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翠园中学初中部初三学生李梓萍

2018-03-31 01:50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李梓李宗盛爷爷

我不是“天赋型”的写作选手。所有经验都是自己一步步摸索出来的。平日里多积累写作素材是提升写作能力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不断练笔。阅读与观察是激发我写作灵感的两大法宝。

——李梓萍

新生代感言

我不是“天赋型”的写作选手。所有经验都是自己一步步摸索出来的。

平日里多积累写作素材是提升写作能力的第一步。刚入初中时,我缺少写作素材,反反復复地扯同样几件事,将它们生搬硬套进各种题目。老爸买了几套作文辅导书刊,让我多看看,积累素材。老师要求看的书,我都精读。我唯有尽全力汲取每本书的营养,才能满足写文章的需求。从《傅雷家书》中,我读到深沉的父爱,明白了家长为什么严格要求我;《摆渡人》的故事传递着满满的少女情怀……慢慢地,我脑海里的素材多了,写妈妈的爱,不再是妈妈雨天送伞;写大自然的启示,不再是小草的坚韧……我开始将看到的、听到的转化为笔下的文字,于是,选材也新颖独到了。

第二步,是不断练笔。从初二下学期开始,语文老师督促我们每日写随笔,刚开始我写了一个练体操的故事,后来我开始记录校园趣事……写得多了,文章内容丰富了,文笔也好了,不再像以前那样语言干巴巴的。阅读与观察是激发我写作灵感的两大法宝。

新生代简历

2015年,荣获深圳读书月中小学生现场作文创作大赛三等奖;

2016年,荣获“深圳校园十佳文学少年”荣誉称号及“寻找爱的足迹,讲述爱的故事”深圳中小学生征文优秀奖;

2017年,荣获“2016-2017年度罗湖区优秀中学共青团员”称号。

李梓萍习作

小七孔的水

喜欢一个人呆坐水边,或对它轻轻呓语,或看它静静流淌。妈妈说我命中缺水,我怀疑,我与水的每一次亲密接触是否都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荡涤?

游览小七孔,耳边是微风的细语。

卧龙潭不知不觉地到了。下了台阶,一潭碧水清澈地倒映着岸边的绿树。它很静,像是从未被人打扰过。偶尔有顽皮的孩子捡起石子扔进水里,它只静静地泛起几圈涟漪,静静消散。穿过一片竹林,走进卧龙潭,我将手伸入这块翠绿的美玉中,冰凉的触感迅速从指尖传遍全身。水静静地看着我,似乎明白我的思绪。和新同学相处的尴尬、没有朋友的窘迫,都逃不过它的眼睛。它闪动着明眸缓缓流走,带走我内心的无助与苦闷。阳光透过竹叶投下斑驳的影子,失落感一扫而空。潭水在对我微笑吧,鼓励着我……

我恋恋不舍地离开,感谢它悄悄带走我心中的阴霾,给予我活力。

我相信水有灵性。

带着卧龙潭的鼓励,我来到翠谷瀑布。流水倾泻而下,白色的水雾混合着迎面飞来的水珠溅在脸上,十分清凉。它发源于高山,弯弯曲曲,不知绕过多少磐石……

我静静地站在石墩上,听水讲自己的故事:我源自高山,本是一股清泉,梦想着来到山脚下。我顺势而下,避开磐石,躲开树木。我不在意身体多弯曲、筋骨多疼痛,我只知道我必须保护我的生命,只知道我有一个梦想——去山脚下。于是,安慰了花儿的呓语,温暖了草儿的寂寞,我一次次寻找新的水源,顺着山势一路狂奔,终于有了这声势浩大的瀑布。

我默默地看它奔流,它说:“去奔赴前程吧,每滴水都要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我想,因为它有目标,才不会因徐志摩的吟咏而放缓脚步,才不会因闻一多的描述而多做停留。水总是行色匆匆,向着目标执着追求。

不顾嘲讽,它静静流淌。风来风去,而水一味向前,坚守信念,不问结果。终于有一天,它把沿途的巨石都打磨得光亮,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我听见它说:“有梦,就不能放弃!”

小七孔的水就这样不动声色地淌过我的心头,伴我度过斑斓岁月。

教师点评

本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诠释了小七孔的水的灵性。它从山涧而来,从花蕊和草根而来,清澈透亮,一路奔赴自己的使命,讴歌了“有梦,就不能放弃”的青春主题。这是一篇即时采风之作,李梓萍凭借此文获得“深圳校园十佳文学少年”称号。

(周娟)

一丝惬意心中来 李梓萍

初入重点班,我心里有期待,但更多的是忐忑。

课上认真记的笔记,小测验时又忘了;仔细订正的习题,遇到同类题型还是一错再错;每节课都认认真真听讲,却换不来满意的结果,名次在班里总是倒数。老师冷冷地抛来一句:“李梓萍,坐到最前面来。”

就好像一个园丁对着一粒种子说:“你就是一粒不会发芽的种子!”

我无地自容。

心情低落时,我就窝在床上看书,指尖摩挲着封面上的文字,心中便安稳些,似乎听见一句语气温和的话:“孩子,你慢慢来。”

这六个字,胜过千言万语。

书中的第一个故事是《蝴蝶结》。

阳光投进街角的花店,一个孩子正用草绳在花束上系着蝴蝶结。孩子竭尽全力地尝试着,草绳却一次次松开。而草绳又被稚嫩的小手绕过一圈又一圈……店主人不耐烦地骂他,他的额头冒出一层细汗,却仍然没有放弃……

这时,他会不会听见这样的话:“别试了,你系不上的。”

他会不会沮丧地放下草绳,像我一样抹着眼泪想:怎么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自己是不是太笨?

幸运的是,龙应台说,不是。

面对一个陌生的、年仅五岁的孩子,龙应台用柔情写下这样的文字:“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五岁的孩子,还有十四岁的我,都是一粒年幼的种子,或许需要一个漫长的冬天,我们才能从土壤中探出头来:“嘿,你知道吗,我是一粒会发芽的种子。”

忽然间,我的心里有一种被肯定的惬意。

简单的事,也不知那个孩子做成了没有。龙应台没有告诉我们,也不必告诉我们。那粒种子也许发芽了,也许还没有。但只要向上的心还在,等着瞧吧,下个春天,下下个春天,它总会发芽。

于是,清早的教室里多了一个女孩的身影,在氤氲着热气的教室里,摊开课本预习功课;在大家玩得不亦乐乎的课间,把错题弄懂;课下再多花一点儿时间刷题,一写就是五六页……

公布考试成绩的那天中午,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回家的路上,我拿着满分的试卷长舒一口气:“我也是一粒会发芽的种子。”

一丝惬意由心而生。

教师点评

一篇好的习作不仅在于你写什么,更在于你怎样去写。李梓萍这篇文章选材并不独特——一个考试失败的孩子在挫折中挣扎和成长,却脱颖而出,这靠的是写作的机智与艺术。她在叙述中穿插了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让一个努力系蝴蝶结的五岁孩子的身影与考试受挫而不屈不挠的“我”影像重叠,散发出动人的魅力。此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语言富有表现力,算是平中出奇之作。

(周娟)

让那一座座山丘陪伴你——听李宗盛《山丘》有感 李梓萍

这首歌,我听了一次就无法忘怀。

人生如翻越山丘,年过半百的李宗盛已越过一座又一座山丘,终于勇敢地揭开美好人生的面纱,已白了头的他娓娓讲述着人生的路有多难走。

“遗憾我们从未成熟,还没能晓得,就已经老了”,似乎这一切,我也开始经历了。我爱听故事,小时候听父母讲,长大了听老师讲,到这个年龄却不爱听了,因为我自己也有了故事。

听《山丘》,像一瞬间看到爷爷佝偻的背影。

我对爷爷没什么好感:他睡觉打呼噜、重男轻女、过于迷信,还曾抄起凳子对我吼,“信不信我打你?”……但我也清楚地记得一件事:小学三年级时,有一天学校因台风停课,窗外大片的乌云硬生生地将白天压成黑夜。为了安全,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有家长接才能离校。可我的家很近,我几次央求保安放我走都被拒绝。见一直没人来接我,我十分着急,于是借来一位家长的手机,刚朝电话里喊了一句“爷爷你快来接我”,那位家长就急切地“抢”走了手机:“行了行了,我要去找我的孩子了。”我怀疑爷爷没听清,自作聪明地尾随一位家长离开了校园。

可爷爷去学校接我了。我刚迈进家门,倾盆大雨就来了。爷爷回家时已全身湿透,他看到我并没有发火,反而长舒一口气。后来,婆婆告诉我,爷爷寻遍了整个校园也找不到我,快急疯了,只能忧心忡忡地回家。可爷爷从来没跟我说过。

从前,我很瞧不起励志歌曲,觉得那是麻痹自我的。但当我离家时,只要戴上耳机听到低吟浅唱的鼓励的话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乡愁,感受到家人的牵挂。于是,面对漫长的生活之路,我有信心坚定地走下去。

我的信念其实是李宗盛的歌曲赋予的。也许年轻的我不能完全理解他直白无修饰的歌词,可当我渐渐摸索出人生的模样,仿佛能感知他的痛苦、温情、困顿、激情、无奈和挥之不去的爱与欲。我渐渐明白,他说的、唱的都是怎样的故事,简单的曲调和字句能直入人心。既然我经历着他的经历,他的故事渐渐变成我的故事,他的歌还能带给我感动,他还在坚持,那我也咬咬牙,坚持下去吧。

很长一段时间,李宗盛告别了舞台,将对音乐的爱恋注入一把把吉他,可他终究按捺不住,又站在舞台上……

这时,我突然理解了爷爷。我是他一生的牵挂,是他用后半辈子细细打磨的“吉他”,即使他从未表达过一句贴心的话。

“想说却还没说的/还很多/攒着是因为想写成歌/让人轻轻地唱着/淡淡地记着/就算终于忘了/也值了……”

悠扬的旋律,正如爷爷平凡温馨的爱,一直陪伴着我。

教师点评

当全班大部分孩子为陈奕迅、薛之谦而倾倒时,李梓萍却用她十四岁的心感受中年李宗盛音乐里的沧桑与忧伤。好的音乐能让我们产生情感共鸣,让我们发现美和爱。李梓萍并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她在李宗盛的“山丘”之上看到了爷爷佝偻的背影,从嫌弃到理解到珍惜。全文文气贯通,首尾插入歌词,点化主题,显示了音乐的动人力量。

(周娟)

我看李梓萍

李梓萍是我们班的学霸,在学习上,她认真细致,对自己要求严格。在写作方面,她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文笔轻快有趣,内容灵动又不失严谨,各种文体都能驾驭。整洁的书写也是一大亮点。她还很好相处,是一位值得我们学习的朋友!

——同学 李若溪

她的文风一向很鲜明,有强烈的个性。考场上,她能自如地应对花样百出的考题,颇有“兵来将挡”的风范。她的日常作文也非常优秀,文笔流畅、结构严谨、选材新颖独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同学 陈一艳

大家亲切地叫她“萍萍虾”。她的作文也的确像虾在水中游一样——如“虾”得水,游刃有余。

——同学 黎卓颖

小时候的李梓萍爱听故事,长大后,她便爱上了文字。她写的故事很简单,描述的景色很平凡,但她往往能从简单平凡中写出些深意,或感悟人生,或抒发情感。她的文笔清新,不尚华丽,但娓娓道来,好比一杯清茶,初饮味道寡淡,但余味悠长,让人难忘。

——父亲 李云鹏

最让我感佩的是,李梓萍能飞速地写一手既工整又漂亮的正楷字,她这种特殊本领也讓全班同学艳羡不已。批改她的作业、读她的文章,都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她属于勤勉踏实又灵气充沛的孩子,她语速快、写字快、写文章也快。课堂作文时,她屏气凝神,目光如电,一转身,回头再看,她已洋洋洒洒成就大半篇文章,文字清新悦目。

她就像林中溪边的小麋鹿,洁净、轻盈、敏捷。她的文学才华是初一下学期崭露头角的。记得寒假结束,大家分享家乡的年俗,她为我们朗读了自己创作的《奶奶的汤圆》,文风别具一格。她不喜爱堆砌华丽的辞藻,平实自然的文字蕴含着真挚动人的情感。她热爱阅读,勤于练笔;在我们每天300字的“文字长跑”中,她是坚持得最好的学生之一。

——语文教师 周娟

猜你喜欢
李梓李宗盛爷爷
爱的那一刻
逛超市
冬爷爷
看 书
李宗盛的手势成龙的歌
李宗盛的语文是谁教的
李梓晴
李宗盛的后台
李宗盛论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