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中易被忽略的问题

2018-03-31 07:14张铭芳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33期
关键词:特洛伊文化背景理解能力

张铭芳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试卷,阅读理解无疑是占分值最大的题型,完形填空和写作又必须以阅读理解能力为基础,这就使得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了考试成败的关键。所以,尽管多年来人们探讨阅读理解教学的文章百花齐放,本人还是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浅见。

一、现状

当前英语教学中,教师们普遍比较重视词汇的积累,语法规则的掌握,这些当然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是重中之重。但并不是说,只要掌握了这些,阅读理解就可万无一失。

不少学生对单词和语法的记忆能力相当好,对课文甚至能背诵。但见了阅读理解之类的大题便束手无策,因为看上去文章中每个单词都认识,每个句子都会译,可就是一做就错。老师抱怨学生笨,学生英语难。究其源,既非“师之惰”,更非“生之过”。实在是对有些问题师生都没引起注意,如中西文化差异,一些言外之意及模糊概念等隐性材料信息。

二、原因

教学方法单一,不注重向课本之外延伸,只死记硬背而不理解,限制了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是根本原因。

尽管近年来各地在围绕“目标教学”搞“三课”活动上取得了较大成效,但许多老师仍未摆脱下述教学步骤:

1.领读生词;

2.串讲课文,突出重点词汇和语法条款,学生作笔记;

3.问答讨论或学生自读;

4.分段叙述,有时辅助以幻灯、图片或关键词的提示;

5.布置作业,背诵部分段落及笔记。

让学生记单词,背课文及语法条款虽然有益,但绝非万能的。更不能见什么背什么,有多少背多少。单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对语言法则的归纳。再好的法则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以不变的法则来处理万变的具体情况只是一种愿望。假如没有理解能力,只靠死记硬背的条款来拼凑语言,实为舍本求末之举。

我做了两个实验:找一刚上幼儿园的小孩,先让他背“对不起——没关系,人说对不起,我说没关系”,他马上就能熟练运用这一文明礼貌用语对话。接着打他一下,并抢先说“没关系”他马上跟出了“对不起”。找一个能从一数到一百的小孩,先作十以内每次加一的运算,然后突然问他:“你今年四岁,明年五岁,去年呢?”他立刻回答:“六岁!”

这说明缺乏理解能力的背诵,有时是背得越多,错地越快。

三、怎样更全面地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1.加强中西文化社会背景的对比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敲门砖。

从阅读过程及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分析,理解语言本身的含义似乎不是大问题。阅读理解大致涉及三个方面:一是语言本身,二是阅读技能,三是背景知识。了解英语国家人士思维方式与习惯表达方法,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对正确的理解至关重要。导致理解错误的原因往往是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和对某些常用词的“熟词新意”不了解。如:

某老学究携年轻貌美之妻参加外事活动,一外籍朋友张口赞叹:“You wife is really beautiful!(你太太真漂亮)”出于中国传统式的礼节,老学究拱手作答:“哪里,哪里!”因翻译水平不高,将本该译成“Thank you(谢谢)”的句子死译成“Where? Where”逼得老外愣了半天后只能答道“Everywhere!”(每个地方都漂亮)。

假如译者对中国文化背景较为了解,知道老学究口中的“哪里哪里”不过是一句惯用的谦词,断然不会闹出如此笑话。

对中国文化背景一无所知的老外,想正确理解“勝似当年的诸葛亮”“好一个苏妲己”之类看似简单的句子,不是件容易事。同理,我们的学生如果丝毫不了解西方文化背景,也不可能了解“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和“Heian of Troy(特洛伊海伦)的真正含义。

如果教师能让学生多读课外书或在课堂上插入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利用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对中西方文化的异曲同工之妙进行比较并使之融会贯通,则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了解西方文化,读一点与《圣经》有关的故事可能是最佳的选择。为什么中国近来从电话号码到车牌号带“8”的最吃香?因为汉语中的“8”与“发”谐音,迎合了国人的发财心。为什么在西方“13”令人讨厌?因为《最后的晚餐》中出卖耶稣的犹大正是第13个人,“叛徒”当然无人喜欢。《封神榜》描写了一场人神共同参加的恶战,苏妲己以自己的美貌媚主祸国。而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战争”(The Trojan War)也是一场人神共同参加的恶战,美貌绝伦的王后海伦正是引发战争的“红颜祸水”,岂不正是“好一个苏妲己”。《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造木牛流马里应外合取胜,特洛伊战争中尤里西斯造“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内藏精兵,里应外合攻下特洛伊城。两者何其相似!

中国人见面时,无话找话的“吃了么?”该怎样理解?我认为译成“Hi”或“Hello!”最合适。为什么中国人喜欢谈“吃”?因古代贫穷生活中的食不果腹使得“民以食为天”。为什么英国人总是谈天气?因为伦敦为世界著名的“雾都”,罕见晴天,物以稀为贵是理所当然的,汉语成语中的“蜀犬吠日”不也正是因为四川盆地多雾,少见阳光,连狗见了太阳也新鲜不已吗?

2.培养猜测和逻辑推理能力——抓住言外之意。

猜测不等于瞎蒙。合理的推理应是符合逻辑的思维过程。有时,只有当读者和作者的思路形成默契时,才能透彻理解所读的作品,深入领会文章的内容。作为读者,切不可仅凭自己的经验或中国人的思维定式去猜测英文作品的言外之意。因为不少西方人有较强的幽默感,往往不喜欢开门见山地道出结果。

如:有一位将军,在朋友打听不应泄露的军事机密时,没有直接回答“I cant tell you”,而是笑着问对方“你能保密吗?”对方回答:“当然能。”将军对曰:“So can I”(我也能)。

读到这里,不少人要按习惯作如下错误推测:

猜你喜欢
特洛伊文化背景理解能力
美国“露西”任务将首探木星特洛伊小行星
特洛伊的沦陷:传说与真相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运用纸质地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上)
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成语大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