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把握“五性”

2018-03-31 09:13陈碧芬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五性有效性学生

陈碧芬

摘 要:“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 ”要的是什么质量?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由此我们就引出了一个新的话题——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学生 有效性

一、读懂学生,讲究有效预设——预设的有效性

1.预设的三种表现:(1)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规划、设计、假设、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体现在教案中,也可以不体现在教案中;(2)预设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3)预设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预设性的发展,或者说教师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

2.预设是必要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课堂上也需要按预先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

如7的乘法口诀教学预设:

师: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上一个数字“7”,(稍后)你想说什么?

學生:①什么意思?②是学和7有关的?③是学7的乘法口诀吧!④7的乘法口诀我早就会背了。……

师:板书:7的乘法口诀

师:有多少人知道7的乘法口诀?

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口诀。

师:这些口诀各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你喜欢那一句?

这种预设,就是读懂了学生,①学生已有6的乘法基础;②这部分知识即使不教也有1/3的学生已经知道,一些学生甚至已经会背,问题是只要搞清每句口诀的意思就可以了。所以,老师采用全开放的策略,让学生充分地说,尽情地讲,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二、走进生活,设计有效情境——情境的有效性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注重通过“情境”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供攀爬支架,课堂因此有了生气,有了效率。那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情境呢?一句话:强调“真实”; 追求“有效”。

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

师:同学们,元旦期间,学校将要举行一次投篮比赛,班上投篮成绩突出的有三名同学,但每班只能派一名同学参加,派谁去呢?对了,当然要派平时投篮成绩最好的去。老师这里刚好有他们这段时间训练投篮的成绩,一起来看看。

好的学习情境要趋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认知冲突,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能激发学生认知的需要、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动机。

三、启发诱导,把握有效提问——提问的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教师会提出大量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但是其中也不少问题是毫无价值的,没有思维的含量,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象打乒乓时的“推打”;有的问题不击中要害,学生要么不知道如何回答,要么回答和教师预设的结果离经叛道,学生的思维没有碰撞,更谈不上提升和发展。所以常常遇到教师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中出现了冷场的情况。教师对于自己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一定要进行反复的推敲,确定这些问题是不是与本节课的内容有关,是不是学生能够回答的问题,是不是会引起歧议,对学生的思维有没有提升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一个问题都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最终为教学服务。

四、适时调控,开展有效活动——活动的有效性

《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如《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设计学生活动环节:

师:整数加、减法运算中,可以运用一些运算定律和性质,使计算简便,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中可以用吗?每个人先自己写出几组算式,然后根据自己的猜想试计算,通过计算验证自己的猜猜对不对。最后同桌交流想法,共同验证。比比谁的想法与众不同?谁的算法值得大家学习?改变以往教师提供例题,学生完成例题的做法,让学生开展有效活动,自主探究,为新知的学习提供例题素材。

五、分清是非,进行正确评价——评价的有效性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过程。

1.教师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在课堂中,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都会给学生传递一定的信息,或是赞赏,或是批评,或是认可,或是否定。纯粹凭借语言作为评价的一种方式肯定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要能够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平台,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张扬。

2.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这也是新课程提出评价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我们不仅要关注问题的答案,还要关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过程,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

3.提倡自评和互评。通过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信度,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而对他人的评价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学生能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提升自己。

4.激励性评价要注意“度”。目前仍有一些教师喜欢在学生回答对问题后有规律地进行鼓掌,我个人认为鼓掌应该是发自内心,一味地追求激励的方式大可不必,它反而失去了鼓掌的价值和意义,削弱了激励的作用,不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长期下去学生也许会迷失了自我。

结语

总之,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了解学生,理解教材,把握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是前提;突出主体,扩大时空,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是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激情、智慧和个性的舞台。

猜你喜欢
五性有效性学生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应注意“五性”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五性一体化设计工程构想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审清题目“五性”思路水到渠成
“五性”让学生爱上田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