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小组合作有效方式的研究

2018-03-31 16:47李召国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合作学习策略

李召国

摘 要:纵观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学生及家长乃至部分教师仍没有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在课余时间并没有给地理学科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课堂学习态度也不够集中,存在溜号分心现象,学生并没有全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想让学生真正參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解决学生精力不集中、课堂情绪散漫的现象。

关键词:高中地理 合作学习 策略 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情绪,通过小组中的合作每个小组成员有自己的分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能够真正参与到学习探索活动之中,小组通过对探讨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益处诸多。

一、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并不是所有内容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需要一定的条件。”对于较为简单的问题,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问题过于深奥,也无法调动学生的讨论兴趣。例如,在教学“人地关系”这一内容时,其中对于人地伙伴论的评价与价值等问题没有任何讨论意义,因为这些知识都在课本中标有明确答案,内容过于简单;如果让学生讨论人地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学生也会感到茫然,因为这样的问题过于深奥,无论学生怎样讨论,都无法理解其中的内涵,从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合作内容,找到适合学生讨论的话题,注重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地理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所以教师应设计开放性问题,这样的问题比较适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合作探究与学习。例如,在教学“全球气候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部分时,要让学生了解全球性环境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学生正确的环境意识。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具有很强的探究价值。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拓展思路,广泛交流,通过查阅各种资料找出实例,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思考,最终通过小组的互动交流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层面有所不同,所以他们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也有所不同,需要学生深入交流、扬长避短,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二、科学合理的方式分组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是前提。那么如何科学合理的分组以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首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科学合理的组建小组,组建小组的基本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要求教师必须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基础知识、思维能力、性格特征、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纪律状况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让每一个小组都势均力敌;其次,小组学习是让学生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需要明确分工合作。分组之后,让学生根据小组成员的爱好特长自行划分角色,让每一位学生都分工协作,参与整个讨论过程。期间,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所以,在分配学习小组的时候要合理科学,综合考虑学生的性别、个性特征和能力倾向以及学业水平,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要求小组成员积极发挥自己的才能,互帮互助。

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提倡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首先,我们要认识内涵,注意合作学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另外,我们也要改变传统教学的模式,避免“一言堂”的现象发生,坚持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辩论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整理所学知识,达到巩固理解的目的,另一方面,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辩论,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搜集辩论相关资料,然后分成两组展开辩论,要求学生不仅要阐述自己的观点,还要说明理由并且找到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获取信息和收集资料的能力,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另外,通过辩论可以锻炼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四、加强指导和引导

高中生的思维正在经历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所以在独立解决地理问题时,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教师的指导。为此,教师应在讨论环节,经常在教室中走动,观察各个小组的讨论进度,了解学生对话题的讨论情况。高中生的时间非常宝贵,如果思路错误,那么就无法讨论出正确的结论,无疑是在浪费时间。所以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采用精准的语言加强引导。地理知识错综复杂,教师要注意用语顺序以及用词的适当性,争取让学生一次听懂,不要增加学生的课堂负担。比如:在教学“洋流”时候,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或生疏的地理词汇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解决,以此来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启发非常关键,如果启发不到位,学生无法顺利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因此,教师的语言讲解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讨论成果,并且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当教师解释其中一种现象时,往往会引出多种原因,这些原因一般分为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所以在总结和评价时,应指导学生学会总结和归纳,将这些原因进行区分。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促进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还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教师应不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式,使更好的学习方法在地理学习中得到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晓瑞.运用课堂讨论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成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6).

[2]徐兆刚.利用合作学习提升高中地理复习效果[J],教育教学论坛,2013(1).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合作学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