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乔亮
摘 要:语文课程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语文味,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提高语文素养。本文分析了语文味的概念,并针对语文味的回归和保真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语文课 语文味 回归 保真
目前,语文课堂回归语文教育本色的观念受到广泛关注,“语文味”这一概念提出后被大力推崇,也成为新课改下语文课程的教学要求。长期以来,语文味的丧失是由各种因素造成的,要促成语文味在语文课堂上的回归,需要对现阶段的语文教学现状有深入和透彻地分析,从教育理念到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1]
一、语文味的概念
程少堂认为,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所决定的语文课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个性魅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得到共同发展”。[2]
二、语文课中语文味的回归探析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主体应该是学生,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不能将学生当成训练的工具和知识的容器。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表达能力,不能将教学内容变成文字游戏,应该紧紧围绕教育的目标,让语文味回归语文课堂。
2.正确合理地解读课文
语文教师要对课文进行解读和加工,这种解读过程是语文味回归语文课堂的关键。比如,在解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要让学生通过“秋”这个字,体会到作者时而清净,时而悲凉的情绪变化。此外,正确合理地解读课文,还需要具有整体观念,不能舍本逐末,一味地追求新奇。比如《故都的秋》中“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如果讨论“北国的清秋时节还有哪些水果”,这样截取细枝末节就与原文要表达的意义剥离开了,失去了讨论的意义。
3.采用情趣性的教学方法
语文味的回归还需要富有情趣的教学方法,这种情趣性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文字的魅力。情趣性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教师不能只追求新颖的教学形式,而是要让学生对文字产生兴趣。比如,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去体悟语言文字的美妙,在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中, “胡同”是怎样与“文化”联系起来的呢?老师可以用胡同的照片或者依照课文介绍画一个草图来设立情境,把“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和“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用画面表现出来,来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封闭、自足、安分守己的文化内涵。教师也可以采用朗读法,让学生体会文字的韵味,古人所说的“因声求气”,就是增强语文味的不二法门,在《胡同文化》中,“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朗读的语气是要不断加快,不断加深的,心情不断激动的,特别是最后的“嘿”字,蕴含了一种因超出预期而惊喜的心情,表达出北京人知足常乐的文化特点。通过品位这些文字,语文味就出来了。
三、语文课中语文味的保真探析
语文教学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语文课程要实现语文味的保真,就要应对这些因素的干扰。
1.坚持以人为本,应对社会因素的冲击
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失真往往伴随着社会因素的影响,政治至上的年代被政治左右,应试教育时为了提高分数,新课改下又存在为了语文而语文的情况。语文味的失真归根结底是语文教学忘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社会的功利性引导着语文教学目的的偏颇。其实,语文学科的特点是母语教育,这一点不会随着政治、制度而改变,因此,只有坚持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这一原则,语文课程才能保持语文味。[3]
2.紧抓语文素养,应对教育评价的影响
考试是教育的评价方法,对語文教学有非常大的影响,一度给语文教学带来极大冲击,使语文课程变成填鸭教育,目前虽然正在推行新课改,但仍是应试教育主导课堂,并且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语文的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存有差异,但有一点相同,就是都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里的素养不单单指知识。教学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考试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检测,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只为了考试,要突出语文课程的语文味,但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所掌握,采用合适的方法提高语文素养。此外,不能一味只求教学形式上的创新,比如大量使用多媒体不代表课程具有语文味,课堂形式的创新也要围绕语文味这一主题来进行。
3.提高教师素质,应对知识更新的挑战
语文的教学要求和教材内容是不断更新的,在知识更新的背景下,如何选择和整合教学资源,保持语文课程的语文味,需要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首先,语文教师需要提高阅读能力。教师是教材的第一读者,也是教材内涵的发掘者,如果教师只依靠教参,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真情实感,学生不会积极进行思考,语文味的保真就无从谈起。其次,语文教师需要提高反思能力。反思是对以往教学的评价,也是对下节课程的指导,教师找出语文味失真的原因,才能更好的进行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最后,语文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教师与学生的年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了解新一代学生的想法非常重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针对学生阅读课文的难点去进行指导。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改革都是为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把握语文教育的目的和内涵,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素质,语文课程才能蕴含语文味。
参考文献
[1] 周玲春.论语文课中语文味的回归与保真 [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 南祥发.让高中语文课堂流淌“语文味” [J].科技创新导报.2011(15):135-136.
[3] 王爱民.通过四个变革营造浓郁语文味课堂 [J].探索者, 2012(3):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