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清官于成龙的为官之道

2018-03-31 18:11:48卫永红高春平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于成龙

卫永红 高春平

(1.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0; 2.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一、初仕罗城,扶病理政,访贫问苦,爱民如家人父子

中国古代清官廉吏对吏治民生的重要作用,一直受到历代开明君主的肯定和广大百姓的赞颂。清代“康熙之治”是明君贤臣配合默契、清官廉吏发挥功用形成历史合力的结果。康熙帝虽年少登基,但雄才大略,除鳌拜,平三藩,废圈地,剃发令,武力统一台湾。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接受良好的儒家教育,摒弃满汉畛域,精心挑选了一大批精干廉能的汉族优秀官员,特别是通过对封疆大吏督抚的任用升黜,不断优化更新官僚机体的血液,使统治集团充满生机与活力,发挥了治国安民的重要作用。在他精选的这批文武英才中,就有山西籍官员毕振姬、白允谦、吴、陈廷敬、魏象枢、于成龙、孙嘉淦。其中于成龙最著廉名,他以卓著务实的政绩和廉洁清苦的一生,赢得了江南百姓的爱戴和皇帝的赞誉,并被朝野誉为“天下廉吏第一”。

于成龙(1617~1684),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生,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方山县来堡村)人。早年过着边耕边读的生活,曾在今离石安国寺苦读数载。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成为副榜贡生。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年过不惑(45岁)的于成龙始获出仕的机会,出任广西罗城知县。后任四川合州知州、武昌知府、黄州江防道员、福建按察使、布政使、直隶巡抚、两江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病卒于两江总督任上,享年67岁,谥“清端”,加赠“太子太保”。他一生为人耿直、生活简朴、吃苦耐劳、居官清正、爱民如子、断案神速、治绩突出,是一位十分杰出的封建官员。

于成龙少有大志,自幼过着传统的耕读生活,受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训育。吕梁山雄浑朴实的水土养就了他吃苦无畏、坚忍不拔、耿直无私的品行。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成龙不顾亲朋好友的劝阻,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负,接受清廷委任,抛妻别子,来到南国遥远荒凉之地广西罗城为县令。罗城地处万山之中,瘴气盛行,瑶僮犷悍,隶属于清朝统治不到两年,用当今的话说属于老、少、边、穷地区。由于局势混乱,两任知县一死一逃。于成龙到任时,这里遍地荒草,“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域郭廨舍”,县衙仅存 3间茅屋,时称“北人宦此者,百不一归”。他只得寄居于破旧的关帝庙中。在困境中,同行的5名仆从或死或逃,但他毫不气馁,以坚强的意志,克服水土不服的困难,扶病理政,访贫问苦,迈开仕宦生涯艰难的第一步。罗城在明清鼎革、兵荒马乱之后,百废待举,首要的是稳定社会秩序,收拢民心,恢复生产。为此,于成龙相继采取了严保甲、抑豪强、抚流散、建学堂、修民宅、劝农事等一系列得力措施。

首先是在全城建立保甲制,严惩案犯,盗发及时捕治。境内初安后,他又约会乡民练兵习武,甘冒朝廷“未奉令而专征,功成也在不赦”的律条,抱着为民而死甚于瘴疠而死的决心,准备捣毁经常扰民的柳城西乡瑶贼的巢穴。在强大的声势下,西乡“渠魁俯首乞恩讲和,抢掳男女牛只尽行退还”。接着又在全县搞联防联治,周邻盗惧,“誓不敢犯罗山境”。在安抚境内消除外患的同时,于成龙十分注意招募流散乡民来恢复农业生产,他经常深入田间寨穴访问农事,奖勤劝懒。农闲时带领百姓修旧宅、建学校、筑城墙,对迁入新居的农家,还亲自为其题写楹联,以示鼓励。在此基础上,他又以刚柔并济的斗争策略,解决了当地豪强“数大姓负势不下”的纠纷问题,使这些一向桀骜不驯的地方豪强奉法守规。对贪酷官吏,于成龙则坚持按法处之,以去地方之蠹,以伸百姓之冤。在他的悉心治理下,罗城仅3年时间就由乱到治,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

于成龙在罗城一干就是7年,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他还向上司建议“宽徭役,疏卤引,建学堂,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于成龙的突出政绩引起广西布政使金光祖的重视,罗城被评为全省的模范。康熙三年(1664年)春,金光祖升任本省巡抚,就地方施政征询他的意见。因此,于成龙在《对金抚台的地方事宜》中系统阐述了自己对消弭盗贼、兴复驿站、开垦荒芜、禁除火耗、惩治贪酷的看法,主要内容有:1.澄清地方吏治;2.“弭盗”与“慎刑”;3.推行“抚”字催科;4.推行以彝治彝办法,糜之以爵禄,改善民族关系;5.减轻百姓负担,疏盐行、除灾耗、清杂派、备荒储:6.禁贪酷,养廉耻等。这些建议既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又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民众的利益,表现出他敢于担当和不怕风险的胆识。

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被两广总督卢兴祖荐为广西省唯一的“卓异”,并升任四川合州(今重庆市合川区)知州。离罗城时,他连赴任的路资也没有,出现了百姓“遮道呼号:‘公今去,我侪无天矣!’追送数十里,哭而还”的感人场景。

二、治盗平乱,执法如山,足迹遍布湖广川闽

四川素称“天府之国”,但遭战乱之后,人口锐减,辖管3县的合州,只有丁口百余,正赋 l5两,而衙门的各种供役、勒索使百姓苦不堪言。目睹地方荒残,于成龙决定以招抚百姓为急务。然而安抚之初,“必须培风化之源,重衣食之本”。为此,他率先革除宿弊,严禁官吏勒索百姓。平时轻车简从,免去规定的随从,仅以家仆侍。针对合州土地虽荒,而流民则因原主认业不愿归附的现状,于成龙大胆规定了禁止原主认业、“凡一占即为己业,后亦不得争论”的条例,同时要求属县积极为新附之民解决定居与垦荒中的实际困难,并亲自为流民规划田舍、登记注册、借贷牛种,申明3年一起科。在此优惠政策的感召下,合州人口陡增,田地开辟。“新集者既知田业可恃为己有而无复征发仓卒之忧,远近悦赴,旬日之间户以千计”,招民垦荒取得了成功。于成龙因此于康熙八年(1669年)被擢升为湖广黄州府同知,驻岐亭。当时,岐亭多盗,甚至“白昼行动,莫敢谁何”,严重影响了地方治安和居民的生活生产。为了摸清盗情和每一件重大盗案,他总是亲自访案,多次以微服私访的方式,扮作田夫、旅宾或乞丐,到村落、田野甚至盗巢查疑破难,因而对当地盗贼的活动规律和案情了如指掌。他曾特意在衣内置一布袋,专放盗贼名单,“自剧贼、偷儿踪迹无不毕具,探袋中勾捕无不得”。对待案犯,他主张轻刑、慎刑、重证据、重调查,以教育为主,惩治为辅。他铁面无私,秉公善断,头脑敏锐而细心,善于从一些常人忽视的细节微妙处发现问题的症结,曾排解过地方上发生的许多重大疑难悬案,使不少冤、假、错案得到平反昭雪,民间称之为“于青天”。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把于成龙破案的生动传说写进《聊斋志异》的《于中丞》中。于成龙在词讼、断案方面的才干深为湖广巡抚张朝珍器重,再次被举“卓异”。

于成龙举“卓异”不久,被调往湖北,代理武昌知府。恰在此时,“三藩之乱”爆发。在吴三桂凌厉的攻势下,贵州、湖南望风溃败,清朝的东南半壁江山岌岌可危。同时吴三桂派许多湖北籍部将,持封官“札书”回籍策反,制造暴乱。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麻城县发现“伪札”,知县即以“通贼”罪名大肆滥捕,搞得人人自危。大冶、黄冈、黄安诸盗,“皆倚山结案应三桂”。接受了“副将伪札”的麻城县曹家河人刘君孚父子也乘机联络东山一带寨民发动暴乱。巡抚张朝珍知道于成龙在当地得民心、有威信,就请他出来收拾局面。于成龙以“招抚”为方针,查清事件原委后,发出安民告示,使绝大多数胁从百姓归家,事态得到控制。他还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深入刘君孚山寨说服刘及数千随从,旬日之间,一场暴乱顺利平息。同年八月,于成龙调任黄州知府,第二次暴乱又起。其时,何士荣、陈鼎业、刘启业等各领数千民众反叛,号东山贼,而湖北官兵大都调往湖南,州中吏民仅数百人,潜入城内的奸细乘黄州府空虚,联络当地豪绅纷纷闹事,一时间“高山大湖,烽火相望”,声势与范围大大超过前次。面对险恶的局势,有人主张退保麻城,于成龙力排众议道:“黄州,七郡门户,我师屯荆、岳,转运取道于此。弃北不守,荆、岳瓦解。”于是调集各乡乡勇数千人在东山黄土坳一带,与数量上占优势的暴乱分子展开激战。他身先士卒,指挥得当,使战斗大获全胜,当场擒获暴乱首领何士荣,仅用20余天取得平乱的胜利,受到湖广总督蔡毓荣的嘉奖。

康熙十六年(1677年),清廷在黄州增设江防道,命于成龙为道员。第二年,又迁福建按察使,主管全闽的司法与监察。于成龙上任伊始,就办了一件为民称颂的大事。当时清廷为了防范台湾郑氏的抗清势力,在东南沿海实行“海禁”政策,不许片板下海。地方官府不顾连年战乱,动辄以“通海”罪名兴起大狱,致使许多沿海渔民冤死。于成龙在审阅案卷时,发现每案被拟极刑的就达数百人,甚至祸及无辜妇女孺子。于是他写信给康亲王坚决主张重审,并对怕得罪清室而劝阻他的人说:“皇天在上,人命至重,吾誓不能咸阿从事!”在他的据理力争下,先后使千余名无辜百姓免遭屠戮而获释。其时驻扎福建的官军多掠良民子女役为奴婢。于成龙出面集资赎归,贫困不能归者还发给路费,百姓交口称赞。次年夏天,于成龙在按察使任上第三次被举“卓异”,并升任布政使。福建巡抚吴光作特疏向朝廷举荐,称他为“闽省廉能第一”。从此,于成龙得到康熙帝的赏识和破格重用。

三、抚治京畿,赈灾免赋,一介不取,不负皇恩众望

康熙十九年(1680年),康熙帝“特简”于成龙为畿辅直隶巡抚。京城地处天子脚下,事繁权重,王公贵族、文武百官、豪门显宦云集,各种关系错综复杂,清廷委此重任,足见对于成龙的格外器重。于成龙不负厚望,兴利除弊,情操益励。“凡在京亲戚交游相请托者概行峻拒,所属人员并戚友间有馈遗,一介不取”。翌年春,康熙帝在紫禁城召见于成龙,当面表扬他为“今时清官第一”,并制诗一首,赐内帑银1000两,赠御马一匹,以嘉其廉能。在直隶巡抚任上,于成龙禁火耗、赈灾荒、革奢靡、绝贿赂、饬学政、查赌博、崇节俭,深得民心。康熙二十年(1681年)夏秋之际,宜府、真定等地连年遭灾,他奏请免宣府荒地本邑粮3000余石,银1000余两。又将真定、大同、太原3处应征20年分地丁钱粮并历年拖欠钱粮全部蠲免。同年六月二十八日,于成龙会同户部员外郎亲自前往宣府四卫赈济饥民,共赈济大口饥民4428名,每名给米二斗四升,小口饥民 910名,每名给米一斗二升,通共借支各仓米一千一百六十六石二斗八升。为了搞好京城治安,他立保甲法,规定10家立为一甲,选老成、诚实、谨慎者公举为甲长,9家咸听约束、互具保结,有窝藏奸盗交结匪类者许告发,巡夜守栅擒盗者有赏。大名知县借中秋节送礼,受到严厉指责。于成龙还十分注意对村社的管理,先后发布《严禁赌博谕》《驱逐流娼檄》,整顿社会风气。同时大力提倡植树打井,认为“耕凿树艺培天地自然之利,裕吾民衣食之源”。为了整饬吏治,他提出亲民之官的六条准则:1.勤抚恤;2.慎刑法;3.绝贿赂;4.杜私派;5.严征收;6.崇节俭。不久,又亲自查处了贪婪知县越履谦。

四、总督江南,整饬吏治,兴利除弊,为国尽瘁捐躯

于成龙出众的德才赢得朝野一致赞许。抚治京师未逾两年,康熙又让他出任东南财赋重地要职——两江总督。身为封疆大吏,“治官之官”,于成龙把整顿吏治放在首位。他认为“国家之安危由于人心之得失,而人心之得失在于用人行政”。一踏上江南即“微行”访于民间,面对“州县各官病民积弊皆然而江南尤甚”的状况,他很快颁布了《兴利除弊约》,内列灾耗、私派、贿赂、讼师、奢靡、旗人放债等15款积弊,责令尽行痛革。与此同时,他举廉劾贪,刚柔并济,先后疏荐直隶守道董秉忠、南路通判陈天栋。所到之处,官吏望风改操,权势又惧又恨,串通大学士明珠劾于成龙年老体衰,但康熙帝不为奸言所诱,称赞他宽严并济人所难学,并说:“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

于成龙对科举教育也十分重视,认为抡才大典不得有丝毫奸弊。而在文化发达的江南地区,官僚、势豪贿通学政,科考营私舞弊成风,贫苦士子虽皓首穷经、满腹经纶,却往往落榜被挤。针对这种状况,于成龙发布《饬励学政事宜》,明令一旦发现弊行,“立刻飞章入告,官则摘印,子衿黜革,候旨按律拟罪。其胥、奸棍即刻毙之杖下”。

五、生活简朴,布衣蔬食,居官清正,一生两袖清风

于成龙的官越做越大,但生活十分简朴。在罗城做县令7年,离任时穷得连路费也没有;黄州8年,在赴福建时仅有被褥一束,朝衣一袭,沿途以萝卜为食粮。在灾荒岁月,他还以糠代粮,把节余口粮、薪俸救济灾民,因之百姓在歌谣中唱道:“要得清廉分数足,惟学于公食糠粥。”为广行劝施,让富户解囊,他甚至把仅剩的一匹骡子也卖掉,得银10余两救济灾民。即使做了富甲天下的两江总督,他仍是布衣蔬食,“半茹糠秕”,日食屑糠杂米粥,“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江南人民因而称他为“于青菜”。总督衙门的官吏在严格的约束下,无从得菜肉,只好每日采衙后槐叶啖之,“树以为秃”。江南风俗奢侈,他到任后,人们相率易布衣,士大夫家减车从,毁丹垩,婚嫁不用音乐,豪滑率家远避,“居数月,政化大行”,有力地遏止了奢侈腐化。他天南地北,宦海20余年,只身天涯不带家眷,结发妻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他的情操尽职享誉当时,“治事尝至达旦”。最后累死在两江总督任上,卒后居室中“故衣破靴,外无长簧”。

于成龙死后,南京一带民众“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家绘像以祀之”。持香奠者日数万人,下至脚夫挑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可见江南民众和西域商人、僧侣对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康熙帝称赞他“秉心朴直、事忠勤,而考其生平,廉者尤著”。后来,康熙帝南巡时仍一再褒奖于成龙“居官清正,为古今第一廉吏”,并赐联“历仕甘棠随地荫,两江清节至今传”。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中华民族勤劳善良、重德尚廉,历来注重礼义廉耻。历史上山西表里山河的自然地理,地瘠民贫的生存环境,五千年文明积淀而成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锻铸了历代山西名将贤相清官廉吏、志士仁人清正有为、勤政爱民、勇于担当奉献、坚持不懈追求真理、不断实践奋斗的高贵品行,于成龙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猜你喜欢
于成龙
清朝出了两个“于成龙”
领导月读(2022年10期)2022-12-23 10:23:27
清廉山西建设·清官廉吏(三)
——于成龙
史志学刊(2022年4期)2022-12-18 12:35:15
艺术化呈现中“于成龙”形象的真实性塑造
电影评介(2017年17期)2017-11-20 23:59:28
“第一廉吏”于成龙
百姓生活(2017年7期)2017-07-10 08:30:28
当一任好官易,当一世好官难
时代报告(2017年4期)2017-05-03 14:54:47
电视剧《于成龙》中央8套收官
综艺报(2017年3期)2017-03-29 09:01:18
“问题干部”于成龙为什么“能”
当代党员(2017年5期)2017-03-28 22:21:32
晋剧《于成龙》
上海戏剧(2016年10期)2016-11-05 15:50:47
廉吏于成龙的交际之道
当代党员(2016年2期)2016-09-10 07:22:44
清官于成龙的人情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