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
摘 要:我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丰富,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每一个节日都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和教育资源,我们依托传统节日开发课程资源,让传统变得有声有色,让民俗变得可亲可近,并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本国传统节日的温情和敬意,并由此爱上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节日 开发 校本课程
中国的传统节日内容五彩缤纷,它包括饮食文化、民间艺术文化、诗词文化、戏曲文化、娱乐文化等,文化内涵丰厚,节日活动多采多姿,无一不是代代相传的文化资产,个别的节日形式虽然风格迥异,但都保留了一定程度的先人智慧及经验成果。每一个节日都蕴涵着丰富的教育的素材。
处在当今信息化多元化发展的孩子,对于很多传统节日慢慢遗忘。他们更喜欢热闹有趣的西方节日。对于传统节日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2005年,中央政府下发文件《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文件指出:“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弘扬和发展我国传统节日,不仅需要大众树立保护意识,作为未来国家的主人翁,儿童更需要接受这方面的教育。传统节日文化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和教育资源,是对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宝贵资源,我们必须不断保护、发掘、继承、创新民族节日,这将传统节日文化引入小学课程体系奠定了基础。
一、目标的确立
节日文化是除了必修课程之外的巨大资源,并且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是开发地方课程的优良选择。 传统节日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各个地域也有很多不同的文化、习俗,如果让学生都要有所了解也是有很大难度的。如何将传统节日与我们语文的学习发生关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了解传统文化,并爱上传统文化。
据此我们将课程目标确定为:依托传统节日主题的校本语文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开展诵读学习及实践活动,积累关于古代传统节日的语文材料,使学生了解、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
二、课程的内容
1.主要内容:
(1)了解不同节日的由来及各地的风俗习惯。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通过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如“传统节日知多少”、“传统在身边”、“我与传统节日”等;过节之前,引导学生上网查找、收集各种节日的由来及相关传说,了解中国各地传统节日习俗;过节时鼓励学生制作贺卡、小报,诵读诗词、讲民俗故事……让传统变得有声有色,让民俗变得可亲可近,提高学生对本国传统节日的温情和敬意。
(3)了解不同节日的相关文化知识。
借助古代蒙学读物、古代诗词、文学作品、神话传说,扩大阅读面,积累与节日有关的成语典故、趣联妙对、古诗词名句、谚语、歇后语等,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2.实施的形式: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都明确提出: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合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目前我们当地很多学校都开设了阅读课,于是我们这门课程就作为阅读课开设。针对的年级主要是高年级,课程的形式是诗词诵读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
三、课程实施
节日的气息既体现在丰富的阅读资料里,在阅读中感受节日,还体现在学生的生活中,开展丰富的活动是不可或缺的。
1.诗词诵读活动
以往我们要求学生进行诗词积累,就是为了背诵而背诵,如果和节日紧密相连就会让诗词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发生关联,于是我们就一个节日一组诗词,既有和节日相关的,还有与节日主题想联系的诗词组诗。在诵读一首首诗词的过程中,节日的习俗、节日的美好就与学生不期而遇,在组织学生开展节日诵读诗词的活动,将学生学习的诗词整理成诗集,整理成诗画作品,使得节日真正地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再开展古诗词诵读大赛,中国传统的诗歌文化就这样从小浸润到每个孩子的心田。
2.綜合实践活动
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独特的文化,以及相关的主题。我们结合节日的主题开展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将活动课程化,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如中秋节来临之时,学校专门请甜品师傅到学校来教学生做月饼,活着面粉,分着馅料,到最后做出月饼烤熟,学生的这种体验已经不单单是做月饼吃月饼这么简单了,而是成长过程的一次独特的生活经历。再到重阳节的时候带上孩子去敬老院为老人表演节目,在为他们每个老人做点事情,用行动付出自己对老人的孝敬,这样的教育的效果是说教所达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