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18-03-31 10:22高欣
四川劳动保障 2018年7期
关键词:都江堰市人力资源协同

高欣

近年来,都江堰市人社局以高层次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重要人才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在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工作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践。

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基本情况

人力资源总体情况。都江堰市现有专业技术人才13015人,其中初级5921人、中级5182人、高级1912人(含正高62人)。技能人才15422人,其中技工14918人(初级工4521人、中级工8039人、高级工2358人),技师462人,高级技师42人。农村实用人才39812人(其中持证5654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645人,其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1123人,中级及以下管理人员2522人。全市高层次人才占人才总量的10%左右。

党委政府在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中作用发挥情况。成立了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协调联动的人才工作机制。优化顶层设计,制定了人才新政12条,构建了“1+1+N”的人才发展政策体系。

人力资源与科技、金融要素融合情况。设立“债权融资风险资金池”,创新推出“壮大贷”“农贷通”等金融产品,搭建了众筹、天使等投融资平台,助力创业企业发展升级。全市创新创业载体面积达16万平方米,吸引了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和人力资源聚集。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创业企业1707家,去年新增科技创新企业80余家,专利申请总量同比增长24.3%,技术交易额同比增长12%。

人力资源与产业发展协同情况。

围绕“国际生态旅游名城”发展定位,全市共有A级及非A级旅游景区8个,全年接待游客235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5.9亿元,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3%。

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特色亮点

打造“青年人才全域实习基地”,拓宽人才引育平台。积极探索把人才引进环节进一步前置,通过建立“政府+高校+企业”青年人才实习工作体系,吸纳急需紧缺专业在校学生定向投放四大产业功能区、有关部门和乡村振兴领域实习,在实习中发现和储备一批优秀青年人才。

深化校(院)企地合作,增强人才发展活力。目前已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在人才引育、规划设计、项目攻关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聘请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咨询顾问,建立旅游发展咨询顾问智库。与全国7所院校合作培训各级各类干部400余人次,并依托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清华大学合作建设都江堰电子商务学院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跨区域人力资源长效合作”取得实效。先后与仁寿县、蓬安县、西昌市等15个区(县)人社部门以及西昌学院等3所高校签订人力资源供需共享长效合作框架协议,构建起广角辐射的跨区域人力资源合作平台,为都江堰市滨江新区等重大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近年来,还通过跨区域合作引进了一批涉旅专业技能型和企业经营管理型人才,有效缓解了涉旅人才和管理人才紧缺压力。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是区域吸引力不足。都江堰市拥有的高技术企业较少,研发机构不足,导致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二是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不多,特别是企业创新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占比不足5%;行业结构不合理,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经济领域、法律业特别是旅游服务业的人才十分紧缺。三是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全市人力资源占比处于较低水平;专科及以上学历占比约为11.56%,远低于成都市17%的平均水平;严重缺乏“高精尖”的人力资源。

推进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建议

高度重视,多渠道推进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社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及用人单位、中介机构、高校等各方共同协作,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及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不断聚集创新型、管理型、技能型人才,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推进人力资源协同发展。

把握重点,以产业为支撑推进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将人才工作与都江堰市四大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招商引资、项目服务紧密结合,做到产业园区建设与人力资源配置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着力研究并构建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引才机制,鼓励并夯实本地人力资源服务业建设。

改善环境,用“家”理念促进人力资源服务协同发展。努力改进并优化人才生活环境,全面加强人才综合性服务和高层次人才个性化定制服务等工作,使人才切实感受“家”的温暖,安心工作、舒心生活。

猜你喜欢
都江堰市人力资源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都江堰市:社保服务“贴心暖心”
都江堰市: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充分就业
都江堰市:突出“四心” 强化农民工服务保障
四川省都江堰市友爱学校
四川省都江堰市友爱学校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