作者在书中曾经提出过这样的疑问:“何以男人饮酒,而女人喝水?何以一种性别享尽荣华富贵,而另一种却如此寒酸落魄?”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女性主義经典著作《第二性》中也有这样的表述:“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边缘化地位,这与她们没有经济基础息息相关。社会环境的恶劣磨灭了女性工作的热情。“因为,首先,她们不可能去赚钱,其次,即使她们有可能赚到了钱,法律也拒不承认她们有权利把这些赚来的钱归为己有。”女性为了获取更好的生活条件,只能依赖于丈夫的财富和社会地位。

正因如此,在故事的开始,女主人公嫁给伯爵之前,母亲和女儿有过这样的对话:“你确定你爱他吗?”“我确定我想嫁给他。”女主人公家境贫寒,可她自己无力改变,希望可以嫁给富有的伯爵,以此来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因此她必须屈服于现实,服从于男性权威,即使没有爱情也要毅然决然地选择走进未知的婚姻。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女性在婚姻家庭中没有话语权,如同货物一般接受男性的审视和要求。“我看见他在镀金镜子中注视我,评估的眼神像行家检视马匹,甚至像家庭主妇检视市场肉摊上的货色。”在卡特的笔下,读者很难感受到伯爵对新婚妻子的爱意,取而代之的是极强的控制欲和占有欲。新婚宴尔之时,伯爵突然要离开,全然不顾正沉浸在蜜月之时的妻子,在丈夫心里,妻子只是用同等价值的宝石和兽毛皮换回来的货物。女性在婚姻中无法享受与男性同等的地位和权利,只能无条件地听从丈夫的安排,即使不满也只能接受。女性丧失自我,放弃自我意识并非出于自我意愿,而是在父权文化的重压之下不得已而为之。

三、女性追求自我意识

《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出版于1979年,正值女性主义的第二次浪潮蓬勃兴起。在妇女解放运动思潮的影响下,女性主义有了更加深入的发展。在这个故事中,女性不再一味处于劣势地位,任由男性操控,安心变成“房中的天使”,而是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进入城堡之后的婚姻生活并不令天真的少女满意,她甚至开始厌恶企图以金钱换取她忠诚的丈夫。“他保险箱里所有珠宝足够弥补我受的这折磨?这整座城堡的财富是否足以暂时替代那个我如今必须共享这一切、却又不在我身边的人?还有,我对这个谜样人物既充满欲望又畏惧的心情到底是什么,这个为了展现他对我的掌控,新婚之夜便抛下我的人?”如今她拥有了曾经盼望的财富,却没有感到幸福。因为丈夫的离开,偌大的城堡中没有倾心谈话的对象。女主人公怀疑丈夫外出幽会情妇,这个认知反而让她觉得自己离自由近了一步,可见她逐渐发现自己对于丈夫没有过多的情感依赖。丈夫身上强烈的神秘色彩让她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她没有犹豫地选择揭开丈夫的面具,于是她来到丈夫的办公室,想要找出他的秘密。她发现了丈夫的“私人”档案,可是这并不能令女主人公满足,她不能接受自己对丈夫一无所知,她希望了解更多。所以她拿着那把通向禁忌之门的钥匙走向密室。她并没有害怕和胆怯,相反,“我不畏惧,一点也不觉得害怕,如今我步伐坚定,就像走在自己娘家屋里”,虽然通向密室的道路充满阴暗,“而我仍然不畏惧,颈背上没有汗毛直竖,指尖也不觉得发麻”。即使在内心深处她对丈夫是惧怕的,可是她仍然带着母亲给予的勇气走进密室,当她完成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之后,她获得了真相,发现了被丈夫残忍杀害的前几任夫人的尸体,得知了丈夫处心积虑想隐瞒的秘密,也明白了她的丈夫其实是个残忍的刽子手。

不仅女主人公表现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在母亲身上也有女性强烈自我意识的体现。在《染血之室》中,安吉拉·卡特将原本的故事结尾改成了女主人公的母亲及时赶到,杀死了伯爵,救出了生活在魔掌中的女儿。这个大胆的改动,让男性英雄消失,女性形象异常凸显。故事一开始,母亲没有贪图伯爵的财富而匆忙让女儿成婚,反而多次询问女儿是否真的爱未来的丈夫。比起金钱和地位,母亲更希望自己的女儿获得幸福。后来在接到女儿电话后母亲敏锐地感知到女儿的婚姻状况出现问题,立即赶去城堡,冷静睿智地救出了女儿。波伏瓦在《第二性》里提到“具有女人气质,就是显得像残废、微不足道、被动、顺从”。这个故事中母亲的形象脱离了固有思维模式中的女性气质,她“一手抓着缰绳拉住那匹立起来的马,另一手握着我父亲的左轮,身后是野蛮而冷漠的大海波涛,就像愤怒的正义女神的目击证人”,母亲充满英气的身姿跃然纸上,她没有丝毫犹豫,开枪杀死了想置女儿于死地的男人。

在女主人公生死攸关的时刻,她首先想到向母亲求救,结局也印证了女性完全可以独当一面,成为自己的英雄。卡特借由母亲的女性形象向世人展示女性可以自立自强,不依靠男性。正是在母亲独立、勇敢的精神的影响下,女主人公不再甘心像木偶一般被丈夫左右,而是拥有自己的思想和自救的能力,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四、结语

在《染血之室》中,女主人公经历了从开始不敢反抗男性权威到逐渐挣脱对丈夫唯唯诺诺的压抑状态,完成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过程。《染血之室》揭露了女性在社会和婚姻中承受的种种压力,即使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无论是女主人公还是她的母亲都毫不畏惧地追求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并且付诸行动,就像伍尔夫曾说过的“成为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染血之室》的结尾是母亲凭一人之力救出女儿,证明了女性并不像男权文化中认为的那样低于男性一等,成为英雄并不只是男性的专利。虽然女性走向真正解放的道路依然漫长,但是卡特在作品中传递出的女性勇敢做自己的观念到今天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安吉拉·卡特.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M].严韵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 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M].吴晓雷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4.

[3] 邱小轻.《染血之室》对早期童话的继承与发展[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5(2).

[4] 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II[M].郑克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5] 王腊宝,黄洁.安吉拉·卡特的女性主义新童话[J].外国文学研究,2009(5).

[6] 吴颉,胡全生.“提高觉悟”之歌:析卡特的童话《血腥密室》之改写与叙述策略[J].当代外国文学,2016(1).

[7] 朱晓 .从《染血之室》看安吉拉·卡特的女权观[J].电影文学,2012(7).

作 者:刘婧璇,天津理工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张敬品,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编 辑: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欢
安吉拉女性意识卡特
幸福的方法
卡特智讽记者
目眩神迷的色彩表达——贝尔纳·卡特林
安吉拉·卡特:重返灰姑娘的故事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勇于自嘲的美国总统卡特
小安吉拉的追问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