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珠
摘 要 义务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公民。学生想要未来更好地生存在这信息发达,更替迅速的社会中,需要理解实际问题里潜有的一些数学特征,利用数学专业知识对实际问题作出清晰的分析,并解决;需要有共同协作完成工作的能力;需要一定的能提出问题的能力;需要坚定相信數学的用途和价值。
关键词 能力;解决;培养;信息;发展
中图分类号:Q611,C961,C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3-0185-01
一、研究的背景
(一)现代社会的生存需要
义务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公民。学生想要未来更好地生存在这信息发达,更替迅速的社会中,需要理解实际问题里潜有的一些数学特征,利用数学专业知识对实际问题作出清晰的分析,并解决;需要有共同协作完成工作的能力;需要一定的能提出问题的能力;需要坚定相信数学的用途和价值。
(二)新课改的需要
新教材中不仅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更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数学中的解决问题”不仅是数学教育的目的,还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二、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新教材不仅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结果的掌握情况,还更加关注到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经历与体验,重视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与发现过程。解决实际问题一直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难点,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需要静下心来研究探索,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重视审题训练,走对解题第一步
实际问题是由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部分交织在一起组成的。审题就是要了解题目所表达的意思,抓住已知条件和问题,读完题后根据题型的特征,迅速、准确地确定方向,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要求学生认真读题,而忽视了教给他们认真审题的方法,应先初读,看清题目的意思,抓住题目的要点;其次再细读题目,找出题中的关键词,以及题目中隐含的数量关系。认真审题是学生正确解题的重要前提,在小学,这更是学生形成良好生活与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所以一定需要重视学生良好审题习惯的养成,并落到实处。
(二)加强解题思路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一环。而训练方法却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唯一。例如:用实物演示操作揭示、利用类比启发、运用逆向思维启发、利用列表画图法启发等方法,不同的问题适合运用不同的方法,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进行合理地选择。不能一成不变的选择传统教学方法。有时打破“条件到问题”的传统教学方法,通过从“问题到条件”的反向思维方式,让学生摆脱定向思维,反而更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开拓他们的思路。
(三)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灵活变通的解题能力
一成不变地机械练习与计算是没有意义的,而变式教学能够在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通过多种多样的变式来揭示概念的实质,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尝试,这样的变式训练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还能让学生的理解与解题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加强检验意识,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经过了读题、审题以及对题目的分析过程,并列式计算。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计算完以后立即检查列式与计算是否正确。一般是检查列式是否符合题意,计算是否正确,也可以用第二种算法来检验第一种算法是否正确。除此之外,还可以把计算的结果当做条件,放到题中重新进行计算,看看与条件是否相符。答题完毕需要提醒学生认真检查,长此以往,慢慢养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答题态度,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决定他们学习的高度。
三、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们的学生们的,不是现成的高楼大厦,而是教他建筑。”这就是既肯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信奉“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才能实现解决问题的目标。
(一)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代便明确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利用合适有趣的导入,领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研究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启发、领引、指导的方式进行拓展式、启发式的教学。面对学生,创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一味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而是需要教师精准把握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寻找合适的情境与导入,找准学习的起点。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可提前进行交流访谈,切不可想当然,将成人的生活经验套用在学生的身上。因此,把握住学生对生活信息的理解,教师需要悉心留意。
(二)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的目的在于学生学,如果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他就不会主动进行探究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不会得到提高或是很小的提高。
总之,面对包罗万象的实际问题,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积极主导学生丰富生活积累,加强他们的体验感知;注重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可适时记录,积极、主动地探索思路和方法,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真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