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展鹏
一、农村青年教师思想动态表现
1. 思想认识问题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环境下,许多新的思想文化观念广泛蔓延,尤其是一些消极颓废的思想观念,如西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极易影响大多青年群体思想认识。以农村青年教师为例,在思想认识上表现出滞后、甚至腐朽等表现,部分教师对师生关系视同为“商品关系”,媒体曾曝光个别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出现如学生送礼、家长送礼现象。同时,部分青年教师在思想认识上也表现出完全视教师为谋生的职业,而非终生热爱的事业,把教书仅仅作为自身生存或养家糊口的途径或手段,出现事业心不强、不爱岗敬业、意志消沉工作应付了事等。
2. 自我调节能力问题
“教师入职第一件事便为对周围环境的了解,在心理与行为上调整。”林格伦(H.V.Lindgren)这一观点认为,教师应突破自身角色障碍,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快速适应其所处环境。以农村青年教师为例,在扮演教师角色的同时,也有其他角色身份,如父(母)、子(女)、丈夫(妻子)以及同事关系等,许多青年教师对这种角色转换易出现角色障碍问题,如实际教学活动中易将生活所带来的喜悦、愤怒情绪带入课堂活动中。
3. 职业倦怠表现问题
所谓职业倦怠,可理解为压力较大情况下教师所表现出的认知、情绪与行为衰竭表现,实际工作中,出现有情感冷落、兴趣丧失、缺乏热情以及工作满意度低情况。如实际教学中,教师工作未能做到精益求精,缺少进取的创新精神,课堂讲授随意性明显,且忽视对学生的关爱等。
二、农村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相关建议
1. 岗前培训的加强
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环境下,对于教师岗前培训提出较多明确要求,如部分地区均强调教师岗前需经过系统化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学校规章制度、教师职业道德、教学技能以及教育科学知识等。农村青年教师入岗前亦需经过系统化的岗前培训,从而帮助他们尽快转变观念,适应教师的职业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实现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2. 福利待遇的改善
物质条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若教师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无法保证,将无从谈及真正意义的师德师风建设,尤其青年教师如果本身承担较大的生活压力,极易出现明显的思想问题。因此,师德师风建设应以教师生存条件改善作为物质保障。加大教育投入,应认真考虑增加教师收入。改善薪资待遇,切忌将城乡教师收入差距拉大,应考虑如何通过工资改革调整,让他们能适当给予农村青年教师一定的补贴,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中。
3. 综合素质的强化
第一,加强理论素养。重视自身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建设,树立集体观念、为人民服务等,应作为青年教师理论学习方向,切忌因多元文化环境而出现思想价值观偏离等問题,同时在教育理论方面应做到坚持“三个面向”,包括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以及面向未来等。第二,思想境界不断提高。再教育中,应从“内省”教育、“慎始”教育方面着手,前一种教育体现为“吾日三省吾身”,能够对自身的思想与行为不断反省。而“慎始”教育,则要求青年教师从教育的初始阶段便能严格要求自己,正确面对农村教育工作任务重、工作多等情况,在自身道德素养、业务能力上不断提高,把教书育人当作终生使命,不忘初心,积极进取。第三,师能水平提高。让广大农村教师从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手段革新以及业务技能提高等方面着手,改善知识和结构,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学水平。
4. 管理考评机制的健全
在师德建设中,应注意完善管理考评机制。在管理机制方面,应将农村青年师德建设内容纳入到具体管理范畴中,包括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开展、多地区联合共同参与,师德建设讲座开设等。并注重在用人、分配等方面的机制不断完善,如对于成绩突出青年教师,可适当给予技术职称破格提升政策倾斜等,以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师德建设中应有配套的考评机制,多样具体评价过程需避免完全以学生学业成绩为标准情况的发生,可选择多种灵活的评价形式,如关键事件考评,或通过收集真实信息资料了解教师情况,这样在后续师德师风建设中可根据考评结果选择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此促进师德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师德建设工程是当前农村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需考虑的重要内容。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农村青年教师思想动态变化情况,以行之有效的师德建设策略,从而实现师德建设目标,提高农村教育整体水平。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