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对统战工作的启示

2018-03-31 18:11光雅芹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为政者孔子中国共产党

光雅芹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1)

《论语·为政》是孔子的为政哲学思想。相较于管理众人之事的现代“政治”,“为政”更强调教育与感化,倡导以仁德涵育民心,以信义赢得民意,以学知汇集民智。孔子的为政智慧与当代统战精神相契合,对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北辰之德”,万众同心

孔子提出,为政最重要的是“德”。“德者得也”,为政者不仅要有道德的思想,更要有德业的成果,只有在施政纲领和治理成效上均以“德”作为评判政治活动的价值标准,才能赢得民心,巩固执政基础。中国共产党弘扬了中华文化中的德业思想,以“为生民立命”作为理想追求和从政使命,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并一以贯之,在90多年的政治实践中依靠民众的信任和拥戴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断胜利。

孔子将德政喻作“北辰”,而以“德”立身的中国共产党犹如星空中的北辰,二者具有许多相似特性。一是方向性。北辰永远指向正北方,千百年来人们靠着它的星光来导航,得以辨别方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是改革开放的开拓者,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路人,只有依靠中国共产党把舵定向,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二是核心性。以北辰为中枢,天体中星座的移动始终拱卫着、围绕着北辰来转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是社会整合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共产党周围,聚合起最广泛的力量支持,不断延伸多样性的半径,画出了最大同心圆。三是不易性。众星环绕北辰转动是几千万亿年固定不移的一种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在反复的探索和比较中作出的历史性选择,必须始终坚持、永不动摇,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统一战线要教育和引导广大成员坚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像众星拱卫北辰一样紧密团结和凝聚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万众同心,戮力同行。

二、“诗思无邪”,引导民意

诗歌是民众情感的表达,“其所由来者渐矣”,情感源于人的思想,而思想反映社会现状。孔子将周朝以来五百年间各个国家、地区能够代表民众欢乐疾苦的诗歌精选出三百篇编集成《诗经》。《诗经》构成了周朝社会生活的完整图景,是为政者通过了解民风盛衰利弊以决策施政的重要参考。新时代,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本质要求,更是党赋予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功能。统一战线具有贴近民情的资源优势、上通下达的渠道优势、专家汇聚的智力优势、调研参政的组织优势,体察民意更敏锐、兼顾利益更广泛、反映问题更精准、回应诉求更敏捷,在搜集反映社情民意以资政建言过程中既能充分彰显自身特色,又得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是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和载体。统一战线要充分利用这一独特优势,采集群众呼声,吸纳民间智慧,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提供智力支持和群众基础。

了解民情只是手段,其目的在于引导民意。孔子指出,一切政治和社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思想问题。《诗经》的开篇《关雎》描写的男女情爱是人类正常的情感表达,但情绪的宣泄不能任意妄为,要经过为政的教化引导其合乎礼法,使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正如孔子在《论语》中对《诗经》宗旨的总体概括和评价——“曰:思无邪”。思想的端正落实到现实的政治活动中,才能实现政治清明、伦常有序。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思想引导伴随着成员构成的多元化、利益取向的多样化而面临更多挑战,巩固团结奋斗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任务更加艰巨。实现“思无邪”的价值追求和政治愿景,需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思想引导的特色和优势,团结和引领统战成员不断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在多元政治思潮的交流交锋中保持政治定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坚定政治方向,画好凝聚思想共识的同心圆。

三、四人“问孝”,分类施策

“问孝”是“为政以德”的引申递进。孝道是一种情爱的发挥,为政的人将孝子之心扩而充之爱天下人,才能实现真正的善治。对统战干部来说,只有孝于亲养成良好的家风,才能推而广之形成时代新党风、新政风、新国风,凝心聚力的根基才会更加巩固。同是“问孝”,孔子根据不同人的身份特点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孟懿子是鲁国大夫,作为为政者的“孝”是“无违”,即大孝于天下,不要违背(天下人的意愿);孟武伯是孟懿子之子,作为子女及未来从政者的“孝”是“父母唯其疾之忧”,像父母焦急儿女病情(一样去关心天下人的疾苦)。子游和子夏同是孔子的弟子,相较于为政者的隐语作答,则采用了较为直白的回答方式,曰“孝”重在“敬”与“色”,即内心的敬重和外在的脸色,这是无论为人子女还是为人臣子都应该注意的问题。孔子三千弟子各不相同、七十二贤各有专长,所以孔子的为政思想倡导分类施策,既有统一的核心,即培养有孝道精神的从政君子;又倡导“君子不器”,根据个体差异因势利导、长善救失;同时注重树立典型,以颜回的“退而省其私”说明臣子接受和服从的修养在于举一反三、见微知著。统战工作对象范围广泛、代表人士云集,必须运用孔子分类施教的思想,既要把握核心,坚守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始终保持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自信;又要分类施策,根据不断变动和发展的阶层状况及时调整统战范围、重新划归统战类别、准确掌握基本情况、分类搭建工作平台,根据统战成员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分类别分层次予以引导和培养,建立健全分众统战机制;同时,在统筹全局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确定重点培养的代表人士,建设各具特色的代表人士队伍,以点带面,增强示范效应。

孔子还指出了分类施策的原则和方法,即“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从思想、行为、涵养三个层面知人察人,才能为为政者善任纳才打下基础。对统战工作来说,要深入掌握统战成员的思想动态、业务能力和群众基础,做到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探索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法。分类施策只有建立在对统战成员充分了解之上,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四、“温故知新”,初心永固

中国历来就有修史的文化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才得以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绵延不绝。下到小儿语“载治乱、知兴衰”,上至统治者“览前王之得失,为在身之镜鉴”,再到在政府层面设专司修史的史官史馆,读史研史已融入民族血脉,并在长期的文化浸润下塑造了中华民族以史为鉴、以史资政的精神品格。因此,孔子提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现代治国理政的方法、政策,都是历史经验的积累和传承,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只有借鉴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才能理判当下、预知未来。中国人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信仰,是保证中华悠久文明传承不绝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突出表现,更是国家治乱兴衰的经验借鉴。

统一战线90多年的发展历程波澜壮阔,既传承了中华民族尚和合、求大同的传统思想,又根据不同时期的统战任务不断积累、反思经验教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统战理论与实践。回顾统一战线发展史,正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民主党派及各族各界人士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夙愿。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统一战线要传承和发扬民主先辈团结合作、风雨共担的优良传统和爱国情怀,坚定政治方向,增强政治定力,以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为己任,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自身优势、贡献智慧力量,使统一战线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彰显独特的政治优势和价值使命。

五、“周而不比”,以义聚力

孔子将君子与小人的处事方式和交友原则作了一个对比,认为君子“周而不比”,即君子能周全公正地对待天下众人,不带有成见和私心;而小人则“比而不周”,即小人仅凭主观判断和个人喜好交友辨事,并无包容之心。二者都有亲厚团结之意,但由于价值取向的根本不同而导致行为结果背道而驰。孔子在《里仁篇》中对君子和小人的注解进一步阐明了“周”与“比”的出发点,君子“喻于义”,用道义吸引志同道合之人,而小人“喻于利”,以利益关系作为联结纽带。对为政者而言,孔子“周而不比”的政治理念不仅包含了包容宽和的政治胸襟,更展现了实现政通人和、防止朋党之争的政治谋略。

统一战线是多样化政治力量的联盟,要实现最广泛的团结,更需有“周”的智慧和度量。新时代,统一战线面临社会阶层多样化、社会思潮差异化等严峻挑战,要不要团结以及如何有效团结成为摆在统战干部面前的现实问题。“周”即包罗万象、容纳各方,摒弃私利而为公利。对统一战线而言,就是要正视统战成员的独立化和差异化,在体谅尊重的基础上加深了解、互动交心,找寻事业与情感的交汇点,以共同的奋斗目标凝聚最广泛、最坚定的力量支持。“比”则是为个人私利笼络众人,虽能短时获利,但因联结纽带的脆弱性和松散型易导致联盟的疏离甚至瓦解。统一战线的联合是团结和共识,而非讨好或比附,虽存在利益差异和多元诉求,但更追求目标一致与价值认同,因此能在日益丰富多元的现代社会越发显示出强大的社会整合力和张弛度。统一战线绝不能因为短期利益的获取而让渡权力、放弃底线,而应追求有原则的和谐相处、有坚守的利益他人,道同才能共相为谋,要以共同的价值取向汇聚同行者、聚合向心力,这正是孔子所提倡的“周而不比”的政治态度。

六、“知之为知”,广泛协商

孔子教育仲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才是最高的智慧。孔子在《为政篇》中与仲由言此,强调的不仅仅是一种谦和踏实的治学态度,更是对为政者虚怀若谷、招贤任能、广纳谏言的政治期许。唯其有所“不知”,才能成其“有所知”。尤其是对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来说,“知之为知之”,广泛征询意见建议并建立高效的反馈机制,不仅有利于确立政策的权威性和合法性,更有利于调动民众参与政策执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为政者一知半解、不懂装懂导致的政治后果则难以预料,也不易真正取得民信,导致信任力危机。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民主与协商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协商民主作为从中国土壤中孕育出的理性政治参与形式,与中国共产党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使命相互呼应、相得益彰,开创了一种更持续、更有效、更直接、更广泛的民主模式。受传统文化滋养的协商民主,从中华传统政治文化中汲取了“知之为知之”的文化精髓——倡导“兼听则明”的君德要求和“匡正君非”臣子义务,使古代朝堂之上的“咨询式民主”经现代社会的发展实践赋予了新的时代意蕴。其政治涵义是在广泛征询不同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兼收并蓄、权衡利弊,最终达成兼顾各方利益诉求的普遍政治共识。在中国民主道路的探索、追寻和实践中,“知之为知之”的思想理念从圣贤的政治期盼,到为政者的施政方针,再到制度化的政治实践,不断在创造中转化、创新中发展,使古人的政治智慧和政治理想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积淀成探索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

七、“人而有信”,交友有则

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统战工作要联系人、团结人,就必须以信立言、以信交友,才能真正得到党外朋友的信赖和拥护。统战干部与党外人士的联谊交友是政治需要,是出于公义而非私谊,只有以德为先,以信为要,才能广交深交到一批在复杂政治形势下经得住考验的挚友、在关键时刻给予中肯意见建议的诤友、在共谱中国梦的征程中鼎力相助的益友,将党外朋友真正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在对外关系中,习近平总书记将信德作为国与国交往的前提,为当今国际交往的战略互信奠定了价值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在国家之间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信义正是支撑国际合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的思想保障,也是各国携手走出国与国交往新路的价值归依。

《论语·为政》集中阐释了为政者执政所依据的基本价值理念,以及所应具备的执政素养和政治使命,是后世修身明德、治国理政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重读《论语·为政》中的为政哲学思想,探索其中所蕴含的统战因子,对处理好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但需注意的是,孔子强调的为政并不是如何为官的技巧和方法,而是为政者应秉持的思想统领和价值操守,故而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永恒的价值,在经典和时代交互的过程中不断地被阐释出新意。

猜你喜欢
为政者孔子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孔子的一生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传统文化中政德建设的特点及现代启示
孔子的一生
修之于身:为政者的成功基石
——老子论官德修养
浅析《孔子家语》中孔子的为政思想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