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青梅
【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择取我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98例,时间在2017年1月1日~2017年11月30日,通过随机颜色球抽取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分别给予基础性护理、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血压情况、心率。结果 观察组焦虑评分为(9.54±2.65)分、生活质量评分为(79.68±3.54)分、住院时间为(15.41±2.22)天,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血压情况以及心率也与对照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干预中效果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冠心病;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2..02
冠心病是常见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而引起的一种阻塞情况,疾病存在时间较长[1],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死亡危险,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从而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期限的目的。本文研究针对冠心病患者分别给予不同护理干预手段,对比两组效果差异性,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98例,时间在2017年1月1日~2017年11月30日,通过随机颜色球抽取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
纳入标准:①知情了解本次研究且签署同意书;②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冠心病疾病;
排除标准:①沟通障碍;②患有严重心、肝等疾病;③临床资料不全;
对照组男性:女性=30/19,年龄值25~72岁,平均(45.54±0.64)岁;观察组男性有28例,女性占总例数21/49,年龄值26~74岁,平均(45.05±0.44)岁。
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基础性干预: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护理手段,如告知患者疾病相关情况,对患者住院病情进行护理,保持空气流通等;
观察组:优质护理干预:
①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介绍病房的情况,保持病房的干净、卫生,定时通风、杀菌[2],还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通过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手段,告知患者冠心病的情况,从而让患者的依从性能够逐渐增加;
②因为冠心病属于一种威胁人生命安全的疾病,因此,当患者知晓自身患有冠心病后,会产生一系列的负性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通过微笑沟通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3],缓解负性情绪;
③需要督促患者施行较为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多食用水果、蔬菜等,定时对患者进行按摩,从而进一步促进患者的肠道消化情况;
④告知患者运动的重要性,其不仅能够降低冠心病的复发率,还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制定相应的康复锻炼方案,让患者能够在提高自身免疫力的同时保持病情的稳定[4]。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血压情况、心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
观察组焦虑评分为(9.54±2.65)分、生活质量评分为(79.68±3.54)分、住院时间为(15.41±2.22)天,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血压情况、心率
观察组血压情况、心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3 讨 论
冠心病发生率较高,需要选择合适的护理干预手段才能有效稳定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优质护理干预是一种全新的护理干预模式,主要是能够面对华智能和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情况[5],缓解患者因为压力大而出现的负性情绪等,适當的功能锻炼还能够进一步稳定患者的病情。
本文研究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观察组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血压情况、心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优质护理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缓解血压情况,提高生活质量,从而进一步缩短住院时间、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
综上,优质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宋明月.临床护理路径(CNP)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283-284.
[2] 张金英.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6,10(7):599-600.
[3] 郭舒婕,宋葆云,刘玉玺,等.优质护理服务在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31-33.
[4] 郝丽华.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213-214.
[5] 董良娥.人性化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260.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