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龑
摘 要:众所周知,数学教学内容相对较为抽象,要提高数学教育效果,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专项训练,以促使学生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更好学习数学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知识内容较为简单,使多数教师更为积极的向学生传递数学基础知识内容,忽视对其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水平的提升,且阻碍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进程。因此,本文研究中,主要阐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及分析其实践中的误区,并提出具体的有效策略或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形象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前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思维活动教学,这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途径,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学综合素养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培养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为其深入学习数学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但是,教学实践中,教师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时存在误区,不利于数学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为此,有关人员应加强对该问题的研究,最终制定针对性的有效策略,以提高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而言,教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尤为重要的。首先,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对学生的学习综合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既要向学生传递数学知识内容,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使其能够更好学习数学。其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如若能够形成形象思维能力,可以对数学教学知识内容有着更为深刻的感知和认识,为逻辑思维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最后,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助于激发其创造性思维意识,这是数学学习中最为重要的思维品质之一,且在小学生具备形象思维能力之后,其解决问题能力可得到明显提升。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存在的误区
目前,就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看,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区。首先,相关人员对数学形象思维的认识能力不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学知识内容相对较为浅显,所以教师并未重视对小学生加强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教学压力和学生学习压力都相对较大,这也使得教师为学生传授枯燥乏味的教学知识内容,忽视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训练较少。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看,學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较为薄弱,且缺乏创造力,在遇到数学难题时,总是知难而退。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通过公式套用、机械式记忆等方式而解决问题,缺乏思考,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养成。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教师应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实际特点、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等方面而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进而完善教学策略体系,提高小学生形象能力的培养成效,为小学生更为深入学习数学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一)发散学生的想象思维
在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思维特点,而教师如若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加以正确引导,则可以使学生实现质的飞跃。数学学科知识内容大多具有抽象性,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是其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因此想象力是学生数学学习中较为重要的能力之一。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是想象的两大类型,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想象,都对学生解题发挥重要影响。所以,教师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时,应重视发散学生的想象思维。
首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给予学生以再造想象的空间。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解决数学思维和小学生思维之间的矛盾问题,既要引导小学生掌握数学教学知识内容和技能,又要注重学生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进而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例如,对于鸡兔同笼的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先是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巴啦啦小魔仙中的美琪或美雪,挥动魔法棒,将鸡和兔子飞起来,而兔子保持两脚站立的姿势。如此,教师引导学生,问:站立的脚共有多少个呢?学生很快能够算出个数,在用总共的脚的个数减去求得的站立的脚的个数,等于多出来的脚的个数,且一半的数量便是兔子数量。通过数学教师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想象中,并通过思考而获取解题思路及技巧,对培养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有利。
其次,对于数学问题而言,虽然答案只有一个,但解题思路却不是唯一的。所以,教师可利用“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这既是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又有助于其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创造想象时,教师应根据数学教材的具体教学内容而制定实施方法。例如,学习几何知识时,教师鼓励学生绘制平面图形,或者运用图形性质等知识内容而解题。
(二)丰富数学表象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丰富数学表象教学内容,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数学教材中,大多属于语言信息,包括数字、概念、公式等,不仅会给予小学生视觉疲劳之感,而且增加小学生的理解难度。为此,教师应在结合数学教学知识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表象的教学内容。
首先,加强直观演示。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教学模具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容变得更为形象化,给予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例如,“小棒”是数学课堂中常见的辅助工具之一,尤其适用于简单的加减运算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固定根数的小棒数量进行数数,并指导学生从中拿出或增加相应数量的小棒,随之数一数。如此,学生亲自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更为直观的理解教学知识内容,而且也能激发其学习兴趣。
其次,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俗话说,数学来源于人类社会生活实践,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从而达到增强学生认知能力的教育目的,且为学生解题创造捷径。
最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积极为学生呈现表象的教学内容,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例如,学习立体图形时,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将立体图形的运动轨迹呈现,既能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又有助于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点和难点,同时,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得到有效训练。
(三)引发学生的数学联想
在培养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引发学生的数学联想。通过联想,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串联,有助于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联想形式主要有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等。
在联想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树立数形结合思想。数学学习中,数与形是相辅相成的。首先,线段图和数的学习法。对于小学数学课程而言,应用题是学习的重难点部分,文字叙述相对较为抽象,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也复杂,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薄弱,不能找准题中的各种数量关系,进而降低解题效率。为此,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根据题干中的已知条件画线段图,如此,各种数量关系一目了然,既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又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其次,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中数形结合,这是小学生更好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联想方法,结合题意而绘制相关的平面或立体图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快速解题。
在引导学生产生数学联想时,应注重教会学生进行整体思考。在数学学习中,数学知识对学生逻辑性思维有较高要求。所以,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结合学习内容而建构科学合理的知识网络结构图,并将主要置入网络图中加以完善,帮助学生理清学习脉络。例如,学习四边形时,使学生总结出四边形包括梯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四边形,而梯形又包括直角梯形、锐角梯形和钝角梯形;平行四边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通过引发学生的数学联想,教师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结论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又要注重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以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为其更好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由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时存在误区,为规避误区,教师可采取以下策略:首先,发散学生的想象思维;其次,丰富数学表象教学内容;最后,引发学生的数学联想。基于此,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利用形象思维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戴海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5,4(26):32.
[2]邓伟军.小学数学“引出—分析—解决—应用”教学模式研究[J].华夏教师,2017,6(11):4-6.
[3]王玉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探讨[J].新课程学习(上),2014,1(06):110-111.
[4]王天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3,6(11):112.
[5]席增敏.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J].教书育人,2013,9(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