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翠兰
(泰山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21)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现代化发展目标视野下,中国梦实际上是一幅21世纪中叶中国的现代化蓝图,“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现代社会描述,中国梦就是追求中国现代化的全面实现,是中国在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的基础上下一步的奋斗目标。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2](P4)。因此,习近平语中的中国梦是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连的,是与中国现代化的全面实现完全统一的。中国梦的内涵昭示,它要把中国由经济大国建设成为经济强国、文化强国、科技强国;它要把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成果化为人民生活的富足,它要让中国克服目前现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而实现社会公正、和谐,它要使人民满意、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它要实现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一直追求的梦想——让中国以世界强国的面貌重新屹立于世界舞台中央,成为现代世界强国。中国梦的全面现代化追求和现代世界强国追求既是对三十多年来中共历届领导集体现代化发展目标的承继,又是对以往发展目标的深化与拓展,它要引领中国实现以人为本、全民共享、社会公正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还要使中国成为现代世界强国和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因此,中国梦既是在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的经济大国基础上中国下一步的奋斗目标,又是对中国特色现代化内涵的全面而深入阐释,还是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飞跃和升华。
领导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一直追求的执政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集体不断探索,并在每个时期制定了具体的奋斗目标。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时期(1949—1978),面临两次世界现代化浪潮发展机遇的丧失与中国的落后,中国共产党模仿苏联,把“工业化”和“四个现代化”作为了奋斗目标,并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和探索,虽然奠定了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但由于后期的严重失误和挫折,中国仍大大落后于世界的发展:1978年,中国人均产值381元,中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57.5%、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67.7%①,中国属于绝对贫困水准。
20世纪70年代末,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深入分析和研究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目标,并提出了务实的、可操作性强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3](P14—15)。其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是:解决贫困、实现温饱→走向小康→进一步富裕、实现现代化。三步走战略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中心,以国民生产总值为衡量标准,开辟了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从1978年到1992年,经济年均增长率9%左右。1992年,中国人均产值2311元,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53%,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57.6%,基本上实现了联合国的温饱标准②。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基本实现,中国社会开始向小康迈进。
1992年后,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奠定的基础上,中国大力推动市场化改革,逐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1992—2002年期间,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10%左右。2000年,中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9.4%,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9.1%,中国基本上实现了联合国的小康标准③。2002年,中国人均产值9398元,达到了邓小平设计的小康目标④。但与此同时,中国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发展的负面效应明显,且人均收入低、城镇化率低、城乡收入差距大,已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因此,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目标是向全面小康迈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21世纪的前20年,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要经济更发展、民主更健全、文化更繁荣、社会更和谐;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人本、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概念,并用“经济发展”代替了“经济增长”。在不断探索与努力中,2010年,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中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3%和40.4%,城镇居民的生活已经属于联合国标准的相对富裕,中国的总体小康水平进一步提升。2012年,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成(实现)小康和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一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4]。
中国梦追求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现代化发展目标,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现代化宏伟蓝图的具体描绘,也是在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的基础上对中国未来发展提出的战略思想和下一步的现代化发展目标。这一目标是中共历届领导集体追求的现代化发展目标的承继,是从温饱到基本小康、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再到富裕和现代化全面实现的关键环节,是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的最后一步。因此,中国梦是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发展目标的持续和推进。
中国现代化是一个系统且不断深入的工程,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和人的现代化等各个方面,浅层次的现代化以物质、硬件为衡量标准,表现为经济的工业化、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治理结构的形成等;深层次的现代化则以人的现代化和信息技术为衡量标准,表现为形成了现代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基本政治制度良好的运行体制,社会公正和谐且有发展活力,人民生活富足、满意度或幸福指数高等。现代化目标追求折射出的是现代社会发展水平和人对现代化的认知水平,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目标追求反映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全面升级和升华。
在现代化建设的各层面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杠杆,社会是载体,人是核心。人本目标追求是社会发展的表现。现代化的基本人本目标是提高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最终目标则是提高人的生活品质,提高国家、民族与公民的尊严,提升公民的幸福指数。因此,追求人民幸福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深层次追求,是人本目标的提升。
毛泽东时代,受社会发展水平和对现代化认识的局限,中国把工业产值、重工业产值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衡量指标和追求目标,现代化目标具有明显的物质色彩和物本倾向。
20世纪70年代末,在邓小平领导下,中国开启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三步走战略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高作为了中国阶段性的奋斗目标,确立了物质生活的人本追求——温饱、小康、富裕,开启了从物本追求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人本追求的转变,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的第一次升华。
人是社会的主体与核心,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满意度,也即幸福指数。幸福是一种心理感受,它强调人的心理感知,侧重于人的心理与精神追求,但必须以物质生活的保障为基础。“幸福机会在富裕社会要比在贫穷社会大得多”[5](P351)。幸福是人们实现温饱之后的更高追求。生活富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是社会全面发展的表现。追求幸福是人类社会发展由经济追求到综合追求、由物质追求到精神追求转变的标志,是现代社会发展人本目标向深层次转变的标志。
2012年,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中国梦首次把中国的发展与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把人民幸福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去追求。习近平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追求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就是追求在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后,通过创新发展经济来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深化改革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通过改革创新去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和秩序,建成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社会运行机制,让人民满意并积极上进、各尽所能,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个人生活和富强、美丽、和谐中国。因此,追求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发展的人本目标追求,是对中国现代发展的深层次引领,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再次升华。
通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持续发展,2010年,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2014年,中国又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对外贸易国,中国成为了典型的经济大国。但中国却不是一个经济强国:2011年,占世界人口22%的中国GDP(471564亿元)只占全球的14.3%,中国的人均GDP(5414美元⑤)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在世界排名89。中国经济的创新指数也不高。2012年,中国在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对全球125个国家进行的“2011年度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占29位。因此,有着庞大经济躯体的中国却还缺乏经济强国的实力。对此,习近平指出:“我国经济规模很大,但依然大而不强,我国经济增速很快,但依然快而不优。”[7](P142)“我国是制造大国和出口大国,但主要是低端产品与技术”,“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虚胖不行”。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中国必须要在经济大国的基础上向经济强国迈进,追求“国家富强”成为了中国梦的首个内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8](P219)。中国该通过怎样的发展才能成为强国呢?习近平指出:“发展要有一定速度,但这个速度必须有质量、有效益”[7](P270),“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与强军相统一”[8](P219)。当然,中国梦追求的强国不仅要有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不断提升,还必须有文化、科技创新、社会体制等软实力的不断增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8](P160),国家发展的“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创新上”,“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如何提升国家软实力?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对内培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对外提升中华文化的感召力,使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通过立体的、全方位的文化建设,使中国成为文化大国、文化强国。中国梦把追求国家富强作为第一要务,就是要使中国从经济大国变成为全面发展、软硬实力皆具的现代世界强国。“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8](P56)。
社会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构建起流动、多元的现代社会结构,社会具备并运行自己的功能,且形成一整套系统的现代社会调节与平衡机制来保证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现代社会结构出现标志着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而现代社会功能的具备与社会整合机制的形成则标志现代社会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政府包办一切,社会没有发展空间、更没有自己的功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原有的以身份和职业为基础的固化社会结构瓦解,以经济与社会地位为基础的新社会分层形成,现代社会结构已出现,但现代社会功能还不具备,现代社会运行机制也没有建立起来,使社会矛盾多、社会冲突不断,和谐的现代社会格局没有形成。为此,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发展理念,把社会建设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并列去追求。在十多年的努力下,中国的社会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比较大的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效,社会总体上保持了稳定。但社会问题仍然存在:社会结构明显不合理且出现固化现象、社会不公正现象(尤其是分配公正)比较突出、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冲突加剧等,这一切都表明,中国还未建立起现代社会的协调运行机制,和谐社会没有建成。
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建成现代社会的协调运行机制?习近平认为,社会不和谐的关键在于社会的不公正。他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指出:“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在2013年的新年贺词中他指出: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推动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7](P131),“必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8](P13)。因此,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与秩序是目前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共享”作为了一大发展理念,把社会公正建设作为社会建设的抓手,通过社会公正去营造现代社会运行机制、去激发并提升社会活力、去促进社会和谐,可以说是对和谐社会建设的精准把握,它把中国的社会建设从笼统目标细化为了具体路径,又找到了关键着力点,是社会建设的大力推进和提升。
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持续追求目标,历代仁人志士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但由于路径或方法的不恰当,中国一直在复兴道路上徘徊。上世纪70年代末,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国民则处于绝对贫困状态。邓小平果断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去改善人民生活、积蓄实力、提高国力的“独善修身”发展历程。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中国不仅成为了经济大国,为世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而且成为了现代世界舞台上有普遍影响力的世界大国。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8](P35-36)。追求成为现代世界强国的民族复兴成为了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8](P36)。从追求“GDP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自身发展到追求“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是中国发展追求从“独善修身”到“兼善天下”质的飞跃,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又一升华。
中国追求的民族复兴,不是成为侵他、压他、排他的世界霸主,而是与邻国、他国和平共处,“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主义,不干涉别国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8](P267),“我们不认可国强必霸的逻辑”[8](P170);中国追求的复兴,不是一枝独秀的自我进步,而是与世界发展同步、与世界共赢的“达则兼济天下”,“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10];中国追求的强国不是单单追求和享受大国权利,还要承担更多国际担当和世界责任、为世界发展繁荣做出更多贡献,是与责任义务相连的奉献性的世界强国。习近平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指出:“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9];中国的复兴还将推动和谐世界的营造,中国不仅要在维护世界和平、维护世界公平正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还要在世界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方面与世界一起努力且做出更大的贡献。可以说,中国梦不仅追求使自己成为强国,还要引领和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整体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中国梦不单单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世界和平、和谐与发展梦,它追求的民族复兴是与推动世界的共同发展繁荣同步的,体现的是作为古老文明大国的进取心和奉献心,体现的是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世界胸怀和大国责任感——它不仅要使占世界人口1/5的大国彻底完成现代转型,还要成为富强、文明、和谐并促进世界繁荣与发展的现代世界强国。追求“强大世界、世界共强”的中国梦不仅远远超越了要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梦想,还要更改世界历史上“强国必霸”的逻辑,是对中国发展目标的深度拓展与升华。
在中国梦发展目标的引领下,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推进中国新阶段的现代化建设不断探索,先后创造性地提出了“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经济新常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全新思想和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视角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际上是一套以中国梦为顶级目标的系统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体系。
这一体系以21世纪中叶实现全面现代化并成为现代世界强国的“中国梦”为顶级目标,以建党百年实现全面小康为阶段目标。这一阶段推进的战略目标立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和小康社会的现实基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全民共同为梦想而奋斗为动力机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为引擎驱动,并以法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执政党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机制,共同促进中国转向质量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实现全民利益共享、共同富裕、社会公平公正与和谐,进而实现全面小康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战略体系的主线与核心是质量发展、共享发展、公正发展。这一战略体系把准了中国社会肌体脉搏,开出了调理良方,适应中国和世界发展的需要,引领中国走向全面小康和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现代化,让中国以全新姿态向全面现代化和世界强国的目标迈进。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2》。
②恩格尔系数在60-50之间。
③恩格尔系数在50-40之间。
④邓小平在1984年6月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代表时谈到:“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人均达到800美元”。
⑤数据来自网易财经2012年6月4日讯,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而国家统计局2012年8月15日公布的2011年中国人均GDP是5432美元。
[1]习近平.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18.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习近平.2014.6.5在中阿合作论坛在六届部长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6-6。
[5]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其最后的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6]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2012-11-1.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N].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9]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N].光明日报,2013-3-24.
[10]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共同会见记者的讲话[EB].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201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