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校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优化策略

2018-03-31 08:08李俊霖马蔚蔚蔡小薇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2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高校问题

李俊霖 马蔚蔚 蔡小薇

【摘 要】 文章基于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尚不完善的现状,依据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提出高校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的优化策略:科学设置评价指标;完善实验室绩效评价量化体系;侧重于投资绩效和管理绩效。

【关键词】 高校;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问题;策略

21世纪为知识经济时代,而以科研组织形式存在的高校实验室,在知识传播及利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高校,除了需要对实验室技术人员实施绩效考核外,还应注重对实验室管理、科研水平及投资效益等方面进行绩效考核。实验室绩效评价指的是运用必要的技术手段,采用一定的指标体系,按照一定程序,通过定量及定性分析对实验室及其仪器服务师生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的效益实施综合判断的过程。指标体系可以客观反映出高校实验室的工作导向及价值取向,绩效考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绩效指标及评价方法,这是实验室绩效评价工作的导向且体现出学校的价值取向,所以,根据高校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优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核心工作。高校实验室分为重点实验室及普通实验室,科技部于1999 年制订出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并于2003 年实施修订。重点实验室作为创新体系的源头,是高校组织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开展学术交流的基地,同时也是支撑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高校重点实验室已取得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培养了一批精干的、高素质的科研队伍,为了进一步推进重点实验室向高层次方向发展,必须建立科学化的绩效评价体系。不过,由于方方面面原因,高校重点实验室的绩效评价尚存在诸多问题,选取指标时缺乏合理性,重点也不够突出等问题,因此,积极构建高校重点实验室的绩效评价体系,为教育主管部门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提供决策依据,对于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具有深远意义。

一、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高校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工作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已有研究各存在侧重点,如科研成果、实验项目更新、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等等,如何更加全面地对实验室实施绩效评价,现在尚未出现具有普遍适用的评价体系。通过对高校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促使实验室管理评价工作更加科学,有利于学校对实验室建设的宏观把握,推进实验室改革创新,提升高校实验教学质量,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指标设置不合理

某些实验室缺乏大型仪器设备,研发及对外服务能力不足,学生难以利用实验室获得创新成果,主要任务是完成教学任务,而通过太多的硬性指标来对其考评显得不太合理。

2、评价标准不完善

某些评价标准缺乏延伸性,某些实验室选用的是其他学校出版的教材,也有些实验室选用的是更切合实际自己出版的实验教材,而后者在选用教材时相对更科学、更合理,花费教师大量心血,可体现出实验室人员的整体素质,若是在分值方面不做区分,不能体现自编教材的合理性和针对性,会打击教师的教改积极性。

3、考核指标权重缺乏针对性

高校不同实验室的功能不完全相同,因此,考核侧重点也应该有所区分,教学专业实验室应侧重于教学,而科研专业实验室需侧重于科研,所以,考核指标权重需区分,不可一视同仁,然而,在实际考核时普遍缺乏针对性。

4、总评分制不科学

满分制对考核结果的区分度不明显,很难起到奖优罚劣效果,然而,目前高校对实验室考核时基本采用满分制,也就是最高为 100分,不足的扣分,使得某些实验室兢兢业业达标,而有些实验室即便出现严重事故,也可以达到相应分值,这有失公平。

三、高校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的优化策略

1、科学设置评价指标

(1)筛选绩效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该严格遵循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因为初步制定的绩效评价指标会比较庞杂,所以需要对其认真分析和筛选,筛选原则包括评价指标的可衡量性、可控性、共性及个性等等,筛选方法包括排序法、问卷调查法、主管人员审定法等等,还需通过方差分析法实施萃取。(2)修订评价指标 。为了确保评价指标的合理性,需要对其实施修订和调整,具体通过两种途径来完成:第一,实施评价前的修订,也就是通过专家咨询法,把已确定的评价指标交给专家进行审议,再依据专家意见,对其实施针对性修改和完善;第二,实施评价后的指标修订,也就是根据绩效评价应用后的效果进行修订,从而使得评价指标内容更加完善。(3)确定评价指标。实验室绩效评价指标包括两种:“硬指标”和“软指标”。“硬指标”指的是可量化的且必须完成的指标;“软指标”指的是可量化的却并非必须完成的指标或者很难具体量化的指标,具体包括附加分及服务指标。实验室绩效评价时需做到硬指标评价及软指标评价并重的原则,提升实验室绩效评价的可操作性。

2、完善实验室绩效评价量化体系

采用定量与定性办法对实验室进行考核与评价,主要包括:实验室建设的目标定位、实验室投入、过程管理、效益和特色等5个方面分别设置一级和二级指标观测点,设计指标体系时更加侧重效益,需根据课题实际有针对性的设计研究内容,使评价体系具备现代化管理理念。

3、侧重于投资绩效和管理绩效

实验室绩效评价需始终坚持“绩效评价为建设服务,边建设边完成绩效评价”原则,注重对设备的投资绩效评估,并通过反馈来调整调研、论证及规划等相关工作,指标权重需侧重于设备的投资绩效及实验室日常管理,从而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及运行的最优化。

四、结语

高校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随着办学理念现代化及人才培养精细化的不断提升,实验室绩效评价的标准、权重及指标内涵等方面也应该进行适应性调整,切实加强评价反馈及监督调控,不断提升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及现代化水平,最终实现实验室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姚勇伟.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时空,2012.

[2] 李岱素.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绩效評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

[3] 李成,范晓蓉.高校实验室绩效评价系统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3).

[4] 江瑞忠.高校实验室建设绩效评价体系的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

[5] 苏湘昱,莫燕.高校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与政府资助政策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

[6] 单永明.高校普通实验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3).

【作者简介】

李俊霖(1980-)女,陕西西安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规划与管理.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高校问题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