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巨兵 姚成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无数事实证明,只有来源于生活、貼近生活的作品,才最具生命力。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在关心学校和家庭生活的同时,还应该关注社会;在品读圣贤之书的同时,还要常闻窗外事。
社会生活有多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广阔。写作时,应怎样挖掘社会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内容呢?让我们把视角转向身边那些熟悉又陌生的人、事、景吧!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中揣度他的内心世界,可以透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再现生活的全貌,甚至折射出社会风气,对社会、人生进行有益的思考。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如民警指挥交通,退休工人维持社会秩序,医生热情为病人治病,营业员服务周到,出租车司机热心助人,邻居奶奶勤劳俭朴……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日月星空、小河田野、瓜果蔬菜……
同学们要学会观察,体察隐藏于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抓住细节,抓住人物特征,运用有限的文字多角度、多方面地表现主题,力争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更深层的意蕴。
文似看山不喜平。确实,一篇记叙文倘若平铺直叙,好似一潭死水,索然无味;倘若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便能深深吸引读者。那么,“社会生活”主题的记叙文如何写出曲折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设置悬念。
悬念,就是在文章中设置疑团或矛盾冲突,给读者带来心理期待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是一个场面、一段情节,也可以是贯穿全文的具体事物或某个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动作等。悬念的主要作用是抓住读者的内心,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引人入胜。关于悬念,著名电影悬念大师希区柯克曾经这样描述:如果你要表现一群人围着一张桌子玩牌,然后突然传来爆炸声,那么你可以在打牌开始之前,先表现桌子下面的定时炸弹。那颗“炸弹”就是悬念。
记叙文写作中,常见的设置悬念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倒叙法
所谓倒叙法,就是先写事件的结果,让读者产生好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读者追根溯源,探求事件的起因和经过。如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开篇就写妈妈问“我”羚羊木雕到哪儿去了?“我”说收起来了,接着妈妈又问“我”放在哪儿了,并要“我”拿出来给她看,当她看出“我”在撒谎后,怀疑“我”是不是拿去卖了。在妈妈的一再追问下,“我”只得老实交代:送给好朋友万芳了。那么,“我”为什么要把爸爸从非洲带回的名贵工艺品送给万芳呢?万芳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这就是悬念。
二误会法
误会就是不正确的判断。利用误会设置悬念,能使文章情节曲折离奇,吊起读者胃口,读来妙趣横生。例如《驿路梨花》就是反复运用误会法来构思行文: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是个误会;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又是误会。其实,主人梨花已嫁到山那边去了。由于巧置误会,悬念层叠,使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三巧合法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生活中有许多巧合,正是这些巧合的事情使生活充满了情趣。写记叙性的文章,就是要利用生活中的这些巧合去构思故事,兴起波澜,取得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例如欧·亨利的名作《麦琪的礼物》,写一对贫苦夫妻,丈夫有一只金表却没有相称的表链;妻子有一头美丽的长发,却没有相配的发梳来装饰。在圣诞节前,丈夫卖掉金表给妻子买了精美的发梳,而妻子卖掉长发给丈夫买了表链。两人同时为对方考虑,结果双方的愿望都落了空。作品以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收尾,凸显了夫妻之间感情的诚笃、深挚,读来催人泪下。像这种不同的人物做出相同(或相似)的事情的巧合就属于“不约而同”的巧合。
四欲扬先仰法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指抬升、褒扬;“抑”指压制、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这种方法能让情节多变,能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例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开始写阿长的种种令人讨厌的行为,如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时摆成大字,讲究繁琐的礼节等,这些描写都是为下文写她给我买《山海经》做铺垫,先抑后扬的手法让人对阿长产生了更深的敬意。
五省略法
叙述故事过程中故意省略某些内容,让人一时琢磨不透,引发读者种种猜疑和推想,也是设置悬念的方法之一。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小二夫妇见陆谦等人行为鬼祟,言谈诡秘,又提到“林冲”的名字,觉得事情蹊跷,顿起疑心。隔墙偷听却只听得只言片语和“高太尉”三字,其他都因听不清楚而略写。这就形成了悬念:他们是谁?要干什么?为什么言谈举止那样诡秘?是不是要加害林冲?读者读到这里不免为林冲的处境和命运担忧,从而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
题目展示
人生何处不相逢。与他人相逢,也许就是一次情感的慰藉;与自然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书籍相逢,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历史相逢,也许就是一次精神的升华……总有一次相逢,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一次相逢一份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题目解读
这是一个全命题式题目,审题时要抓住基本题眼——“相逢”,它是对作文选材范围的基本要求,也是扣题行文的坐标和路牌。这一基本题眼的限制性小,可以入文的素材很多,相逢的对象可以是人——亲朋好友、师长故人、陌生人;可以为物——自然景观、动植物等;可以是精神层面的书籍美文、电影电视剧等。“暖”是最核心的题眼,因为只写出相逢的过程还远远不够,会让人认为文题是“人生何处不相逢”,或者“人生其实就是一场相逢”。“暖”字是作文立意的关键,也是构思行文的重点,更是显示写作才华、凸显写作能力的着力点,写作者应对相逢过程及其心理活动进行精描细摹,写出其中的浓浓暖意和深深情愫。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相逢的对象很广泛,相逢的次数也不受限,但相逢的意蕴还是有讲究的。萍水相逢、狭路相逢这些成语暗示我们:相逢不是一般的见面、相见、遇见,多指事先没有约定的遇见,是一种新鲜而意外的遇见,有邂逅的味道在其中,这种遇见的频率不会太高,也不能太高,情景比较特殊,甚至出人意料。
素材展示
素材展示
1.当万家灯火倒映在水中时,我正在船上大快朵颐。不一会儿,垃圾袋就“大肚便便”了。下了船,我便提着袋子向垃圾箱走去。离垃圾箱还有几步之遥,我便将袋子扔过去,结果来了个天女散花,垃圾洒了一地。
看着满地的垃圾,我皱了皱眉,打算往回走。忽然,耳边传来清脆又稚嫩的声音:“小姐姐,你不能乱扔垃圾,请你把垃圾拾到垃圾箱里。”我循声望去,原来是一个小妹妹,睫毛长长的,眼睛大大的。可我没理她,双手插在口袋里,转身就走。她见我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便伸直手臂拦住我。我阴沉着脸对她说:“我又不是清洁工,捡它做什么!”这时,一位阿姨走了过来,看了看地上的垃圾,说:“女儿,我们捡吧。”说完,她和小妹妹一起弯下身捡垃圾。这时,一股强烈的愧疚感涌上心头,回想刚才的傲慢和轻狂,我无地自容。于是,我也蹲下身和她们一起捡垃圾。阿姨看了看我,嘴角微扬,冲我笑了笑,我的心里立刻涌起一股暖流……
——天津南开中学八年级郑雅文
2.雨中,我拼尽全力奔跑,一边眯着眼尽力躲避着水洼,一边用脚尖踩地迅速跑过去。我的鞋、袜子、裤腿被雨水浸透了,冰冷的雨水打在脸上,灌进我的脖子里。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
十字路口旁的绿灯马上要变,我刚想飞奔过去,一只温暖的大手拉住了我。“孩子,过马路小心点儿,看车。”老爷爷把手中的伞向我头顶上挪了挪,我感到一丝温暖。绿灯了,我们一起过马路,他微笑着说:“我刚出来买菜,正碰上下雨,看见你们这些放学的孩子都淋着雨,就来帮帮忙。”我感激地冲他笑了笑。“走,我送你进小区!”老爷爷领着我走进小区。雨落在伞上,暖烙在心中。
分别时,我看到他又回到那个路口,四处张望,寻找需要帮助的人……
——天津南开中学八年级邹可名
3.正值小升初关键时期,繁重的学业压得我抬不起头来,情绪比较低落。那天,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边的一小片粉红色不经意间吸引了我,我停下脚步,仔细一看,这是一丛不起眼的小花,粉红色的花瓣包裹着小小的、娇弱的花蕊,晶莹剔透。虽然不知道它们的名字,但感觉很神奇。我蹲下来凑近闻了闻,清新的花香一下子驱散了心头的乌云,阳光洒满心田。这条小街也因为它们而温暖起来。我站起身,心里充满阳光与花香。
——天津南开中学八年级 郑雅琳
学生例文
一次相逢一份暖 王子元
火车终于进站了,我捂着肚子一步步走进车厢……
寒假,我和父母回到老家开心地度过了几天美好时光,眨眼就要返回天津了。妈妈早已买好了返程的卧铺票,可到了回家这天,不知什么原因,我起床后就肚子疼,妈妈赶忙给我吃了几片药。虽然疼痛不见减轻,可火车不等人。上午九点多,我们只好坐上了开往天津的列车。
我们买了两张中铺票和一张上铺票。因肚子痛,我就爬上了中铺。刚想睡一觉,肚子又是一阵痛,我赶忙爬下来,穿上鞋一路小跑到卫生间。回来后不到半个小时,“难受哇!又来了!”我再度捂着肚子奔向卫生间。回来后,我躺在床上,浑身无力,妈妈抚摸着我的头,心疼地问:“好些了吗?”这时,乘务员来检票了,妈妈一边拿出票,一边说:“还有下铺票吗?孩子生病了,如果有,能换一张吗?”乘务员一脸为难地说:“别说下铺了,连上铺票都卖没了。”
“这是您的孩子吧,他怎么了?”睡在我下铺的爷爷,满头银发、慈眉善目,听见乘务员和妈妈的对话,忙站起来问。“他从早上就开始拉肚子。”妈妈一脸愁容。“咱们换一下吧!我睡中铺,让孩子睡我这儿。”爷爷说话带着一点儿东北口音。“可您這么大年纪,爬上爬下不太方便。”“没事,孩子不舒服,睡中铺不方便,我就一个人,晚上睡一觉就到了。我的小外孙也这么大了,这次我就是去看他的。”爷爷果断地说,“就这么办吧。小朋友,你下来!”说着,就把我从中铺叫了下来。“小伙子,长得真帅!”爷爷看着我,眼神充满慈爱。
晚饭后,大家都躺下了,因为肚子不舒服,我久久不能入睡。这时,睡在中铺的爷爷手机响了,虽然他压低了声音,可我断断续续地听到:“没事,关节炎都这么多年了……火车上有棉被……为买下铺多买的那张票退了吗……”过了许久,爷爷才放下电话,沉沉睡去。
爷爷的话一字一句地深深刻在我的心里,我辗转反侧,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想到爷爷刚才艰难地爬上中铺的情景,想到爷爷将来之不易的下铺让给我这个陌生人,我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温暖只是瞬间的感觉,但它让我体会到相逢的美好,拨动着我的心弦。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愿将这种温暖传递下去。
教师点评
在火车上与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逢,让小作者收获了一路的温暖。文章开门见山,直接叙述事件,并且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老爷爷善良、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单巨兵)
一次相逢一份暖 黄月玲
下午放学回家,我在楼下等电梯时看到一位正在拾废品的妇女。她衣衫褴褛、头发凌乱,牙黄得像玉米粒,手粗糙得像松树皮,手里还拿着一个大袋子,里面装满了塑料瓶和一些纸箱。我远远地躲开她,心想:这人怎么跑到楼道里来了,真讨厌!电梯来了,我赶紧走进去,电梯门快关闭时,我看到她手中拿着一只熟悉的牛皮袋子……
回到家,妈妈正在打扫卫生,爸爸一直忙工作,我坐在沙发上看书。这时,爸爸忽然走过来,焦急地问:“你们谁动了我的牛皮袋子?那里面有我明天要用的文件!”“你不是放在桌子上了吗?哎哟,坏了,我把它当垃圾扔了,不好意思。”妈妈歉疚地说。看着爸爸恼火的样子,我忽然想到刚才那位妇女手里拿的牛皮袋子。
“丁零零”电话响了。爸爸抄起电话:“喂,谁呀?”只听电话那头传来一阵沙哑的声音:“请问是您丢了牛皮袋子吗?里面还有现金!我在垃圾箱里找到的,上面有您的电话,我在楼下等您,您下来拿吧!”“请问你是谁呀?”“我是拾废品的。”说完,那边挂了电话。爸爸急忙穿上衣服下楼了,我也连忙跟了出去。
一出楼门,我就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爸爸请她进屋喝茶,她谢绝了;爸爸要给她一点儿报酬作为答谢,她也拒绝了。看着她远去的背影,我的心里生起一份敬意。想起刚才我的态度,心中又感到一丝愧疚。
与她相逢让我收获了温暖。我明白:不要歧视那些其貌不扬、衣着寒酸的人,他们身上也有美好的品质,他们不慕名利,也许不富有,但心灵是富足、美好的。
教师点评
文章选取了一位拾废品的妇女作为写作对象,赞美了她拾金不昧的优秀品质。小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丑陋”的外表和“美好”的心灵形成鲜明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单巨兵)
一次相逢一分暖 赵晋豫
放学等公交车的过程漫长又无聊,望着路旁来来往往的行人,我胡思乱想。这时,一位边走路边聊微信的姐姐映入眼帘,她低着头,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厚的眼镜,眉头紧锁,从我身旁经过,因太过专注,她竟踩了我一脚,老半天才想起来向我道歉,我对她有些反感。
一阵冷风钻进领口,我哆嗦了一下。幸好公交车来了,我赶紧上了公交车,伸手要掏公交卡,可怎么找都找不到,我也没带现金,瞬间,仿佛有一股电流传遍全身。我的脸热热的,越来越慌张、窘迫,我该怎么办?司机师傅看着我,嘲讽道:“现在的孩子怎么都这样……”
他后面说了什么我没听清,也不想听。委屈、难堪、气愤一齐涌上心头,乱成一团,最终化作泪水夺眶而出。我呆立着,大脑一片空白……
这时,刚才那位姐姐也上了车,对我说:“傻孩子,没带公交卡也不知道说一声!”她一边“责备”我,一边替我刷卡,“一个孩子能有什么错!”她一句话就将司机的抱怨顶了回去,让我破涕为笑,她也冲我笑了笑,皱起的眉头舒展开来,眼神温柔溢满关爱。她扶着我,手心的温度让我倍感踏实,我的心中暖暖的……
每个人的生命轨迹都似一条直线,无限延伸。偶尔,两条不相干的直线会相交、邂逅。这个交点、这次相逢,在我们的生命轨迹中绽放出光彩与温暖。
教师点评
文章线索明晰,首尾呼应。小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年轻女孩儿的形象。第一印象不足以成为评判他人的标准,只有相处后才能了解到真实的一面。
(姚成成)
一次相逢一份暖 李韵诗
初春,天气还很冷,公园的上空已飘满五颜六色的风筝。风筝下面,一双双小手使劲儿地拽着长长的线,一张张笑脸兴奋地仰望着天空。
公园里的大铺小店应时应景,在店铺门前最显眼的位置悬挂着热销的风筝,可这些风筝大都模样雷同,做工粗糙。
走过一座石拱桥,眼前是一条幽静的鹅卵石小路,路旁的柳枝在微风中摇曳,一间古朴的小木屋若隐若现。走进小木屋,发现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艺人正在忙碌着。一双苍老的满是裂痕的双手沾满五颜六色的染料。他正聚精会神地在一只丝绢风筝上勾画着展翅飞翔的鸽子。我被满屋子惟妙惟肖的风筝吸引住了:“爷爷,您这里卖风筝吗?”“不卖!”他连头都不抬,继续画着。我不知所措地站在那儿。
“你也喜欢风筝?”“嗯!”他终于抬起头,站起身向后面走,边走边说:“小姑娘,你参观参观我的作品。”原来,这间小木屋后面还藏着一问小暗室,暗室的墙壁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精美的风筝。老艺人感慨道:“我家祖辈都是做风筝的,这间房子已经伴随我很多年了,这门手艺也跟随我一辈子了,做风筝和做人一样,要踏踏实实、本本分分,还要精益求精、实事求是。”“那您的后辈也继承这门手艺吗?”我问。“没有,如今谁还坐得住哇?这门手艺估计从我这儿失传喽!”“那您为什么不卖风筝呢?”“现在大多数人都只是买来哄孩子玩玩,他们不懂得欣赏传统艺术,不懂得珍惜非物质文化,但是我不能糟践了这门祖传的手艺,不能愧对良心,我只給懂得欣赏我手艺的人。”“对了。”老人边说边从墙边的木箱子里捧出一只极精美的“蝴蝶”,“这是我做的,独一无二,我已经一把年纪了,晚辈们也都没兴趣。既然你这么喜欢风筝,就送给你吧!”我接过风筝,像是接过神圣的使命,更像是继承了这门濒临失传的艺术。
辞别了老艺人,我走出小木屋,和煦的阳光令我全身暖洋洋的。我解开风筝,春风托举着它尽情飞翔。我想,这门艺术一定会在春风里,飘向世界各地,温暖着每位艺术追求者的心田!
教师点评
虽只有一面之缘,却令小作者终生难忘。和做风筝的老人相逢,让“我”收获了精关的风筝,收获了难得的艺术品,更收获了人与人之间最温暖的情感。小作者细心观察生活,感悟深刻。愿这门古老的艺术能够传播到五湖四海,温暖追梦人的心田。
(姚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