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仲夏
摘 要: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厌学已成为一种较常见的现象,学生厌学现象造成教育教学质量不理想的局面,也影响到学校、班级的管理。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本人联系当前中职学生中存在的厌学情绪,结合自身教学工作实践,对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问题进行了简单、粗浅的分析和探讨,期望通过这些分析,找准学生厌学的原因,落实对策,防止学生厌学行为的产生,促进学校、班级的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使中职学生在拥有高质量的校园生活环境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职学生 厌学 成因 对策
一、中职学生厌学行为的成因分析
1.缺乏学习动机
调查表明,63.4﹪的学生感到学习目标不明确,54.7﹪的学生忽略老师授课过程中所提出的具体要求或教学目标,更有不少中职生对学习都有“逼迫无奈”的感觉,他们迫于家长的压力上学,没有学习規划,没有学习压力,没有学习动力,不能回答“我为什么来这里学习”﹑“我为什么学习这个专业”等一系列问题,他们认为来学校就是混一张文凭,学习没有用,还不如早点出去赚钱,有些学生课堂上要么玩游戏,要么睡倒一大片。由此可见,中职生对学习的认知内驱力不足,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愿意学习。
2.缺乏学习兴趣
大部分中职生感到学习是一件苦差事,甚至是活受罪,他们对许多事物都缺乏应有的兴趣,尤其谈到学习就心生厌倦。 他们虽然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生的水准,基础差,底子薄。学习有困难,听不懂课和跟不上课程的进度而失去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让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如有的教师上课便“满堂灌”,灌的学生头昏脑胀,不知所云,对上课充满了恐惧心理,影响学习效果。长此以往,学生便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和主动性,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3.家庭方面
就我们2015级学生及家庭情况抽样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家庭条件也一般,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从小就生活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和父母亲见面机会少,缺乏正常的思想交流。有一少部分学生,他们的父母离异,属于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学习上的教育,造成这些孩子冷漠、自卑、畏惧、多愁善感、不善于交际,心理情感闭塞。还有家长自身因素,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家庭不和,家长观念错误。这些因素久而久之,造成孩子的厌学。
4.师资方面
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优秀教师流失率比较大,且聘用的教师多为年轻教师,缺乏经验不够专业。做到中职教育教师队伍双师型很难达到要求,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的水平,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弱,实践课老师理论水平低。教师智能结构单一,难以满足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由于任课老师频繁变动,且教学质量良莠不齐,导致学生产生不被重视的心理,萌生厌学情绪。
其实,中职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厌学,导致厌学并不是简单的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的刺激与学生的先有心理水平相互冲突产生的。
二、中职学生厌学的对策研究
针对目前中职学生厌学现象及成因分析,本人粗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对策:
1.深化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数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理论课的说教模式已经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反而对动手动动脑较多的实践操作让他们比较感兴趣。我们应该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改革教学模式,将理论课和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有利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与理解。通过改革,降低教学难度,使教学内容能让学生学的进,教学目标让学生达得到,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喜欢,考试能让学生过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且在“乐”中学,从而克服厌学情绪,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并肯定学生的专业优势和特长,及时鼓励和帮助他们探索新知。使学生在师生平等交流,民主研讨,互动式的教学中,真正学到知识与技能。
2.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如果主题不学习,厌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很难发挥。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要把爱和情感融于教育,用心教育。理解、尊重、宽容我们的学生,对学生倾注关爱。他们本来就缺乏自信,比较自卑,我们更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给予学生赏识教育,激发其内在潜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彻底放弃厌学情绪,积极面对未来。
3.强化技能训练,重视社会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
教育和人才是多元化的,中职生在人才交流市场中同样受社会的青睐。他们的优势不在学历和理论水平,而是实际技能水平。因此,必须以学生的能力为本位,强化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教学。我们学校在实践性教学改革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添置实验实训设备,调整教学计划,大量压缩理论教学,增加实训课比例,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企业或单位进行学习实践,感受企业文化,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的要求。致使他们有紧迫感,有压力。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因此,在完成阶段性理论课学习后,让学生多试验,多动手,多体验,从而防止他们厌学情绪的产生。
4.齐抓共管,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厌学问题,需要学校和家庭相互配合。学校和家长齐抓共管。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家长可以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使家长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从家长那里了解学生在学校之外的情况。学校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心理因素,培养和锻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的情感,使其形成勤奋乐观的态度,具有创造、开拓进取的行为。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会分析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细心地教导他们怎样去学习、去生活、去做人,帮助他们解开学习中的疑难,摆脱思想上的困惑,树雄心,立壮志,从而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教师与学生要多交流沟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亲身体会到温暖与厚爱,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对克服学生厌学情绪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5.坚持从严治校,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坚持从严治校,不断改善学校的教学生活环境,是纠正和克服学生厌学情绪的又一重要途径。首先,要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对那些扰乱学校的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学生,进行批评或劝退。其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再次,积极改善学校的教学生活设施以及校园周边环境,尽可能给同学们创造一个良好温馨的生活与学习氛围。
总之,造成中职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学生厌学问题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紧迫任务。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德,还需要全社会,家庭以及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要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各行各业合格的专业技能人才,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多方面重视,群策群力,积极探索,多途径、多手段激发和培养中职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打造优质的职业教育而努力。
我们相信,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不断加大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中等职业学校必将以此为契机,加强学校的基本办学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不断提高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勤奋上进的好学生,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魏书生,刘继才,孟庆欣.素质教育理论与教学模式[J].东北大学出版社,1997.
[2]金忠明,周辉.如何走出厌学的误区[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潘风云.厌学一定有对策[J].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4]刘晓静.中职生厌学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