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彦
(中共深圳市委党校, 广东 深圳 518034)
意识形态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一领域的研究卷帙浩繁,国内学者的研究集中在对意识形态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西方意识形态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等几个方面。从词源上看,法国特拉西伯爵18世纪末提出词语“Ideologie”,它来自希腊文的“观念”和“学说”两个词,合起来就是“观念学”(a science of ideas),代表着研究人的观念、意识和对世界的认识规律的学说。马克思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肯定了社会存在是一切意识形态和观念的基础和来源。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出发,有助于理解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的关系以及它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论述包含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中,具有丰富内涵和重要时代价值,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指引。
习近平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一论述与毛泽东提出的“左手拿宣传单,右手拿枪弹”、邓小平提出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地位,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与经济工作及其他工作并行不悖的原则。高度重视和善于做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光荣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论述与中央历任领导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意识形态的极端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意识发展表现为两个文明共同发展。人类社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展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必然会在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得到体现。意识形态是社会粘合的重要维度,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起着凝聚人心、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作用。二是维护国家安全必须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系着党和国家以及民族的前途命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各种社会思潮涌现,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严峻,意识形态安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全球化、网络化和社会化媒体的发展,空前拓展了意识形态存在的时间和空间,不同意识形态的冲突更为复杂多样,新媒体领域意识形态安全也成为政府面对的重要问题。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国理政是一项综合工程,随着经济变化,意识形态也在发生变化,不能把领导职责简化为抓经济、谋发展等同于惠民生,经济发展逻辑和意识形态宣传不能“两张皮”,人心凝聚和政治整合不能只靠经济利益。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不能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也应体现在制度层面和思想文化层面。中华民族要想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以文化复兴、思想复兴为支撑,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习近平就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主要包括一篇“总论”和七篇“分论”。一篇“总论”即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七篇“分论”包括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5年12月11日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开幕式上的讲话和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与此同时,意识形态领域还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主要有《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文艺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科学的意见》等。
除了这八篇讲话,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新时期的各项工作进行了部署,包括“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基本方略”,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分别回答了新时代我们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发展方略中,第一条就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指出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总体态势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各种错误思想和观点仍然不时出现。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强理论武装、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和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等。从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的系列重要讲话和十九大报告关于文化建设的工作部署来看,意识形态工作涉及文艺、宣传思想、新闻舆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哲学社会科学、高校思想工作等多个领域,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不只体现在一个领域、一个方面,而是具有全局性、统领性的重要意义。系列制度性文件明确了各级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阵地范围、党委宣传部门的职责等,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抓手。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有四个着力点,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党性原则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首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旗帜、方向和灵魂,是党和国家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法指导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一项本领,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经典、更好地认识国情、更好地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其次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这关乎意识形态建设的方向性。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第一位,要把党的政策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好。党管媒体的原则和制度不能变,党校姓党的原则不能变,其他高校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和宣传。最后,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1]这一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意味着领导干部观念意识的转变,从官员意识向公职意识的转变,意味着领导者从权力主导型转变为权利服务型,形成以公仆为身份、以满足公众需要为目标的社会意识。[2]站在人民的立场,遵循人民的方向,运用各种方式反映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生活等,做好以人民为中心工作的同时,按照各项工作所承担的政治任务着力提升各项事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包含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中,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遵循,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在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外来文化和思想多元化的冲击,各种文化思潮激荡,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一定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复杂的,尤其是思想理论领域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前所未有。当前新帝国主义、新干涉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操纵的直接表现。他们在经济上兜售“新自由主义”的市场化、自由化、私有化,政治上对发展中国家、转型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输出“颜色革命”,思想文化领域将其价值观作为一种普世价值加以推行,实行“文化霸权”,在基本社会制度上,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加紧进行和平演变,着力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国际范围意识形态的激烈斗争,国家意识形态是否被高度重视和有效构建,主流意识形态是否被高度认同,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既是文化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和外交问题。[3]国际共产主义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在意识形态方面出了问题,就会前功尽弃。苏联剧变的原因是复杂的、多元的,但意识形态方面的失误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历史教训非常深刻,值得我们深思警惕。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意识形态具有对社会意识重要的整合作用,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认为,美利坚是一个高度注重意识形态的民族,只是作为个人,他们通常不注意他们的意识形态,因为他们都赞同同样的意识形态,其一致程度令人吃惊。[4]在美国,不同种族之间虽然存在相当深的矛盾,但是无论是有种族优越感的白人,还是曾受过种族歧视的黑人,或是固守传统民族文化的唐人街的华人,都坚定地崇尚自由、民主、个人主义,即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观。[5]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意识形态方面建设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启示和借鉴,我们应认真汲取其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经验,切实加强和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建设。
意识形态建设属于政治、文化领域的软实力,随着经济的变化,意识形态工作方式也需要变化。随着现代化所导致的社会问题的涌现,需要新的意识形态来解释和指导现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又从体制转型过渡到结构转型即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封闭社会到开放社会等诸多变化。很多容易整改的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留下来的大都是比较难啃的硬骨头,甚至是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深层次的矛盾进一步凸显,面临着诸多躲不开也绕不过的问题。当前许多地区的改革既有先行一步的优势,也面临着利益格局固化、改革难度加大的困难和挑战。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也会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新挑战,如思想观念差异化、社会阶层日异分化等。讨论当今中国的意识形态问题必须关注不同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利益和社会诉求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另外,政府在进行社会建设和资源分配中容易陷入塔西佗陷阱,不管政策好坏,都容易引起群众的不信任。面对这些挑战,更需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创新方式方法,着力解决社会转型期的诸多重大问题。
伴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负面问题日益凸显:一是新媒体信息权力的垄断,加剧了全球信息资源和文化权力的不平等以及西方文化霸权的强化。[6]二是新媒体信息采用的“知沟”问题凸显,存在着“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7]。根据相关实证调查显示,从新媒体话语表达的内容分析来看,我国目前新媒体话语实践中存在“社会上层、社会中间层和社会下层”的话语表达失衡,新媒体话语权集中在社会中间阶层,社会上层次之,代表社会下层话语权的最少[8],特别是城乡之间、老少之间等不同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也存在扩大化趋势。三是新媒体信息超载,碎片化信息导致文化上的纷乱和盲从。[9]新媒体中的媒介文化作为当今的优势文化,将传统文化挤压至边缘。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7年12月止,我国网民数量7.72亿,手机网民7.53亿,以10—39岁网民为主,占73%。毫无疑问,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通过新媒体有效传播,年轻一代势必会迷失自己的政治信仰,在国际上也不可能秉持文化自信的底气、参与全球文化建设。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新媒体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在这个新媒体日益发展的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将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式与新媒体的技术发展相结合,捍卫意识形态安全。
习近平在对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了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这一论断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在意识形态方面取得的成效,阐明了意识形态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面对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针对性、创新性地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与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与人民群众的需要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各项巨大成就。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不仅对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制度有指导作用,而且对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离开中国实践谈马克思主义是空洞的抽象的,只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各项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意识形态作为思想观念的上层建筑,是一种对社会具有整合作用的特殊的黏合剂,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它为社会成员提供共同遵守的价值观,消除社会矛盾;另一方面引导社会成员在为共同体奋斗的目标上达成一致,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加强理论武装,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领导干部要带头加强学习,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始终走在前列的重要保证,也是提升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的重要途径。加强理论武装,需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抓好思想文化工作。党的中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相辅相成,坚持两手抓,两者才会相得益彰。经济建设方面,各地要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找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确保经济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筑牢思想认识基础,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为国家长治久安凝聚正能量。文化建设方面,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多个方面的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增强文化软实力。加强理论武装是意识形态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党的建设要重视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思想建设,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的信心,充分发挥和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级党委(党组)要引导党员干部群众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自觉接受政治规矩政治纪律约束,切实提升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的能力,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生根发芽。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按照融通古今、借鉴中外、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进行构建。具体而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应坚持三个方面的原则。首先是继承性,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不是无水之源,它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传承关系,要善于吸收中外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其次是时代性,现代性变革了知识发展、累积的方式,增加了新的社会问题和研究对象,社会变革是在现代性的语境下完成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要从时代性出发,加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系统总结,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研究,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建设进行研究,提出新的规律和理论。第三是系统性,对哲学社会科学每一个领域、每一个学科、每一个体系的发展进行把握和不断推进,努力构建具有多元性、系统性、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不断完善这一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当今信息时代,善用传播手段进行舆论宣传是任何政党都应该重视的。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说,“在宣传上花1美元,等于在国防上花5美元”。要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意义,关乎旗帜、道路、国家政治安全,在引领思潮、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新闻舆论和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特色,扎实做好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强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奋力实现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习近平在舆论宣传的媒体运用中与时俱进,他十分重视网上宣传,并主动运用网络语言与网民互动交流,提出了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并着眼于党的工作全局指导新闻舆论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现代传媒的发展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需要充分了解并运用现代传媒,需要主动适应网络环境寻找创新的方法。网络空间生态良好与否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网络空间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有利于网络舆论的正向发展;而网络空间生态恶化、乌烟瘴气,则与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不符,对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尤为不利。一方面,应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力;另一方面,对违反规定的网络舆论和行为要运用行政、法律手段,加强互联网管理,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培训一批政治素质高、媒介素养强的专业技术人才,发挥网络监管责任。领导干部也要提高媒介素养,学习运用网络进行群众路线的方法,经常上网了解民意,做好舆论工作。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抓牢抓实。一是要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将这一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纳入党建考核重要内容。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分析研判当前意识形态状况,使意识形态工作更有针对性,更为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二是要强化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各级党委必须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听其言而观其行,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干部队伍勤政为民,才有党员和群众的信任。制度的落实、责任的担当,才有事业的兴旺。努力做群众的贴心人和基层的知心人,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政策落到实处,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凝聚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强大活力和动力。三是要壮大积极健康的主流文化,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促使全体党员干部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始终在思想、政治、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4.
[2]丁亚仙.领导者从官位意识向公民意识转变的要点与路径[J].领导科学,2017(3).
[3]王淑芳.国家软实力竞争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构建[J].山东社会科学,2012(2).
[4](美)罗赛蒂.周启明,译.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学[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354.
[5]刘建飞.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4.
[6]孙宜君,葛志宏.论新媒体语境下跨文化传播伦理困境与建构原则[J].现代传播,2013(10).
[7]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R].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1999.
[8]赵云泽,付冰清.当下中国网络体话语权的社会阶层结构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0(5).
[9]温厚禄.数字电视广告生存形态研究[D].厦门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