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护理

2018-03-31 13:41薛春平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冲管神经外科肝素

薛春平

山西汾西矿业集团职工总医院神经外科,山西 介休 032000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经上肢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以及下肢的隐静脉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1]。PICC适用于长期禁食、静脉营养支持、输入刺激性和高渗性药物的神经外科经患者,现在神经外科使用PICC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2-4]。尽管PICC是一项有创操作,但针对临床不同患者独特的特点,使用PICC置管同时要实施针对性的预防与护理措施,均取得良好的疗效[5]。本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开展PICC置管技术以来,为多例患者实施此项静脉治疗技术,为特殊药物开辟新的静脉通道,有效地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7例神经外科患者,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55~74岁,平均62.2岁;颅脑外伤6例,脑出血6例,脑肿瘤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

1.2 方法

1.2.1 PICC的置管 静脉的选择: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等肘部粗大血管;导管的选择:选用巴德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提供的巴德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外周插管中心静脉导管),规格型号3275118,批号JUAWF085,产品标准/技术要求编号YZB/USA 6672-2013,敷料为(美国,10 cm×12 cm 3M透气敷料);上述导管为带阀导管,选择带阀的导管Hoffer堵塞率低于普通导管组堵塞率[6]。并尽可能选择小型号,良好材料的导管,以减轻导管对血管壁的损伤;进刺点定位:肘关节下方1~2 cm,长度为肘关节到对侧胸锁关节40~43 cm;置管配合和操作:患者平卧,嘱其将头部偏向静脉穿刺的一侧,防伤及颈外静脉,常规消毒铺洞巾后穿刺,插入导管,在穿刺点处覆盖碘伏棉片,外贴3M透气敷料,再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7];操作后检查:操作完毕后行X线摄片,以确定导管位于上腔静脉上端。

1.2.2 PICC的维护 ①维护要点:成功操作完成PICC置管术;正确而有效的维护技术则;规范正确的维护时间、正确冲洗、封管及更换肝素帽、适时更换敷料等操作流程。②每3~7 d更换一次无菌透明敷料,严格无菌技术,消毒时禁用含酒精的消毒剂,防止导管损伤断裂,可使用安尔典,若出现以下情况应缩短更换间隔时间如出汗、穿刺处局部感染、渗血、渗液、油性皮肤、敷料松脱、污染、破损等,必要时随时更换。③如肝素帽有损坏或有血渍时应及时更换,正常情况下每7 d更换1次。更换时,应将旧肝素帽取下,用酒精棉球对导管的螺纹口外周消毒,对使用末端开放导管时,注意导管与肝素帽分离时关闭导管,以避免空气栓塞。④冲、封管:采用脉冲式正压法封管,但禁止使用小于10 mL的注射器;须用脉冲式冲管法进行冲管;冲、封管应遵循生理盐水-药物注射-生理盐水-肝素盐水的原则;用生理盐水冲管;用10~100 U/mL稀释肝素盐水封管。使用肝素时要注意观察有无血小板减少的症状及体症,以及输入液是否和肝素有配伍禁忌。⑤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置管依从性,提高穿刺成功率,在置管前要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患者家属或患者详细介绍PICC置管的目的、优点、适应症、操作方法及并发症、注意事项等以取得患者或家属的积极配合。

1.2.3 并发症及护理 ①导管堵塞:发现导管堵塞后,首先应检查外部因素和患者体位。体外导管易发生扭曲、打折、过度拉抻,应仔细检查,排除原因,即可解决堵塞问题[9]。血栓性堵塞多发生在导管的体内末端,血液返流形成血栓性堵塞。护士应掌握正确的冲管和封管方法(脉冲方式)并严格执行PICC导管维护操作程序。在治疗间歇期间,三向瓣膜式导管可冲管1次/3 d,开放性导管必须冲管1次/d[10]。本组发生的1例导管堵塞为非血栓性堵塞,经仔细检查确认原因是导管维护不当致导管扭曲造成,经排除原因后解决。②局部感染处理应遵循尽早发现及时处理的原则,加强局部护理,提高无菌操作水平[11]。本组无1例因局部感染发展到全身感染而拔管,所有病例都因处理及时得当感染受到控制,均在5~7 d后局部感染治愈。③当治疗结束或出现并发症时,要及时拔管[8]。拔管后检查导管是否完整,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并按压至少10 min,嘱患者拔管后24 h内尽量减少术侧肢体活动,以防出血[12]。

2 结果

17例一次穿刺成功者16例,成功率为94.1%。PICC导管留置时间18 d~6月,平均69 d。出现局部感染2例,导管堵塞1例,1例非导管原因死亡,余13例顺利出院。

3 护理体会

神经外科患者大多会出现脑水肿,需要每日输注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处理,有些病人甚至需要每4 h输注1次,还有的脑肿瘤患者需要后期进行化疗,外周静脉血流量为1 mL/min,上腔静脉血流量为2500 mL/min[13-14]。PICC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脂肪乳、20%甘露醇等高浓度、强刺激药物注入后被迅速稀释,从而减轻了药物对周围血管的损伤,减少了刺激性静脉炎的发生[15]。其穿刺点在外周静脉,比较直观,易掌握,穿刺成功率高,且无需局麻、缝针,创伤小,避免了以往深静脉穿刺引起的血胸、气胸等并发症[16-17]。因此,PICC置管术作为一种新技术,既能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又能节约人力,降低护士的工作量,是临床神经外科上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猜你喜欢
冲管神经外科肝素
持续空气阻隔法所需输液冲管液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静脉输液冲管液量与时间对冲管效果的影响
改良脉冲式冲管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