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数学教师课程培训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2018-03-30 03:26罗朝辉黄激珊
文教资料 2018年23期
关键词:国培计划少数民族地区

罗朝辉 黄激珊

摘 要: 少数民族地区“国培计划”的实践情况表明,“国培计划”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自身特色模式。培训课程是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质量保证的核心要素,课程培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培训质量和效果。本文以贵州省黔西南州“国培计划”项目为研究背景,分析课程培训模式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体系,合理构建教师培训课程,探索课程设计模式,加强课程制度建设是保障。通过实践进一步反思,为了更好地促进“国培计划”开展实施,增强培训效果,充分发挥“国培计划”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作用,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脱贫贡献出绵薄的力量。

关键词: 国培计划 少数民族地区 课程培训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承担单位的通知》精神。在“国培计划”通知精神的指导下,以高校为依托促进国培计划的顺利实施。从2016年开始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主要承担贵州省黔西南州“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项目。在实施“国培计划”的背景下,反思课程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课程构建的对策,提高“国培计划”的质量,不断推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效开展,切实提高和改进教师培训质量和效果尤为重要。

1.“国培计划”课程培训模式

“‘三微一立体微型课培训模式”是指以微型课为载体,通过“微论文、微课堂、微教案”等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设计与具体操作相衔接、专家指导与学员发展相促进等生态的“立体”效果,这种模式的“立体”性表现为,遵循成人学习心理,集中专家、学员自身和同伴三种力量,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促进学员专业成长,实现学员思想和行动的全面参与,观念、理论的主动构建和行为的转变。经几年研究实践,形成“三微一立体”微型课培训模式。

1.1發现问题,关注课程培训的针对性。

“培训要务实,从培训的针对性入手,突出围绕解决少数民族一线教师最容易碰到、最困惑的问题,少数民族一线教师最需什么帮助”。课程培训源于问题,教师培训应从多角度考虑,对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的准确把握是提高培训质量和有效培训的关键所在。

1.2多种方式调研,保证需求的真实性。

多渠道对“国培计划(2017)”中西部项目——黔西南州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培训全体学员进行了调研,走进课堂,调研真问题。设计适合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课程培训模式,走进真实课堂是最有效的调研方式之一。通过多种不同方式进行了调研,在“三微一立体”微型课培训模式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完善的基础上,在培训实施过程中“理论—研讨—实践”为一体,以及培训完成后的评价考核体系。

1.3培训实施。

从乡村数学教师的需求出发,教师需发展和提高哪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信息教学技术,旨在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学校小学教师团队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研究能力。为进一步做好黔西南州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学校教师研修培训工作提供参考帮助。

1.3.1专家讲座

贵州省黔西南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与农村的基础教育存在显著的差别,黔西南州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学校教师的培训是贵州省“国培计划”的重点。在专家的邀请上,遵照“国培计划”的建议方案,聘请贵州省内外知名基础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教育一线的优秀工作者,为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进行培训。通过知名专家的培训,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开阔视野,避免闭门造车、教育理念陈旧的情况。通过专家的培训,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素质,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3.2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模块的设定,主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典型案例分析为导向,将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满足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优化教师的教学教法。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国培前期在专家讲座中了解到的前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有更深层的内化。经典案例研讨的引入,更有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的特色,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1.3.3实践考察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承担贵州省国培计划实践基地主要在兴义市内6所小学进行,实训力度大,为学员提供优质的实践平台,总结解决学员们疑惑的问题,对前面专家讲座和经典案例分析两个环节的收获进行提升和“固化”。专家的理论学习与专题研讨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应用于实践,通过教学实践深化培训所学内容,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并对二十多个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96%的喜欢实践考察,这种实践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实践考察得到参训教师的普遍认可(见下表)。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培训课程的设置方面获得大部分参训教师的认可,不足之处是“纯理论专题讲座较多,参训学员不能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应进一步优化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课程,如:学习教学设计的理论课程后,应该结合实践课程进行教案设计、教育教学及课件制作等实践课程的学习及实际操作。

2.课程实践中的问题反思

课程培训是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培训的核心要素,决定着培训质量和效果。通过对“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黔西南州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团队全体学员进行调查,并对二十多个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进行个别访谈,发现培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上存在一些问题。(1)课程目标模糊,存在叙用、套用现象;(2)有些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脱节,凭感觉和印象聘请专家的现象很普遍;(3)由于缺少课程目标的统一研究,课程内容显得较零散;(4)课程实施过程中较少关注“经验创生”;(5)课程评价科学性较欠缺。

3.总结及建议

立足黔西南州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未来发展趋势,重点探索“国培计划”的中小学数学送教下乡培训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途径与方法,寻求跨地区、跨层次的教师,同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互相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1构建培训课程模式体系和培训管理模式,在有效学习时间内构建符合“国培计划”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要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模式。

3.2构建培训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制度。针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教学技能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微型课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考核评价制度,以此促进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发展。

3.3整合培训师资队伍,整合培训教学团队,充分利用中小学教师资源,建立骨干教师培训资源库,达到高校与中小学教师资源共享的目的。

3.4跟踪反馈,提炼成果。通过对参加黔西南州“国培计划”的中小学数学送教下乡培训实践活动从培训情况的跟踪调查,对培训模式探索效果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培训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培训提供现实信息反馈,进一步建立完善黔西南州“国培计划”的中小学数学送教下乡课程教学培训模式体系。

4.结语

研究表明加强少数民族高校教师与乡村“骨干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固定合作组,定期研讨乡村小学一线教学情况,切实提升乡村“骨干教师”的教研能力。逐步建立和健全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培训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培训机制及方案,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数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建议相关领导部门拓宽此类培训的面,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培训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并逐步完善,以教育信息化促建高效课堂,大面积提升黔西南州基础教育教师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罗朝辉,黄激珊.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学校小学数学教师团队研修培训的调查研究[J].西部教育,2018(9).

[2]曾峥.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探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3]王愛珍.省级中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6(03):68-71.

[4]王宽明.贵州省中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对“国培计划”服务质量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3,22(04):66-70.

[5]吕世虎,叶蓓蓓.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学教师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数学教育学报,2013,22(05):78-81.

[6]田果萍.“国培计划”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的调查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16(07):53-58.

项目:贵州省黔西南州科技计划项目《“三微一立体”微型课培训模式研究——基于黔西南州“国培计划”的中小学数学送教下乡培训实践》(项目编号:2017-2-66)。

猜你喜欢
国培计划少数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数学范式教学探析
“国培计划”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2015“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效果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