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升
(东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7)
“从严治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特征。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列宁创建的第一个新型工人阶级政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还是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创建的中国共产党,无不把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毛泽东坚持思想建党的原则,教育广大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政治化、科学化。邓小平提出坚持制度治党,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的重要性。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并将其放到极端重要的战略位置,这既为党的建设理论增添了新内容,也为党的建设实践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在本质上代表着特定阶级的利益,在一定阶级的政治力量中处于领导地位,是有着共同政治目标、政治纲领的政治中坚分子组成的政治组织,它凝聚着阶级的政治精华,从而成为阶级的政治核心。它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有效地组织和发动政治力量,开展政治活动,就必须提出明确的政治纲领。“一个政党如果没有纲领,就不可能成为政治上比较完整的、善于在任何转折时期始终坚持自己的路线的有机体。”[1](P262)因此,政治属性是政党的第一属性。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地讲政治。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共党内存在的问题和中国实际,深刻阐述了政治的重要性。如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批评了那种“认为军事政治二者是对立,不承认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认为军事领导政治了”的单纯军事观点,并指出了纠正的方法,[2](P86)从教育上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加紧官兵的政治训练;编制红军法规,明确规定军事系统和政治工作系统的关系等。1937年在《矛盾论》中论述内外因关系时,阐明了坚持正确政治路线的巨大作用,“一九二七年中国大资产阶级战败了无产阶级,是通过中国无产阶级的(中国共产党内部的)机会主义而起作用的。当着我们清算了这种机会主义的时候,中国革命就重新发展了,……由此看来,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2](P303)1940年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分析了政治与战争的关系:“‘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这点上说,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运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一句话,战争一刻也离不了政治。抗日军人中,如有轻视政治的倾向,把战争孤立起来,变为战争绝对主义者,那是错误的,应加以纠正。”[3](P479)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他在革命战争时期的思想,指出了政治对于其他各项工作的统帅作用。他在《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中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4](P385)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他强调政治与经济、政治与技术是统一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政治总是率领经济、率领技术、率领业务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不仅根据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提出“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5](P194)而且针对思想政治工作在经济建设中受到轻视的错误倾向,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强调“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把政治明确看作是“国内外阶级斗争的大局,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在现实斗争中的根本利害”。[5](P179)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设,有力地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推进。
世纪之交前后,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人,面对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发展大势,面对国内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国情,特别是面对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执政环境和所承担任务的变化,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下降和党内腐败现象滋生的状况,强调必须“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高级干部必须带头增强党性,从认识和实践上着重解决好以下四个突出问题: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毫不动摇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增强组织观念,严格按党的规矩行事;弘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坚决同形形色色的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6](PP168~176)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在十八大之前,我们党没有明确提出政治建设的概念,但旗帜鲜明讲政治一直贯穿在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之中。这既是我们党在90多年光辉历程中,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一步步培育起来的优良传统,同时也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滋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位人心向背、着眼使命担当,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政治勇气,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注重抓党的政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7]
政治问题虽然不等于腐败问题,但政治问题和腐败问题往往相伴而生,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加严重。一旦党员在政治上出了问题,不仅其个人会付出代价,而且还会危害到党的团结统一。应当充分肯定,我们大多数党员在政治上是可靠的。但也存在少部分党员在政治上蜕化变质,他们有的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有的向往西方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有的妄议中央大政方针,损害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有的原则性不强,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原则性问题的政治挑衅面前态度暧昧、不敢亮剑,等等。
几年来,党中央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在思想、作风、党性上对全体党员进行了一次集中“补钙”。“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着力推动树立“四个意识”,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党章和其他主要党内法规对党组织和党员的纪律要求,整合为包括政治纪律在内的六项纪律。其中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纪律,是打头、管总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用纪律管住全体党员。坚持依规治党,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党章是党内的根本大法,是管党治党的总章程。近几年颁布实施的“两准则四条例”无不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无不体现着党章的精神和原则。党章及其指导下的党内法规,极大地保证和约束了全体党员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站稳正确的政治立场。这些举措力度空前,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及时查处了党内存在的野心家、阴谋家,清除了党内存在的一些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培植私人势力或者通过利益交换,为自己营造声势等活动捞取政治资本的重大隐患,挽救了党,巩固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表明,抓好党的政治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牛鼻子”,这也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重要原因。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就。在这样的成就面前,习近平总书记仍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在十九大报告中,他从伟大工程引领伟大斗争、伟大事业,最终实现伟大梦想的战略高度,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把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并作出了战略部署。
1.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的权威和党的领袖的权威,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条基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工人运动和筹建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始终强调革命权威的重要性。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指出:“把权威原则说成是绝对坏的东西,而把自治原则说成是绝对好的东西,这是荒谬的。权威与自治是相对的东西,它们的应用范围是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改变的。”[8](P343)列宁在领导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政党建设时也特别强调权威的构建,他指出:“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政治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9](P210)“工人阶级为了在全世界进行艰巨而顽强的斗争以取得彻底解放,是需要权威的。”[10](P225)毛泽东指出:“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11]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和邓小平也对维护中央权威高度重视,他专门撰写了《中央有权威》一文,强调“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党中央、国务院没有权威,局势就控制不住”。[12](P277)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我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代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是一个风云际会、实现伟大梦想的时代,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党中央权威。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能只放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首先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决不允许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行为。其次,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的政治纪律是全党在政治方向、立场、言论、行动等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障。政治规矩的内涵和外延更广泛,政治规矩包括了政治纪律。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党内规矩包括了党章、党的纪律、国家法律和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虽然有的规矩没有以刚性规定的形式作出,但也必须遵循,比如我们党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就是要让全体党员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立场,对于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不能乱评乱议,口无遮拦,就是要让全体党员牢记“五个必须”,严防“七个有之”,自觉维护党的团结,不搞拉帮结派、团团伙伙,更不能搞分裂党的政治阴谋活动。最后,要保证全党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严格做到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严防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
2.坚持民主集中制。1927年,党的五大将民主集中制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原则。在古田会议中,针对极端民主化的倾向,毛泽东提出“在组织上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的纠正方法,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操作办法。1938年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强调党的纪律问题中明确提出“四个服从”原则。在党的七大上,进一步确立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这个基本内涵,并正式写入党章。党的八大指出,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应用。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第一,坚持“四个服从”;第二,坚持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关;第三,坚持集体领导;第四,善于发挥下级党组织的积极性;第五,注意尊重少数人意见;第六,禁止个人崇拜。2013年6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集中制正确规范了党内政治生活,是激发党的创造活力、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我们讲的民主集中制,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坚持民主集中制,首先要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既要防止个别领导干部凌驾于组织之上,我行我素、独断专行,缺乏民主形成一言堂;又要防止出现分散主义的现象。要坚持把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有机统一起来。其次要健全和完善集体领导制度,维护和发挥党委会在党内应有的地位和作用。集体领导强调领导的主体是集体,而绝非个人或少数人。凡属重大问题,要由集体讨论、按少数服从多数作出决定,不允许用其他形式取代党委及其常委会的领导。最后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础和前提。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就要维护和发挥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维护党员的主体地位就要确保广大党员在党内生活及党的实践活动中居于主导的、决定的地位,确保广大党员真正成为党的组织、党的生活、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主体。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就要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支持和鼓励党员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畅通党员表达意志的平台和渠道,完善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机制。
3.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也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有力武器。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发表了有关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论述,代表了我们党长期以来对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深刻认识。毛泽东在1955年曾指出:“牛为什么要长两只角呢?牛之所以长两只角,是因为要斗争,一为防御,二为进攻。我常跟同志讲,你头上长‘角’没有?你们各位同志可以摸一摸。我看有些同志是长了‘角’的,有些同志长了‘角’但不那样尖锐,还有些同志根本没有长‘角’。我看,还是长两只‘角’好,因为这是合乎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有一条,叫做批评和自我批评。”[13](P406)邓小平指出要端正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态度,“我们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同志,治病救人;对于别人的批评尤应虚心采纳,作为自己反省的参考,即使是别人对自己的一点感想,也是可贵的”。[14](P92)江泽民在讲话中提到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手段,“长期以来,我们为妥善解决党内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的矛盾,形成了一个公式:团结——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15](P235)胡锦涛在讲话中提到,“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是正确解决党内矛盾、促进团结和进步的一个好武器。”[16]
应当指出的是,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把利器一段时期以来被搁置和虚化了。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所谓的“批评上级,官职难保;批评同级,关系难搞;批评下级,选票减少;批评自己,自寻烦恼。对上级放礼炮;对同级放哑炮;对下级放空炮”的情况。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之间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风气不浓,表现出“一团和气”,好人主义之风盛行,把民主生活会开成了“互夸会”“表功会”。究其根源,还是为私心所扰、为人情所困、为关系所累、为利益所惑,怕结怨树敌,怕引火烧身,缺乏党性和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清除党内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有力武器。用好这个武器要讲党性、讲担当,开门见山、直来直去,指名道姓讲问题,什么事情都摆在桌面上,不能讲私情、讲面子,不能搞“鸵鸟”政策,不能马虎敷衍,不能文过饰非。对于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决不能用“批评”抵制批评。无论批评还是自我批评都要出于公心,实事求是,不泄私愤。领导干部要带头,要敢于剖析自身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只有这样,普通党员才能心里有底,才敢于给领导提意见和建议,才能使自己在党内生活中受到锻炼,进而提高党性意识。
4.积极弘扬共产党人的价值观。纵观历史和现实,拥有正确而又坚定的价值追求,是一个政党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经受各种挑战和考验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在过去的90多年里,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克服一切困难险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实现社会巨变并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也在于此。在革命战争年代,一大批具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价值追求的民族精英加入到党内来,使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直至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初,面对贫穷落后的国情,同样是这批民族精英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大批年轻的共产党人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保持和发扬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就成为对党的极大考验。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坚持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不断坚定和提高政治觉悟。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所谓“忠诚老实”,就是要求全体党员对党忠诚。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党的组织,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忠诚上。所谓“公道正派”就是要求全体党员,一心为公、为民造福,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事事出于公心,才能有正确的权力观、义利观,才能把群众装在心里,才能谨慎用权、光明正大、堂堂正正。所谓“实事求是”,就是要求全体党员,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始终做到正确的坚持,错误的改正。所谓“清正廉洁”,就是要求全体党员,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廉洁奉公,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在于广大党员干部的清正廉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始终把清正廉洁作为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作为共产党人政治觉悟、政治操守和工作作风的重要体现,永葆党员队伍的纯洁和肌体的健康。
5.自觉加强党性锻炼。按照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党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阶级性、群众性和先进性的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在阶级社会里,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和阶级利益的政治组织。党性则是不同阶级的政党所固有的本质属性,是区别于不同政党性质的显著标志。因此,党性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就是区别于其他阶级政治组织的固有的本质属性。党性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特点。所谓历史性,是指党性的基本原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比如坚持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坚持党的价值取向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这些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如果发生改变,就会改变党的阶级属性,就不能称其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所谓时代性,是指党性的具体内涵和范畴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会随着党的任务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在民主革命时期,党性的具体内涵和范畴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则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性的具体内涵和范畴得到扩充。作为党性承载体的共产党员,需要认真学习,加强自身的党性锻炼,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
新时代坚持党性,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7](P15)一个政党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如同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就会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理想信念的培育和提升,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地加强理论武装。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非凡理论勇气、高超政治智慧、赤诚为民情怀,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思考,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建起立意高远、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为我们立足广袤国土,凝聚起十三亿人的磅礴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路线图”和“方法论”。通过理论学习,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自觉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工具,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以适应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要求。其次要站稳政治立场,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向人民群众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以及决策部署,绝不妄议中央。这是大原则,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含糊、偏离和动摇。在关键时刻和关键问题上,要敢于担当,明确表明立场。最后要坚守人民立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17](P154)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坚守人民立场,就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使我们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都建立在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之上,就要让改革发展的红利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1.拓展和完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从“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出发,提出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3](P602)并把党的建设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合称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突出了党的建设的重要地位,形成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位一体”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江泽民等中央领导人高度重视党和国家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建设。邓小平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5](P186)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18](P471)由此,形成了“四位一体”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一条主线、五大建设”的党的建设总体格局,即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党的十八大重申了这一布局,只是在主线中加入了“纯洁性建设”。党的十九大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要求,对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进行了创新,提出了“一条主线、六大建设、一个深入推进”的新总体布局,即“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19]在原有的布局中增添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的新内容,极大地拓展和完善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使新总体布局的目标更加精准,布局更加完善,任务更加明确。
2.深化和总结对全面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善于认识和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同其他事物一样,从严治党也有其自身规律,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党老党来说,全面从严治党更具有其自身规律。我们党在长期管党治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在不断总结自己正反两方面经验、积极借鉴国外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的过程中,认识并掌握了诸多规律。实践证明,只有在总结历史经验、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管党治党规律的认识,时时处处事事体现全面从严的要求,才能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加深了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深化了对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是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是纯洁党风的“净化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担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十九大顺应这一目标要求,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并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这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指明了前进路径和努力方向。
3.净化和重构党内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一定政治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政治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生态联动,是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生活等要素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影响着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和从政取向,关系到全党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百弊丛生。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经过90多年血与火的洗礼,党内政治生态总体上说是健康向上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些地方、一些部门的政治生态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山头主义、宗派主义、好人主义、享乐主义之风盛行;一些潜规则侵入党内,并逐渐流行起来,有的人甚至以深谙其道为荣;一些正派能干的干部不被重用,而某些背倚权势、阿谀奉承、不学无术的人却大行其道。党内存在的种种问题表明,我们党面临着净化和重构党内政治生态的重大任务。问题是理论的起点,也是创新理论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为净化和重构党内政治生态开出了一剂良方。强化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使每一个党员干部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对党、对组织襟怀坦白、光明磊落,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坚持民主集中制,强化组织意识,使全体党员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和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的政治氛围。积极弘扬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使党员领导干部坚守正道、激浊扬清、遏制歪风、弘扬正气。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使党员干部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逐步成为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干部。
4.决定和保证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
党的十九大不仅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了总要求,而且凸显了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各项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与统领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党的政治建设为其他建设指明了政治方向。这种方向集中体现在党的性质、宗旨、路线、纲领、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之中。党的其他各项建设的开展必须遵循正确的政治方向;其二,党的政治建设成为党的其他各项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建设要把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首要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引导全党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组织建设要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突出政治标准;党的基层组织要深深植根于社会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之中,突出政治功能,组织引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把自身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领导基层治理、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作风建设必须从重塑党的形象,提高党的威望,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战略高度,遏制“四风”等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歪风邪气。对于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啃食群众获得感,侵蚀党执政基础的行为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纪律建设要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体现党纪严于国法、突出党纪特色,使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党员不可逾越的底线,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制度建设要以党章为根本依据,大力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党的其他各项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按照党的政治建设的要求来开展和加强,可以保证新时代党的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并取得良好效果。
5.巩固和保障党长期执政的地位。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90多年风雨历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表明,一个政党要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绝不是一劳永逸的事。特别是国际上一批大党老党相继失去政权,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20](P4)党的十八大提出,我们党面临长期的、复杂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党的十九大又重申了这一点。在四种考验中,执政考验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考验。由于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自身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如果我们党经受不住执政考验,必定会危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前途命运。特别是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节点上,更加需要党的坚强领导,而应对执政考验,关键在党抓好自身的建设。党的十九大提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可以使党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正确的政治立场、把握正确的政治大局,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远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进而获得长期执政地位的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