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正
摘 要: 在设计并实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时,需求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及访谈,可以了解学生在完成大学学业的过程中对大学英语两个方面,即通识英语和专业英语的需求,以及对教材和教学模式的认知,从而设置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服务学生的个人发展。
关键词: 需求分析 通识英语 专业英语 学生发展
引言
相对于重点高校而言,应用技术型地方本科高校学生整体基础薄弱,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1]。因此,学校制定校本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时,应对学生英语语言学习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安排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一、需求分析
最早将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 或needs assessment)这一术语运用到语言教学中的是1926年Michael West发表的一项调查报告[2]。在外语教学研究领域中,需求分析有特定的内涵和特点:需求指学习者、社会或有关其他方面期望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得到的东西和现存状况之间的距离,需求分析即了解并分析需求的这一过程[3]。
本研究通过对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搜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指导大学英语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
二、学生需求分析
针对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现状,笔者和所在教学团队设计问卷,并借助问卷星这一网络平台将信息发布到网上,邀请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作答。参与学生5784人,其中普通本科生4986人,占86.2%,艺体类本科生798人,占13.8%(全校普通本科生和艺体本科生人数比例约为3:1)。2014级至2018级参与人数比例分别为:42.24%、34.96%、22.56%和0.24%。
四年级学生是毕业生,只有14人参与调查,一年级是所有年级学生中参与最多的群体。学生的参与度随着年级的递增呈递减状,从某个方面说明了在没有开设大学英语的年级中,学生对与英语相关信息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会降低。针对学生需求的具体数据分析讨论如下:
1.通识英语需求
主要调查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四级考过后继续学习英语的意愿、对课堂的期许及学生所学专业对英语能力培养最迫切的方面。
从学习目的可以看出,87.9%的学生期望通过考试,70.75%的学生为了就业,40.39%的学生选择了“有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13.02%的学生是为了出国,只有17.6%的学生是“喜欢英语、用英语进行交流”。由此可见,大多都是考试驱动型的,同时因为就业压力等外因促使学生选择学习英语。这不是我们期望看到的现象,但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在讲课时可以依据各类英语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与练习,适当补充四、六级或考研英语的内容。同时,让期望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学生一如既往地保持热情,并引导更多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内因发挥作用,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真正喜欢英语。
“四级过后继续学习英语的意愿”一题的设置是客观题加主观题,通过客观题选项可以看到87.55%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英语。而经过对主观题的梳理与统计可以看到,學生希望继续学习的原因基本与英语学习目的相对应,主要是进一步通过六级和研究生入学等考试,从而更有利于未来就业。而学生不希望继续学习英语的原因可以大致归纳为两大类:不喜欢和学不会。由此得出结论: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课本知识和应试技巧外,还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并适量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希望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学到的内容”一题提供了5个选项,分别是: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与专业相关的基础性英语知识、与专业相关的日常职场用语、四六级考试及考研应试技巧,选项的学生比例如下:74.93%、45.18%、56.28%、49.05%、70.85%。由此可以看出英语基本技能和应试技巧仍是当前英语学习的主要需求,教师在新生第一学期可以适当补充语法知识的讲解和句型的分析,巩固基础英语的学习,从第二学期开始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讲解一些英语应试技巧,同时授课时尽量与所学专业有所关联。
在回答“所学专业对英语能力培养最迫切的方面”这一问题时,选择“听说”、“读写”、“翻译”、“跨文化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职场英语交际”、“学术英语”7个选项的学生比例分别是:74.95%、56.4%、66.56%、36.7%、39.87%、37.81%和27.92%。由此可见,学生认为专业对英语能力培养最迫切的方面仍然是听说读写译等英语基本技能。听说技能的培养可以在视听说课上进一步加强,相对于读写能力而言,对翻译能力的需求更高,可能与近年来四、六级等英语考试中对翻译的侧重有关,也有可能是各专业对学生写论文时英文摘要的要求在提高。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适当增加翻译知识和技巧讲授及练习。同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职场英语交际和学术英语三个选项有一定的比重,因此,学校设置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时,除了通识英语的设定外,还要考虑拓展英语课程的设置,但具体开设什么样的课程、在什么阶段开设及针对哪个层次的学生开设等问题,学校应该做出进一步调查和研究,有针对性地开设。
2.专业英语需求
主要调查学习者专业英语学习和专业英语课程的选择情况。学生需要回答“除通用英语学习之外,课下是否有专业英语的需求”这一问题,给出“没有”、“偶尔有”和“有”三个答案的学生比例分别是:28.68%、56.15%和15.16。选择课下有专业需求的学生比例非常低,更多的学生选择的是“偶尔有”这个相对模糊的答案,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选择的是“没有”。所以,从学生需求角度看,是否开设专业英语课,以及如何开设,是接下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问卷设置了“开设针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英语教学课程,是否愿意选择”这一“客观题加主观题”。四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不愿意参与,还有四分之三的学生选择愿意参与。这样的数据似乎与上面得出的结论相矛盾,原因也许是大多数学生不愿意课下自主学习专业课程,但如果有这样的课程设置,还是有一定量的学生愿意选择尝试。同时,还有19.83%的学生填写了愿意参与的专业英语课程名称,例如旅游英语、商务英语、机械专业英语、计算机专业英语、外国名著选读、临床医学、幼儿英语教学、英语报刊选读、中外文献英语、职场英语等,也有大量学生填写英语口语交际、考研、托福、雅思等不属于“专业英语”范畴的课程。由此可知,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而是把“专业英语”等同于“拓展英语”。这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提供了一种思考,即在通用英语的基础上,可以开设包括专业英语在内的拓展类英语课程,但并不局限于开设“专业英语”。
3.教材和教学模式的认知
主要调查学习者对教材难易程度的评价及分级教学模式的认知。
从学生的选项可以看到,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教材难易程度适中,似乎课本的选择基本合适,但不能忽略的是认为较难的学生占了近四分之一,还有5.88%的学生认为非常难,只有不到一个百分点的学生认为非常容易。因此,英语能力亟待提高的学生远远高于英语能力优秀的学生,这也表明了下一个与“分级教学”相关的问题设置的必要性。
很多大学实行英语分级教育制度,即根据新生入学英语考试成绩将学生分成不同水平等级,由不同的老师授课,教学内容、侧重点有所不同。针对这一模式,近四分之三的学生赞同,并说明了赞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学效率可以得到提高。但是,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学生不赞同分级教学,认为这样破坏了教育的公平,学生的心理会受到负面影响,自尊心会受到伤害,从而降低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结语
需求分析是语言课程设计和实施不可或缺的启动步骤,为了解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对比,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学生多为考试驱动型。2.学生期望大学英语能够培养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3.大多数学生支持分级教学,但也有个别学生对此明确表示反对。因此,在今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学校如果要实施分级教学,一定要对学生的心理做好疏导,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相应的课程,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地方本科院校教师依然不能忽视学生英语基本技能的培养,以及必要的应试技能培训。
参考文献:
[1]刘文娟.应用技术型地方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要性研究[J].海外英语,2017(19):1-2.
[2]徐飞,马之成.国内英语教学需求分析研究:回顾与启示[J].外语电化教学,2017(8):85-90.
[3]孙中勤,崔桂珍.学生需求分析视角下的实用英语教学改革[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6):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