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武
(湖北省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 湖北 黄石 43510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展开了艰苦卓绝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尝试,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在党的十九大上正式将其写入党章。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新思想的确立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是党的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必将成为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理论与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据《光明日报》报道,在2017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位居首位。由此可见,学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多么重视。在此背景下,认真梳理与总结当前学界有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这一思想的理解与认识,不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推向前进。
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层面的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并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石上的。深入研究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基础,既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这一思想形成的渊源,同时也为我们长期坚持与发展这一思想提供思想与行动自觉。
深圳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田启波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基础主要是由其“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1]等三部分构成。其中,在历史逻辑方面,“新思想是总结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进行再认识的产物”;在实践逻辑层面,“改革开放近40年的历程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实践支撑”;在理论逻辑层面,“新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持此种观点的还有重庆市委党校张健教授,他认为,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可以从实践、理论及历史等三个维度进行把握。具体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新思想的产生提供了丰厚土壤;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新思想的哲学基石;马克思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是形成新思想的历史坐标”[2]。此外,顾海良教授也认为最近五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新思想产生的现实根据。与上述几位专家学者观点类似的还有张瑞才、孟源北、陈金龙等。
有的学者另辟蹊径,以问题为导向,从“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回应实践”的角度出发,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种系统性理论回答”。陕西师范大学阎树群教授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是对新时代坚持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的一种科学回答”,换言之,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新思想产生的基础与动力。[3]
综观上述,当前学界有不少学者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基础展开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绝大多数学者是从历史、理论、现实等三个维度展开研究,并基本形成了一致的学术观点: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经验与教训的总结是新思想产生的历史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新时代以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思想产生的重要理论基础;改革开放近40年的历程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是新思想产生的历史依据。当然,以问题为导向,认为新时代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基础与动力,也是一个有力的现实视角,为我们全面把握新思想的形成基础提供了参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项已被正式列入党章的重大理论创新,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大理论指引,具有时代的光辉性。因此,对于新思想的历史方位问题必须拥有一个清晰、科学、具体的描述。当前学界有不少学者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方位问题展开了系列研究。
《求是》杂志社的顾保国主任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方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三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4]。由此可见,顾保国主任主要是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属性出发来考察其历史方位问题,并总结出新思想的历史方位是由其独特性、重要性、指导性而确立的。与此种观点相类似的还有孙耀武教授,他认为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方位主要体现为三个层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5]。陈金龙教授在其研究成果中,对上述两名学者的观点作了进一步补充与完善,进一步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了世界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是奉献国际社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6]。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家李慎明教授也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方位集中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拓展了中国道路,二是传递了中国理念,三是提供了中国方案,四是发展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7]。
此外,也有学者强调从理论、实践及现实指导作用上来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方位。例如,王立宪博士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方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从理论上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践上看,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从指导作用上看,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8]。
综上所述,当前学界对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处历史方位的研究已日趋成熟,从众多研究成果的整理与归纳来看,学者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方位的研究已基本达成共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绽放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芒,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重大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一座理论创新的里程碑。理论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品质,为此,学界也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展开了系列研究。
张世飞教授在其研究成果中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主要体现在浓厚的人民情怀、强烈的时代气息、开阔的战略视野、科学的辩证思维等四个方面[9]。冯立鳌研究员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理论品格进行了细致研究,作为一种适应新时代的成熟理论形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理论的严整性;第二,内容的实践性;第三,精神的凝聚性;第四,思想的创新性;第五,本根的民族性。”[10]陈金龙教授及刘德林等诸多学者也持有类似的学术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作了更为深入、系统、全面的研究,她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集中体现在八个方面:“一是坚定的理想信念,二是真挚的为民情怀,三是鲜活的时代气息,四是深厚的历史底蕴,五是强烈的中国自信,六是宽广的世界眼光,七是自觉的担当精神,八是扎实的实践基础。”[11]
与上述学者从综合角度以宏观方式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不同,有的学者专注于一个点,以微观的视角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朱继东教授,以理论创新为切入点,在其研究成果中特别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品格上,鲜明体现出了实事求是等理论创新品质,更充分体现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之间的良性互动,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结合、相统一的典范。”[12]
综观上述,当前学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的研究更多侧重于宏观层面的综合归纳分析,而对其微观层面深入地研究还显得不够。但总的来说,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已经逐步成熟,特别是在宏观层面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进行了全面的理解与把握,基本达成了一致的学术观点。
十九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科学、深入、全面的描述并号召全党要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学界诸多研究者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八个明确”对这一新思想的丰富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拓展性研究。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研究员认为,“十九大报告运用八个明确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其中八个明确从内涵上深入分析,主要体现在:对民族复兴总任务及其战略的安排;适应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根本要求;贯通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大方向;坚持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指明新方向;制定外交政策的总方针;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13]。当前,学界有不少学者均是采取与之相类似的视角来探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也即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着手,以内容为纲领,通过分析,进一步理清其中的理论内涵。如安徽省社科院的邸乘光研究员,在其研究成果中特别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主要显现为,“一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二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三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国外交;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领导”[14]。此外,云南省社科联的张瑞才等专家学者也持有类似学术观点。
有的学者从研究视角上进行突破,通过转换视角,另辟蹊径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条分缕析。例如四川大学阎钢教授,从探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智慧着手,提炼出新思想所蕴含的丰富理论内涵,并且将这种抽象的理论内涵进一步具体化,归纳为六个方面,“一是战略思维凸显;二是强烈的问题导向;三是突出顶层设计;四是清晰的目标定位;五是全面从严治党;六是”平语”近人”[15]。此外,复旦大学的袁森教授在中国青年网撰文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之一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继承和发展。”[16]该学术观点见微知著,从一个较小的切入口入手,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诸多内容描述与该观点进行对照,进一步彰显出其理论内涵的丰富性、独特性。
概而论之,目前学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进行了充分研究,在理论内涵的核心要义上基本达成了一致的学术观点。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有的学者对这些理论内涵的把握主要表现为以新思想的主要内容为纲领进行再次解释,而没有结合实践特点进行纵深探讨,从研究视角上看创新的力度尚显不足。
作为新时代的伟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属性是其最为根本的特征,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指导实践中彰显重要价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价值的研究热度日趋高涨,已经成为当前学界的一门显学。
有的学者立足国情展开研究,分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国内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大价值。例如江西省委党校柯健副教授在研究成果中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引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指南;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成果;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17]。还有的学者,放眼国际,重点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奚广庆教授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批判了僵化停滞和改旗易帜的错误思潮,形成了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领军21世纪现代社会主义变革的历史潮流”“以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工程的实践和理论展现了现代社会主义变革的光明前景”[18]。有的学者综合研究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内外价值。例如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程京武教授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当今马克思主义者所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使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彰显出更强的、更具说服力的理论力量,不仅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价值,而且也为世界贡献出了中国智慧”[19]。
宏观层面研究成果可谓异彩纷呈,在微观层面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价值的研究也在逐步跟进。杨峥嵘从学术话语体系上分析了新思想的时代价值,指出,“在话语体系上,新思想构建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新话语”[20]。对此,北京大学郭建宁教授也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出了中国话语的魅力,有效构建出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21]。
总而言之,当前学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是比较全面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及今后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指导思想,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在今后的实践创新中,新思想必将彰显出更多、更大、更重要的价值。为此,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价值的研究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课题。
自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来,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这项伟大理论创新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2017年10月18日至2017年12月底,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献已经高达2000多篇,仅2018年元月份,短短1个月,就刊发了300多篇。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当前及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成果在数量上必将呈现出井喷之势。当前的研究成果已经深化了我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与认识,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借鉴与启迪。然而,我们在充分肯定当前研究成果的同时,也要清晰地认识到,当前学界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依然存在,在研究上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提升。
首先,研究体系亟须完善。当前,学界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虽然成果日益增多,文献数量不断增加,但绝大多数研究成果是以报纸、学术期刊等载体来呈现,受篇幅及报纸、期刊主题等限制,这些研究成果仅能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某一两部分进行研究并刊发,即便是有系统性的研究,但还不够深入,多为泛泛研究。截至目前,国内外学界尚未有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学术专著出版,这就使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呈现出零散、碎片化现象,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研究。
其次,研究内容有待深化。一是当前学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主要以文本解读的方式来展开,更多的成果都是发表在报纸上被当作时政宣传文章,而具有理论深度的文章较为缺乏。文本解读型文章偏多,理论研究文章偏少,二者形成了鲜明对比,给人一种“有热度,缺深度”的感觉。二是当前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更多是“应然”层面的阐释,而缺乏“实然”层面的探究。例如众多研究成果大多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背景、理论品格、理论内涵及意义方面的研究,而对于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着墨较少。
最后,在研究广度上有待进一步拓展。学术界应紧紧抓住这个理论创新的黄金期,善于把握机遇,进一步拓展研究的广度,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学界仍需从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拓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一是要进一步提炼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及其完整的内在逻辑;二是要充分挖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话语权。
参考文献
[1]田启波.深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理论逻辑[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6(6).
[2]张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个维度[N].重庆日报,2017-11-02.
[3]阎树群.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N].陕西日报,2017-11-22.
[4]顾保国.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定位[N].新华日报,2017-12-06.
[5]孙耀武.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N].新华日报,2017-12-13.
[6]陈金龙.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12).
[7]李慎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与世界意义[J].求是,2018(1).
[8]王立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意义[N].阿克苏日报(汉),2017-12-18.
[9]张世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特色[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8(1).
[10]冯立鳌.新时代·新思想·新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理论特征[J].广东社会科学,2018(1).
[11]靳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特质和理论品格[N].学习时报,2018-01-05.
[12]朱继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品质[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8(1).
[13]冷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阔步前行[J].党的文献,2017(6).
[14]邸乘光.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
[15]阎钢.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智慧[J].党政研究,2018(2).
[16]袁森.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视角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EB/OL].pinglun.youth.cn/ll/201712/t20171213_11146224.htm,2017-12-13.
[17]柯健.引领我们跨越新的伟大征程的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与发展[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7(4).
[18]奚广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历史意义[J].党政研究,2018(2).
[19]程京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12-14.
[20]杨峥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指导意义和理论体系[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7(4).
[21]郭建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重要贡献[EB/OL.http://www.mnhgj.org/81145/ll/201712/t20171213_111462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