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等摄影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2018-03-30 09:19王琦朱晴
东方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

王琦 朱晴

摘要:中国摄影教育起步较晚,但在短短的时间内摄影教育已从初创到了快速发展阶段。但关于摄影美学文化教育的发展及其与交互学科的教育还难以令人满意。国内摄影专业教学偏重技术性,缺少创新思维的启发和创新能力的探索,阻碍了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国高等摄影教育应融入人文教育,以此达到追求艺术高度和实现人文价值的完美统一。

关键词:高等摄影教育;人文精神;摄影教学

摄影术自1839年诞生之初,就以其独特的记录性受到许多艺术家的青睐。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摄影艺术逐步从“神秘”的圣坛走入到寻常百姓家。人们不止可以在艺术展览中欣赏摄影佳作,而且随时随地利用手中既有的智能手机就可以进行摄影创作。可以说,伴随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摄影作为一门艺术语言逐渐变成一种容易被大众掌握的技术工具。站在摄影创作的独立性和创作思维的散发性角度来看,中国高等的摄影教育明显是失败的。这不是所谓的盛世危言,高等摄影教育看似将资源最大化的利用在艺术教育训练上,但实则浪费在流水线的工业设计思维中。追根溯源,分析国内十大影视院校的摄影教育情况,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强调实用性的流水线教育逐渐代替以摄影史、摄影工艺、摄影创作理论与实践、照片鉴定、作品解读、策展、影像艺术批评等为主的摄影教育。换句话说,中国高等摄影教育长久以来缺乏对人文精神的关注,从而导致了学生将摄影简单化为单纯技术性、工具性和实用性的一种艺术门类。对此笔者认为应该以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高等摄影教育的现状。

一、高等摄影教育中应融入人文教育

探究人文教育的本质,其根本意义在于向受教育者教授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积累的阅历经验与智慧精神,旨在激励受教育者提高人性境界、塑造理想人格以及实现其个人与社会价值,追根溯源人文教育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在不同的国家文明和历史阶段中都有着不同的诠释,因而可知,人文精神的内涵极为丰富。摄影的本质就是发现和记录,不论一位摄影师在此领域取得多么大的成就,摄影师自身充其量也就是拥有百分之五十功劳的记录者,另外一半,应当归功于镜头前的人、事、物。一个优秀的摄影师应当会利用照相机讲故事,并通过镜头语言将故事转述给观者,从而令观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单纯强调摄影技术、专业技巧等各种摄影艺术造型理论,只能使摄影极易被庸俗化为一种“技术”或“机械复制手段”,而其作为文化表达的载体这一功能随即被弱化。

二、纪实摄影教学更应立足于人文关怀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摄影艺术受到新的传播方式、数字技术的冲击和影响,纪实摄影作为摄影艺术的主要分支,同样也不例外。正是由于纪实摄影的纪实性、社会性、人文性等特点,因而一组成功的纪实摄影作品,必须使观者产生情感的触动并进一步引发观者对当前社会问题的思考。新纪实摄影浪潮的涌动,最终会促使纪实摄影出现多元化的影像格局,而无论纪实摄影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产生转型与创新,最终被留存下来的纪实摄影是那些能够反映当下社会显著特征、有批判、思辨力的作品。

在科技不断发展,处于读图时代的当下,纪实摄影教学应当拍摄技术和人文关怀双管齐下,如果缺少投入对纪实摄影本质意义的理性思考,那么很多摄影学生可能会迷失在炫目的器材及技术中而导致丧失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思考,乃至人文精神的枯竭。从纪实摄影教学的理念出发,理想中的纪实摄影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教会学生不仅单纯使用镜头记录,更要用“情”去观察,去讲述人间的故事,去传播人类的文明,去引导社会的进步。

三、逐步实现高等摄影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由上文可见,高等摄影教育不能脱离人文教育,一旦使其完全游离在人文教育之外,摄影艺术必会丧失批判社会和重塑当代文化价值的的双重功能。实现高等摄影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应当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其做真正的人文主义者。摄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自然散发出来的人文精神,是提升学生人文感染力和理解力的保证。构建科学的摄影教育模式,摄影教师及时转换授课思路,切实提升教师教学水准及业务素质水平。除此之外,高校应主动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知识理论体系,进一步做到系统的改善摄影教学大纲,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个人学习能力的养成,学生不仅仅要学习摄影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要锻炼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高校摄影学生应开展摄影边缘学科的探索与学习,促进摄影与人文学科的融合。此外,高校摄影学生要专注于自己的专业,使摄影专业课与新闻、广告、视觉、美学、逻辑、思想等知识相结合,使自己形成完整的摄影理论体系。将学习内容融入到具体的实践任务中去,通过完成拍摄任务来熟悉摄影设备,把理论付诸实践,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四、结语

在我国传统的高等摄影教育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对象,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大学生无法养成独立的人格和个性,从而进一步束缚了人文精神的发展,千篇一律的机械化思维方式也扼杀了摄影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本文提出我国高等摄影教育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理念,但是这种人文态度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养成,这就要求摄影教师在摄影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怀疑批判、探索创新,激励学生敢于向传统思维方式挑战,最终成长为符合时代特征与发展需求、独具创新精神与独立个性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英文.数字媒体艺术时代高校大學生摄影教育新探索[J].艺术教育,2016(05):232-233.

[2]张旭.摄影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11):13+17.

[3]冯国栋.论摄影作品中的人文精神[J].科学之友, 2010(11):122-123.

本文为2016年度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新媒体时代下高等摄影教育的人文精神研究”(YJ201612180)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王琦(1979.01—),男,汉族,籍贯:山东济南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专业:摄影,研究方向:摄影艺术

朱晴(1994.05—),女,汉族,籍贯:山东菏泽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摄影。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体会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
思品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分析
高职高专地理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与训练研究
人文精神与中学生教育
第四乐章翻转:亚洲新故事
寻思的寻思——立法者·解释者·游民