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守庆 洪美云
(中共新疆区委党校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为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自治区党委持续推进“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简称“访惠聚”)驻村工作。“访惠聚”是非常之举、果敢之举、战略之举、创新之举,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这个决策的实施,投入人财物力空前,上下联动能量巨大,累进效应影响突出。全区干部参与①*本文系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中央第一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治疆新理念与新经验研究”(项目批准号15XZZ007)、自治区重大课题“中央第一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治疆新理念与新经验研究”(项目批准号14AZZ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截至2017年底,自治区共下派工作队43 852个,干部275 828名。按照自治区党委的安排部署,2018年的“访惠聚”驻村工作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工作队和人员基本不变。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7/0913/c117092-29533281.html。、各族群众拥护、中央领导鞭策。本文拟按照“动因—行为—经验—目的”线路,尝试提炼“访惠聚”驻村工作的新理念、新经验,以期在实践上指导“访惠聚”驻村工作的深入深化,在理论上丰富党中央的治疆方略,在制度上构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长效机制。
进入新世纪以后,境内外“三股势力”借助宗教极端化动员、策动暴力恐怖,破坏社会稳定,企图颠覆政权、分裂国家,严重危害国家整体安全。为此,中央召开两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为新疆问题把脉问诊,为新疆工作导航掌舵。作为贯彻落实中央治疆方略的“访惠聚”工作,直接动因是应对稳定挑战,政策依据是中央新疆工作部署,现实目标是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清障通途。
自2012年起的一段时间,新疆暴恐问题出现“多发频发、向内地蔓延”②2014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会议指出,目前新疆恐怖活动呈现“多发频发、向内地蔓延”态势。的严峻态势,且集中暴露在基层。果断控制局面,具有极端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直面社会稳定问题,是部署推进“访惠聚”驻村工作的直接原因。
1.暴力恐怖呈现激化特征。主要表现在:由零星偶发向规模频发转变;由团伙犯罪向“家族化”“独狼式”作案转变;由境内策动、一次性犯罪向境外遥控指挥、组合策略转变;由疆内重点区域向全疆推展和内地蔓延转变。[1]新中国以来前所未有的恐怖主义正在威胁整个国家安全,新疆是重灾区;全国因此变成反暴力恐怖战场,新疆是主战场。应对暴力恐怖活动的新变化,必须标本兼治。
2.宗教极端主义挑战世俗生活。主要表现在:妇女蒙面纱、穿罩袍,青年男子留异常大胡须,“婚不敢舞、葬不能哭”“泛清真化”等被误解为符合“真主”意志的生活方式;“三非”印刷物、音像制品和网上信息等呈现“境外有种子、境内有土壤、网上有市场”的特点;通过“圣战殉教上天堂”动员、培植暴力恐怖分子。宗教极端主义故意混淆民族风俗、合法宗教活动、非法宗教活动、极端宗教主义之间的界限,毒害普通信教群众,大肆宣扬“教法高于国法”观念,挑战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企图通过推动宗教政治化,逐步达到政治宗教化的目的。
3.基层治理面临失序风险。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主通道阻塞不畅,导致民情社情敌情掌握阻梗失真;贫困问题、教育问题、就业问题、认同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家族黑恶势力问题、分裂和反分裂的敌我矛盾问题交织陈杂,呈现复杂化情况;有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干部能力不强问题突出,导致基层社会治理面临诸多难题。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调整优化基层治理结构、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等迫在眉睫。
4.新疆形象遭到深度损伤。主要表现在:新疆被疆外很多人视为危险之地,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作用的改革大潮中,导致涉及新疆的市场要素的疆内外双向流动受到羁绊,影响市场投资信心;“刻板印象”造成对新疆、新疆人,特别对维吾尔族和伊斯兰教被“标签化”,引起内地群众的误解、戒备或歧视,也给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带来情感之痛;刺激国内外敌对势力借机鼓噪“新疆问题”、变本加厉攻击我国制度法律政策。
新疆长期面临“三股势力”侵扰,致使新疆问题长期困扰新疆工作。两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分别确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中央根据新疆实际情况明确定位或调整新疆工作总目标,是启动部署和持续推进“访惠聚”的政策动因。
1.把握新疆工作必须着眼全局。新疆历来是西方国家染指、侵略和争夺的重点地区和主攻方向,是各种势力的角力场,“双泛”思想流毒深远,宗教极端思想长期存在,民族分裂主义活动从未断绝。近年来,三股势力将“新疆问题”进一步国际化、复杂化、群众化,通过推进“极端化”形成对新疆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有序的现实危害,进而对新疆工作造成持久性、深刻性、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威胁。新疆问题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是分裂和反分裂问题,是有关国家统一的重大问题,中央反复强调新疆稳定工作是关系全国大局的一项工作。“自古边疆稳,则国安;边疆乱,则国难安。”没有一个稳定的新疆,中国很难实现“确保一方平安”的战略目标。[2]
2.管控新疆问题必须坚持辩证思维。一是新疆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今日新疆面临的问题,既非单一原因造成,也非单一问题表现,具有深刻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是历史和现实、境内和境外、网上和网下等多种因素相互纠结、长期积累的结果。二是新疆工作的“急不得”和新疆问题的“等不得”。“等不得”是指新疆必须与全国同步完成任务、实现目标;“急不得”是指解决问题需要时间、魄力、智慧、能力和特殊办法。一旦新疆问题超出安全限度、危害基层基础、呈现失控危险,就会冲破矛盾平衡,就会成为新疆工作的显性威胁,成为必须应对的重点、焦点、难点问题。
3.落实新疆工作总目标必须抓基层打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理念的鲜明导向是: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新疆基层,尤其是南疆广大农村地区,历来是所有新疆问题的汇聚地、矛盾点,又是新疆基层有效治理的欠账区、薄弱带。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关于新疆工作目标任务的调整,为新时期新疆基层治理工作提供了总纲。
中央调整新疆工作总目标,期待新疆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不能缺位的要求没有变。满足决胜全面小康社会需要,是部署推进“访惠聚”的工作动因。
1.新疆工作部署必须落实到基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落实抓好反恐维稳、促进长治久安,需要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活动,需要在“去极端化”上用力,需要毫不动摇运用人民专政的武器;切实抓好民族工作、促进团结进步,需要把各族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最大限度争取民心、凝聚力量;抓好改革发展、促进民生改善,需要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抓好党建工程、促进干部队伍建设,需要解决基层党建诸多软弱涣散问题、干部队伍作风不实等,诸多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部署安排的推进共同指向基层。
2.决胜小康部署必须落实到基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西部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农村贫困地区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其中新疆更是国家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尤其是南疆四地州和边境地区、高寒地区贫困人口分布集中,贫困程度较深,致贫原因复杂,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的难度比较大。实现新疆决胜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需要集聚全疆之力,需要挖掘基层原生动力,激发基层创造活力。
关于“访惠聚”部署的评价从主题视角,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宗教和谐的群众工作;从布局视角,是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大局工作;从累进要求视角,是巩固安全、加强基层的基础工作;从总结经验视角,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工作。
一是践行群众路线、转变工作作风是“访惠聚”的切入点。借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鲜活经验,通过干部驻村达到改进作风、带动基层双重效果。二是加强民族团结、增进民族互信是“访惠聚”的出发点。借助真情访民、真心交流、真诚做事,把党的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方法、群众作风“注力”到消解民族隔阂、增益民族互信、促进民族团结中,“落实”到争取人心、凝聚人心上。三是突出先进文化引领、促进宗教和谐是“访惠聚”的“聚焦点”。借助群众文体活动、送教育送科技送宣讲送节目送医疗等活动,多策并举、多管齐下,揭露宗教极端化险恶面目,戳穿“圣战殉教进天堂”等荒唐谬论,引导群众把心思精力凝聚到维护稳定、发展经济上来。四是落实民生建设任务、增加农牧民收入是“访惠聚”的着力点。借助民生工程落地、各种细微实在的惠民利民为民工作,培育群众知恩感恩报恩之情,协力增强“五个认同”。五是强化群防群治群控、维护社会稳定是“访惠聚”的支撑点。借用乡镇村居落实各项维稳措施的机会,协助基层完善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机制①“四知”即:辖区住户的每个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及其社会关系,每个家庭经济状况,每个家庭成员的政治表现,每个家庭成员遵纪守法情况;“四清”即辖区就业情况,重点人员情况,流动人口现状,贫困群体状况;“四掌握”即辖区基本情况及社情动态,辖区宗教管理状况,辖区内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辖区各类积极分子发挥作用情况。,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六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长治久安基础是“访惠聚”的落脚点。借势“三(四)位一体”机制②“三位一体”机制,即村级组织、驻村工作队、村警务室三者合一;“四位一体”机制,即村级组织、驻村工作队、村警务室、武工队四者合一。,大规模、常态化实地培训基层干部,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全面推进工作,既要注重从总体上进行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要善于抓主要矛盾,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
1.维护社会稳定。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什么也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丧失掉,这是被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的一个真理。作为我国反恐维稳斗争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新疆稳定关涉国家稳定,新疆安全关涉国家安全。各级“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都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核心任务,以“深入走访、深化严打、加强管控、教育转化”为举措,协助基层组织抓好各项维稳措施和硬招实招的落实,配合严打专项行动,落实反恐维稳措施,推动反恐维稳常态化、长效化,聚合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旗帜鲜明地同“三股势力”作斗争,达到群防群治群控的目的,筑牢防控维稳的铜墙铁壁,夯实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的基层基础。
2.建强基层组织。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力量支撑在基础、工作重点在基层、问题难点在基层、创新源头在基层。新疆农村社区所暴露出来的治理问题,说到底是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干部能力羸弱、党员作用有限所致。基层组织建设切中要害、触及实质:一是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二是强化制度完善和执行落实,用制度来规范、组织、督促各项工作;三是千方百计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基层干部的威信;四是提高党员干部素质能力,加强传帮带,引导村级干部不断增强理解力、执行力、落实力,提高履职本领、群众工作水平。
3.做好群众工作。代表群众根本利益,赢得群众拥护支持,是党的力量源泉和制胜法宝。“访惠聚”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真挚感情+良好作风+群众工作能力”走访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加深各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族干部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厚植党在新疆执政的群众基础。
4.推进“去极端化”。尽管“极端化”不是民族宗教问题,但它打着宗教旗帜、绑架宗教、鼓动信教群众参与“圣战”,决定了“去极端化”是一个重要的新疆治理命题。“访惠聚”助推“去极端化”:一是强化宣传教育。遵循“到人管用有效”原则,开展主题宣传,大水漫灌和细水滴灌相互策应,通过“大宣讲、大讨论、大揭批”,引导教育群众明辨是非、明白道义、明确法律规范,聚集了强大的精神正能量;二是坚持依法治理。贯彻“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基本原则,持续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对利用宗教活动传播、渗透宗教极端思想,利用“泛清真化”破坏宗教和谐、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违法犯罪活动,毫不留情、绝不手软,坚决予以依法打击。[3]
5.推进脱贫攻坚。贫富问题是最突出的民生问题,关系民心的稳固,关乎社会长治久安。“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4](P47)必须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到真脱贫,脱真贫。“访惠聚”在“扶贫开发”的理念思路、方式方法、体制机制、保障落实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切实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尽快脱贫、扎实脱贫、如期脱贫。
新时期新疆面临的治理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必然要求主观策略上对治疆的侧重点和方式方法的调整。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到“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调整,标志中央治疆方略的精准性和深刻性,更加符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治疆的情势和发展。寻求总目标在新疆的落地,必须坚持顶层设计与具体的新疆实际相结合。持续推进“访惠聚”就是深入贯彻落实“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着眼于总目标的“访惠聚”,着力于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统一、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的辩证统一,群众工作与宗教和谐的辩证统一,党的建设与基层治理的辩证统一,多措协同并举。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看,社会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国家核心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维护稳定,才能推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把维护稳定作为新疆工作的重中之重。[5]“访惠聚”驻村工作持续推进,就是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新疆实践和新疆问题的积极探索。
“访惠聚”工作一俟启动便全员到位,在持续推进中能不断取得成绩的动力源泉,是我国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根本经验是党员干部全力以赴、锐意进取、忘我奉献。“访惠聚”活动的发动主体是自治区党委、推进主体是全疆干部、参与主体是基层干部群众、力量主体是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访惠聚”围绕基层工作先行先试,创造出很多具体鲜活、务实管用的思路、机制和方法,涌现出大量生动案例和先进典型。需要总结经验,把零散做法系统化、把感性体验理性化,发现规律、发扬光大。
把顶层设计落实到全面指导。自治区党委把“访惠聚”作为围绕总目标、应对新挑战、解决新疆问题的治本之策和稳疆安疆的战略部署,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在不同阶段、不同节点,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工作健康发展领航把舵。“访惠聚”工作的成功实践,归功于自治区党委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对整个活动顶层设计、规划统筹、合理安排和督促指导。同时,把总体要求转化为具体创新,把顶层设计的思想贯彻落实到生动、具体的驻村工作中,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吃透政策精神、摸清基层情况、找准问题症结,拿出富于针对性、创造性、实效性的举措。工作队按照自治区党委统一安排,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结合各地实际,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推出了一大批务实管用的“自创动作”。
“访惠聚”是综合施策的重要载体。解决当下新疆基层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规划、统筹举措,增强治理结构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自治区党委从维护社会稳定、建强基层组织、做好群众工作、推进脱贫工作等方面同时发力,解决新疆问题,换来了群众工作的新局面、基层党建的新提升、维稳局势的新成效、城乡面貌的新变化。“访惠聚”还是协同效应的生成机制。“访惠聚”使领导干部、机关干部搭上了同基层群众“零距离”沟通交流的直通车,让群众更直接、真切地沐浴党的政策阳光,激励起他们参与村居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工作队与村两委、警务室共商计策、共促工作,使跨级别、跨区域、跨界别、跨行业、跨专业的干部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注力培养基层干部能力。坚持人民立场、群众主体原则,是“访惠聚”的主旨。推进基层维稳、去极端化、改善民生、壮大集体经济、强化村级组织和提高干部能力等工作,一概以发挥基层干部群众的主体作用为归宿。工作队投身到基层,自觉把自己当村民、把群众当亲人、把村子当家园,是顺利融入基层、与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的前提。乡镇党委负有直接领导驻村工作队、把驻村干部当作自己的干部管理使用的责任,驻村工作队摆正位置,主动支持配合乡镇干部、接受领导监督,做好乡镇和村级组织的“联络员”,协助村支部贯彻落实乡镇布置的各项工作。运行“三(四)位一体”机制,驻村工作队帮村干部“出点子、教法子”、甘当“幕后英雄”,助力村级组织发挥作用、干部提高威信、基层工作提升,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动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使他们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是“访惠聚”的重要任务。通过贯彻落实村规民约等机会,培养群众参与意识,提高群众参与热情和能力。组织发动群众与村党支部、警务室联合开展反恐防暴应急演练、维稳巡逻等,构筑全方位立体式的社会防控体系,有力打击“三股势力”的嚣张气焰,构建了以各族群众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的基层治理体系。
不断提升任务标准。积跬步以至千里,是量变质变的道理,也是五年“访惠聚”提升标准、扩大成效的做法。自治区党委始终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从总体部署、主要任务到各个环节工作的深入开展,从工作队组成、活动经费、安全保障到实施项目等各环节,都深入调研、仔细研究、科学部署、狠抓落实。2014年探索实践,选择基层群众工作切口,下派干部真情访民、解难惠民、聚合民心,推进“六项基本任务”落实。2015年承上启下,通过“做好群众工作、加强基层组织、推进‘去极端化’”统领“六项基本任务”,既巩固已有成果,也推进活动深化。2016年提升水平,重点突出“加强基层组织、推进‘去极端化’、保障和改善民生”三项任务。2017年深入深化,围绕“1+2+5”开展工作,要求在“维护社会稳定、建强基层组织、做好群众工作、推进脱贫工作”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2018年持续用力,狠抓“1+2+5”八项任务,聚焦维护社会稳定、脱贫攻坚、群众工作、建强基层组织、落实惠民政策、拓宽致富门路、办好实事好事、壮大党员队伍上持续用力,不断推进活动深入。“访惠聚”始终与全区战略同频共振,在增益成果中推进,在决胜小康中提升,体现了从量变积累到质变飞跃的追求。
“访惠聚”驻村工作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这一理念的延续深化和生动实践,是大力度的战略谋划、超常规的创新之举、持续性的政策措施以及规模空前的系统性工程,在逐步探索、不断深化的实践过程中,升华了党的群众路线、民族团结生命线、建强基层组织重要性、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理念。
群众路线是党处理与群众关系最宝贵的经验,也是我们党一直倡导的工作路线、组织路线与政治路线。“访惠聚”驻村工作从民情出发,以民生为内容,在民心上落脚,清晰地表明了群众路线的价值取向,把我们党的价值理想和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彰显了群众路线的精髓。[6]把“访惠聚”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着力解决联系群众不紧密、服务群众不到位,特别是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侵占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等突出问题,在联系服务群众中转作风、带作风、促作风,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环境,既解决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根本问题,又巩固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实践证明,“访惠聚”驻村工作是收集民情、整合民意、疏通民怨、满足民需、激发民智为目的的群众路线实践机制的综合运用模式,始终秉承“一切为了群众”的价值理念,始终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治理方式,以此维系党群干群良好关系,构筑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坚实群众基础。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是党的基础工作单元,具体代表着党的形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访惠聚”驻村工作通过探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新疆实践,实现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党的影响在新疆基层的全覆盖,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打牢新疆发展基础、充分发挥基层作用的改革创新。[7]“访惠聚”各级工作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协助乡(镇)、村(社区)两级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激活了组织末梢,筑牢了基层堡垒,夯实了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逐步探索形成了以提高领导班子能力为根本、发挥党员队伍作用为基础、抓好重点工作为龙头、健全完善机制为保障的新疆基层党组织建设好经验。通过解决基层组织无人管事、无钱办事、无章理事问题,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基层党的执政能力;通过提高乡村干部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服务精神,构筑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层坚强防线。[8]实践证明,只有有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党和政府在基层社会的组织动员能力和效率才不会被削弱,“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才能成为指引新疆稳定和发展的行动纲领和行为力量。
“合则俱荣、分则俱损。”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共同指向民族团结是新疆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是党治疆方略的宝贵经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民族团结工作要应时应势、与时俱进,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出增强民族团结的新举措和新对策,要创新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深化民族团结创建的形式和内容。南疆农村以维吾尔族为主,许多当地群众与其他民族的个体交往有限,生活环境的封闭性、认知的局限性等导致对其他民族存在刻板印象,加之一些极端思想和暴力恐怖事件谣言的影响加剧了民族间的不信任。“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由各民族干部组成,通过入户走访,为民办实事好事,与群众结亲戚、交朋友,增进了个体间的、民族间的相互信任,促进了交往交流,致力于民族间的交融交心。依托“访惠聚”驻村工作开展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民族团结“结亲周”,通过把民族团结落实到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通过“结亲戚、看亲戚、走亲戚”“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送法律、送政策、送温暖、送文明”,这种经常性的互动交流交往,最大限度团结群众、凝聚人心,以此为彻底解决固本问题和长治问题打牢基础。
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疆工作的引领,“访惠聚”驻村工作是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新疆经验。“访惠聚”模式就是在两个“三期叠加”①指当前新疆仍处于暴力恐怖活动的活跃期、反分裂斗争的激烈期、干预治疗的“阵痛期”和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两个“三期”叠加的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背景下,[9]结合新疆特殊区情,打破传统管理困境而推进的基层治理手段和治理方式的创新。“访惠聚”驻村工作是将熟悉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各级干部下沉基层,与基层党组织共同担负乡村治理的重任,[10]是优化新疆社会治理体系和提升新疆社会治理能力一次具体的理论到实践的大胆尝试。[11]一方面,“访惠聚”驻村工作,改变了过去由上到下的简单管理模式,使机关干部全部下沉深入到基层,与各族群众面对面接触,通过走访入户,了解基层群众最迫切最真实的需求,畅通民情上达的通道,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的热情;另一方面,“访惠聚”驻村工作探索出的“三(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实现了单一的管理方式向多元交互的治理方式的转变。驻村工作队、村委会和村警(武工队)各司其职,各展所长,工作组发挥出了自己的组织和政策优势;村干部发挥出了乡土和管理优势;村警和武工队发挥出了保障优势,有效推进基层治理网格化管理。[1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工作队长兼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统筹村“两委”班子、警务室、驻清真寺管委会干部和南疆学前双语教育支教干部等力量,加大协调力度、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基层治理强大合力。
此外,以依法治疆带动乡规民约制度化、法制化是建设法治新疆、平安新疆、和谐新疆,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驻村工作队积极探索落实“乡(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做法,既是实现依法治疆在基层的积极探索,又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有益尝试。“乡(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是村民自治和基层治理的有效方式和载体,落实好,不仅可以增强村民或居民的遵纪守法意识,而且可以逐步在基层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
民生建设是党中央治疆方略的重要基础。[13]改善民生既是新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本质要求,更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访惠聚”以“惠民生”为重要载体,切合新疆工作要“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的任务要求,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民生建设为基础的长期建疆思想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及价值取向。基层百姓的衣食住行等细碎琐事,牵涉的是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这一重大问题。驻村干部在入户走访中、在炕头和田地间耐心回应和解决群众的民生诉求,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任务,引导贫困群众在民生发展方面转变观念,破除“等靠要”等过度依赖思想,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以民生的改善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凝心聚力。
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4]广大党员干部素质能力高低、党性修养如何、执行力强弱,直接影响到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疆工作,必须建设一支政治上强、能力上强、作风上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访惠聚”工作围绕强政治、强能力、强作风的干部队伍建设要求,明确政治坚强是干部队伍建设的灵魂,探索从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实践路径,找寻机关干部和基层干部上下结合、互帮互助转变工作作风的方式方法,坚持“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政治标准,大力选拔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引导各级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农村社区,深入群众,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提升能力;[14]助益工作作风的改进,“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访惠聚”驻村工作为机关干部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提供了有效渠道,使其进一步了解和把握新疆工作长期性、新疆问题复杂性,助其有效解决工作上存在的主观主义、脱离实际的问题,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访惠聚”驻村工作,准确把握和反映了“人心所向”,明晰了在新疆稳定和发展上“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战略地位事关大局、事关长远、事关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而深远。“访惠聚”驻村工作是落实“五个有利于”标准的生动实践,①陈全国书记在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做好新疆的工作的“五个有利于”标准,即把有利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引导宗教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利于推进新疆和内地融合发展,有利于把各族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创新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方法、坚强党的基层组织、创新基层治理方法、促进民族团结以及创新干部培养途径的新理念新经验,是落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大举措和有力抓手,丰富了党的治疆理念,完善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